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转嫁风险的工具,利用好这个工具,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来临时对家庭财务的冲击,但大家都利用的很好吗?怎么样才算是利用好了呢?
保单多而不全、缺少规划意识带来的保险并不保险。
情形一,最近在后台遇到一位朋友,他一上来就传了数十份保单,有万能险有投连险,有年金险,还有重疾险,每份保单年交保费少则6000多则2万,但却在后台留言,他再也不相信保险了,原来他家小孩玩闹导致指骨骨折,而给其买的数十份保险中,没有一份能报销在医院给小孩治疗的1100元。
其实一个费用补偿型的意外医疗险就能解决的事情,却没有得到解决。导致风险不能转嫁。
不了解保险责任带来的保险并不保险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意外导致昏迷180天后死亡,还算意外死亡吗?保险公司会赔给他意外身故保险金吗?
受限于意外险的责任期限多见余180天,意外事故发生180天后死亡,不在保障范围之内,换句话说,意外事故发生后180天后死亡,意外险是不会赔付意外身故保险金的。
但是请注意,上述这种情况定期寿险是可以赔付身故保险金的。
不过,很多人并未认识到定期寿险的重要性,觉得同样是身故,年轻时,疾病身故发生概率太低,加班压力又不大,猝死概率也很低,而且只有全残没有意外伤残,不如保费低廉的意外险好使。
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寿险是唯一一种能在意外发生180天后身故也能赔付身故保险金的险种。
重理财轻保障,保费高保额低带来得保险并不保险
也许是佣金利益驱使,很多保险经纪人或代理人都喜欢推荐两全分红型,可能是这类险种是在所有险种中保费最贵的,相应的,佣金提成也高。加上国人爱储蓄......
然而,一个家庭的保费预算是有限的,家庭保费负担率(年保费支出/家庭总收入)合理范围在10%~15%之间,一旦超出这个比例,相应的就会牺牲当前生活质量。
如果一开始就给自己买了大量的两全险、分红型保险,不仅仅意味着同样的保费,保额非常低,低到什么程度呢?30岁男性,年交6000元,某款重疾两全险的保额也仅10万,这也意味着,无法大范围大面积面积覆盖风险敞口。
房价这么高,百万房贷怎么覆盖?
结婚这么晚,年幼小孩还未独立赚钱,自己发生风险,小孩拿什么钱读书,拿什么钱生活?
等这些购房、生育规划执行落地,就问,在工资不涨情况下,拿什么保险保障他们?
为品牌溢价买单,所带来的保险并不保险。
我想要大公司大品牌的产品,很多人都这么告诉顾问,同样是在保监会备案的保险条款,一模一样的保险责任,更多的倾向于大品牌大公司。
品牌认识度和品牌忠诚度来看无可厚非,但保险作为转嫁风险的工具首先考虑的是预算有限情况下,保障力够不够,是否能真正覆盖风险敞口。许多保险公司利用人海战术推荐的保险产品,其保险责任与保险并不具有性价比,甚至比同类保险产品贵3~4倍不止。
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同样是100万的一般意外险身故/意外伤残),有的公司年交保费不过299元,有的保险公司年交保费在990元。
同样是50万保额,保障终身的重疾险并且含身故责任,身故赔付保额,分20年交,30岁男性,有的年交保费1万,有的产品年交保费高达2万。
20年下来,这差价20万,可能有大部分就是为品牌溢价交的智商税,
如果20万省下来能干嘛?
1、买台20万小车代步可以不?
2、提高在职期间保障,要知道,30岁男性,保障至退休60周岁,保额100万的定期寿险,20年交,每年的保费支出也不过1390元/年,每年能省1万保费,百万房贷算什么。几百万房贷都能cover住。
3、投资,每年省1万进行投资,若20年期间平均回报率5%,20年后20万将增值到35.71万。
当然,为品牌买单不是不可以,但也要注意性价比好不好,真要交这么高的智商税,真出事时,低保额是无法覆盖高额的医疗费支出或房贷的,你觉得保险真的保险吗?
