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美为何不怕印度崛起却怕中国崛起?印度网友感到很没面子!

赛买讲育儿 2023-02-18 18:52:05

2023年1月,中国政府公布了上一年度的“人口增长报告”。与此前一年相比,我国的人口居然减少了85万人。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人口负增长时代”。

而与此同时,国外社交媒体推特上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和印度同为人口大国,但美国只会遏制中国的崛起,却对印度的崛起毫不关心呢?

这个问题一经发出,便受到了各国网友的热烈讨论。而且这个问题直接刺中了印度网友敏感的神经。他们纷纷站出来举例子,证明印度强于中国,话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与自豪。

但印度网友的行为却被各国网友所无视。因为全世界似乎只有印度人对印度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感觉良好”。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印度与中国的崛起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那么,美国为何不在印度崛起的时候对其进行围堵?美国人“围堵中国崛起”的背后又透露着他们怎样的思维模式?为什么说印度与中国的崛起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呢?

(印度街头的“平民”)

一 无法“统一”的印度

印度这个国家的历史远比中国要复杂得多。有人认为,印度崛起不过只是个“伪命题”,因为这个国家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事实上的统一。

“孔雀王朝”时期印度虽然向北征服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几个小国,但其南部仍然存在一片尚未被统一的地方。而这些地方恰恰也是今天印度国内文化习俗,社会现状最为复杂的地区。

(“孔雀王朝”鼎盛时期的版图)

英国BBC广播公司曾经拍摄过一部名为《印度的故事》的纪录片。主持人向印度当地的学者询问对英国殖民者的看法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位文质彬彬的印度学者面对着镜头如此说道:“我认为英国对印度的殖民是利大于弊的。至少他们帮我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而在此之前,印度人从来没有实现过国家统一。”

一个国家的统一居然要依赖于外来的殖民者,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充满了“黑色幽默”的事情,但是这样的事情却在印度的历史上真实发生了。

(描绘“英国入侵印度”的油画)

即便到了今天,印度所在的南亚次大陆,也可以被称做是世界上政局最为复杂的地方之一。

在这里,除了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之间的冲突,还有印度男人与印度女人、高种姓与低种姓、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尖锐矛盾。

现任印度总理莫迪曾为印度这个国家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来整合印度国内的各方势力,想要实现最大限度的调动印度各邦现有的政治资源。

但是选来选去,他也只能将自己的目光放在“印度教”上,想靠宗教来团结、凝聚人心。

(印度教中的“神明画像”)

但即便是这样,莫迪也无法整合全印度所有的人口。因为在14亿多印度人当中,只有9亿人信仰印度教。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任的印度总理莫迪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领导人,但想法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似乎让这位领导人颇感恼火!

作为忠实的印度教徒,在对待异教徒的态度上,莫迪的想法甚至有些极端。所以这也导致了印度各邦根本无法团结在中央政府的周围。

(“印度现任总理”莫迪)

2002年,莫迪在担任古吉拉特邦政府首脑期间,就曾经纵容过印度教徒对穆斯林发起的大规模屠杀行动。

虽然这件事情是由当地的教派冲突所引起的,但其后续的发展结果还是令世界各国媒体大感惊讶。

在得知印度教徒遭到当地穆斯林的殴打和羞辱后,莫迪作为古吉拉特邦政府的首脑,居然在政府集会上高调地要求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起“复仇行动”。

(印度古吉拉特邦的街头)

随后,愤怒的印度教徒冲入了当地穆斯林的家中。无数无辜的穆斯林民众被活活烧死。当时一名BBC的记者目睹了这一切后义愤填樱地说道:

“我们无法想象,在21世纪居然还会发生如此惨烈的大屠杀。而古吉拉特邦的地方政府在这次屠杀中显然也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因此,自从莫迪成为印度总理以来,就有不少穆斯林政治团体对他口诛笔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莫迪不是印度人的总理,而只是印度教徒的领袖。

(2002年发生在古吉拉特邦的“教派冲突”)

