过了七十岁,我就不再刻意而活,而是让生随便,死随便

人过70岁,如果身体硬朗,就好好活着,如果身体欠佳,或者遭受病疼的折磨,就不再刻意而活,而是让生随便,死随便。
人这一辈子,不论活多大岁数,最终都得往那边去,谁也无法改变人的生与死。
人生短短几十载,生老病死是自然。
人生尽头,再舍不得也得学会放手。
因为,不是自己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
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这句话提醒我们,生与死本就是一体两面,无法分割。
我们无法预知死亡何时到来,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生死。

过了七十岁,人生的重心不再是追求名利,而是学会放下,顺其自然。
正如庄子所言:“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生死本就是自然的循环,我们不必过于执着于生命的长度,而是关注生命的质量。
人到晚年,最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
如果身体硬朗,能够自理,那就好好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
如果身体欠佳,甚至生活不能自理,那就坦然面对现实。
正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所写:“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天命,不纠结于生死,才能活得洒脱自如。

生活不能自理,不仅是对自己的折磨,也是对家人的拖累。
因为儿女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和责任,不可能因为父母的病痛而放弃一切。这种现实虽然残酷,但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
正如鲁迅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生命的终点,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抗拒。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请护工或入住养老院,减轻家人的负担。但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长期的高额护理费用是无法承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拖着病体勉强维持生命,不仅让自己痛苦,也让家人陷入经济和情感的双重压力中。
正如《红楼梦》中所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需要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意义。

过了七十岁,学会放手,不仅是对自己的解脱,也是对家人的成全。
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生命的规律本就是如此,我们无法改变,只能顺应。
如果身体已经无法支撑,那就让生随便,死随便,不必强求。毕竟,人生的尽头,再舍不得也得学会放手。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消极对待生命,而是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选择坦然接受。
正如苏轼在《赤壁赋》中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生命短暂而渺小,我们不必过于执着于生死,而应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如果身体允许,那就好好活着;如果身体不允许,那就顺其自然,不必强求。
总之,过了七十岁,人生的态度应该更加豁达和从容。
生与死本就是自然规律,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让生随便,死随便,不仅是对自己的解脱,也是对家人的成全。
正如古人所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只需顺应天命,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