看在内行人眼中保险产品看的不是品牌而是保险公司的偿付率,看保险条款定义是否宽松,是不是保障高,保费低,而且没有坑。
先小孩后大人,所带来的保险并不保险
在自己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给小孩买年金险、终身重疾险觉得保费比自己买要便宜很多,简直就跟大白菜一样,花钱还特别舍得,几万几万的交,但一旦父母在职期间意外伤残、意外身故、病故、重疾,小孩靠什么资金活下来,欠银行的房贷怎么还?如果大人没有任何保障,小孩再多的保障也是徒然。况且如果你懂xirr,去算一下年金险的内部回报率吧。
1.百万医疗
为什么众安尊享e生不能保证6年续保?
宝宝们都知道,现在百万医疗保证续保时间最长就6年。
一个是人保健康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一个是平安e生保(6年续保版)。都挺火的。
宝宝们切记:不像上面这样写进条款的保证续保都是耍流氓
明明所有后继者都得喊众安尊享一声:爸爸。
爸爸有一代网红的优势,难道就不想要6年续保吗?
想啊。
但是不能。
因为众安保险是一家财产险公司。财险公司只有经营短期人身险的权力,如安心财险的安意保意外险、华泰财险的暖宝保门急诊保险,如,众安财险的尊享e生。
含有”保证续保”条款的医疗险为“长期健康险”,只有人身险公司有资质可以出售。
话说回来,刨除无法保证续保,尊享的承诺续保规则并不比好医保、平安e生保差;而且另辟中高端医疗保障的蹊径,想躲开公立医院普通部的“慢、繁、挤”,众安尊享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住院医疗前7后30天的门急诊医疗费用往往也可以报销
住院治疗过程中保险到期?别怕,还能再赔180天
网红百万医疗基本都有如上规定,不放心的可以回头看看自家保单。
2.意外险
意外保障“保质期”:180天。
都知道意外险没有等待期,甚至因意外造成的重疾险责任、寿险责任同样没有等待期。
因意外造成的重疾险责任 如双目失明等无等待期
但是,你知道意外险的“保质期”吗?
买了意外险,发生意外后,一定要“赶”在180天内(含180天)身故/伤残,否则,超出一天意外险都不赔。
注:也有意外险无180天的规定,保呗儿说的是普遍情况。
买了意外险,发生意外后,意外医疗责任往往只有180天,超出的意外医疗费用不赔。
猝死、突发疾病身故、中暑、医疗事故、食物中毒……往往不在意外险责任范围内
除非某些意外险作特殊说明,含上述责任的附加险。
这些是老生常谈了,还不清楚的小伙伴,赶紧打开你的意外险【保险条款】之【责任免除】补补课吧。
为了保证价格的竞争优势,有的意外险会对意外责任作阉割。
比如超过2m的高空作业意外责任,不赔。
溺水责任不赔。
单车事故赔保额的1/2。
等等,都很常见。
购买前除了【责任免除】,【投保须知】也要好好看看。
3.重疾险
不是只有疾病才叫”重疾“,意外也有可能是重疾
就像上面说到的意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深度昏迷、瘫痪、多个肢体缺失……只要符合条款,重疾险都可以赔。
消费型重疾险,非重疾身故保费完全打水漂?
可以由家人代办理退保,拿回重疾险的保单现金价值。
所有长期的人身险,都有保单现金价值。
有的保险公司狡猾,不明确说明身故退返保单现金价值的责任。但是你打客服电话,一问一个准。
重疾险保单现金价值一般先增后减,在76岁左右达到峰值,甚至比总保费还要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能”返本“。
另外再告诉你一个小秘密:保险期限是终身的比保到70岁的保单现金价值高很多呦。
疾病终末期责任,基本是一个噱头
重疾险的疾病终末期责任,相当于把身故保额提前给了。
听着是挺人性化的,问题是:医生会愿意开保证这个人活不过6个月的诊断单吗?
4.定期寿险
定期寿险除了身故责任,只保全残。
注意,是全残,不是伤残!
伤残责任通常是意外险和终身寿险的。
定期寿险可以覆盖意外后180天的身故/全残责任;
意外险可以覆盖定期寿险不保的伤残责任。
所以意外险和定期寿险,2个都买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