除了宗教矛盾之外,印度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曾经有媒体探访过印度信实集团总裁克什·安巴尼位于孟买闹市区的一栋私人宅邸。

这栋二十七层的建筑里不仅有游泳池、舞厅、西餐厅等豪华的娱乐设施。在大楼的最顶层,安巴尼甚至还为自己和家人专门修建了一个小型的机场。

在这栋房子里,常年有超过700名仆人为安巴尼一家6口人服务。但即便是享受着如此奢华的生活条件,安巴尼和他的家人们也不经常住在这里。

(安巴尼位于孟买的“豪宅”)

而就在安巴尼这栋豪宅的对面,就坐落着全印度范围内规模最大的贫民窟。在那里,遍地都是垃圾和杂乱不堪的堆积物。普通人穿行其中甚至会被刺鼻的气味熏得喘不过气来。

两相对比,印度社会的割裂与差距在安巴尼家的周围被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也成为了印度国内各方势力逐渐走向分裂的一种“催化剂”。

(印度首富安巴尼)

可是这样的现状所有人都看在眼里,但所有的印度人又全都无能为力!从现阶段印度的政治局势来看,无论是莫迪还是其他的印度政治领导人。

想要在印度国内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凝聚力的政治团体,简直就是在“痴人说梦”。而一个连团结都做不到的国家,自然也就不会迎来真正崛起的时刻。故而与中国相比,印度的威胁要小得多,这也是美国不将印度放在眼里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政治因素也不是印度崛起路上唯一的绊脚石。一个国家要想崛起,必先拥有强大的经济与工业体系,而印度人在这方面的表现也着实令人直呼无语。

(拥挤的“印度街头”)

二 印度社会的“工业难题”

1947年8月15日,印度在尼赫鲁和甘地的带领下,从英国人的手中获得了独立。由于印度政府是通过与英国人发起谈判的方式获得独立的。

因此印度国内当时存有的工业体系相对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印度独立时的条件比新中国都要好很多。

但是由于印度国内的各方势力都陷于政治斗争和教派矛盾之中。直到今天,印度的工业能力都没有获得跨时代的发展。

除了印度首都新德里和沿海城市孟买之外,印度一些地方的基建设施基本都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来的。

(尼赫鲁与甘地在一起)

另外,印度也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按说印度地处热带,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与自然条件。但印度北方的大多数农民在一年当中的大多数时候都一直处于缺水的状态。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人就频频在北部与中国的边境上制造事端。这既是因为他们内心的“霸权主义”心态在作祟,也是印度人为了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一种无奈之举。

而为了维持自身的基础设施运转,印度政府每年都要花大价钱从海上进口资源。这使得印度经济的命脉实际上被掌握在别国的手中。

(被解放军俘虏的“印军士兵”)

根据路透社在2020年所做的统计,当年全印度境内超过60%的石油都需要依赖于进口。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许多农村地区的民众也依旧用不上廉价的汽油和电力资源。

2022年4月,全印度范围内迎来一波严重的“停电危机”。超过三分之二的印度人被迫面临着停电或者限电的难题。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长期困扰印度的能源短缺现象。

一名印度官员在接受BBC记者采访时曾经坦率的表示道:“我们的国家没有足够的煤炭资源。因此政府正在想办法从国际社会上花高价购买煤炭。希望我们的办法能起到效果。”

(“电力危机”下的印度民众)

而这次波及全印度的停电危机,已经不是印度人第一次面临这样的难题了。甚至许多住在贫民窟里的印度民众早已习惯了这样的事情。

因为在他们的记忆中,即便是正常的年月,他们的生活也谈不上有多便利。停电对他们而言虽不是好消息,但也谈不上多糟糕!

除了印度的民用工业面临严重的问题之外,印度自身的国防工业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接二连三的工业事故也让印度人在全世界面前成为了一群“小丑”。

(印度工厂的“生产车间”)

2022年7月20日,印度的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甲板上突然烧起了熊熊大火。这艘被印度政府与印度民众寄予厚望的国产航母,自从建成以来就屡屡出现事故。

直到今天,这艘航母也依旧没有形成像样的战斗力。虽说“维克兰特号”是印度的国产航母,但这艘航母的许多关键零部件,印度人都没办法实现“自主生产”,完全是“万国牌”。

即便如此,莫迪政府还是希望借着“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威风给全体国民打上一针“强心剂”。但印度军方和政府的官员都很清楚,所谓的“国产化航母”也只不过是一个噱头罢了。

(印度海军的航母“维克兰特号”)

印度国产航母的悲剧也只不过是其多年以来国防建设的一个缩影。直到今天,印度军队所掌握的大部分装备都没有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虽然印度军方为了避免对某一个国家产生单一的军备依赖,已经在装备采购方案上做了部分的改革与让步。

但无论是向俄罗斯购买战机,还是向法国购买轻武器,这些行为在本质上都没有任何区别。

(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

印度人的枪杆子终究不能被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里。从地缘政治与国际争霸的角度上来看,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可谓是毫无竞争力的。

所以直到今天,印度人的军队也只能在南亚地区耀武扬威。一旦跳出了这个范围,就没有人把印度政府的提议当一回事了。

所以几十年来,印度政府一直在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这显然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位于民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大厦”)

客观的来说,印度之所以能够获得独立的地位,全都是因为起“旧宗主国”高抬贵手。因此,印度社会几千年来的社会矛盾和生产关系也并没有随着其所谓的独立而获得改变。

因为印度的统治阶层没有对旧印度时期的地主与封建集团进行清算,导致整个社会无法实现前进式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孟买的高楼大厦多么繁华,都无法掩盖印度本身是一个“落后农业国”的事实。

(印度孟买的街头)

所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美国人都没有必要将印度作为自己的“战略对手”。虽然印度的宪法里写着社会主义的字样,但这个国家只不过是一个披着社会主义外衣的封建联邦。

而美国对于中国的打压则是出于其发自内心的恐惧。这一点是印度人短期之内根本无法企及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会不遗余力的打压中国?中国与印度相比,又为何能够成为美国人眼里的对手呢?

(印度“贫民窟”中的工人)

三 新时代下的“旧思想”

其实,美国之所以害怕中国的崛起,只不过是源于其高层政治精英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恐惧。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国内就掀起了一股“反对共产主义”的思想浪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城市)

一位名叫麦卡锡的美国官员,由于坚定的反苏与反共产主义立场,很快便在一众的美国官员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美国人对“红色世界”的恐惧已经浸入骨髓。美国国内的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事先证明,自己与苏联和共产主义阵营不存在任何形式上的联系。

后来,人们便将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社会政治现象称之为“麦卡锡主义”。而与前苏联相比,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

(美国政客约瑟夫.麦卡锡)

如果说苏联的社会问题一直让这个红色大国为人们所诟病的话。那么中国人民则是用自己的实践弥补了这方面的缺憾。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因为高额的油价狠狠地赚了一笔。在“石油危机”当中,美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势头也被拦腰打断。

(上个世纪的苏联民众)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苏联高层变得愈发膨胀,甚至于公开出兵入侵他国的领土。这样一来,先前苏联的几代领导人们依靠着意识形态打造的“外交联盟”便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

到了1980年,罗纳德.里根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全球范围内拉拢一批反对苏联的盟友。

由于苏联人多年来的倒行逆施,里根发现自己的朋友简直多到不可思议。

(美国第40任总统罗纳德.里根)

而正是因为晚期的苏联已经从一个“人类文明的解放者”变成了一头张牙舞爪的“帝国主义巨兽”。

如此,美国才得以从其周边的国家下手,彻底在外交上实现了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孤立策略。但自从印度独立以来,印度人的脑子里就一直存续着英国那套帝国主义制度下的逻辑。

从印度军队非法进占藏南地区,到印度非法吞并锡金王国,再到印度与外部势力合作肢解巴基斯坦……

(被印度吞并前的“锡金王室”)

这些如今沉浸在历史尘埃之中的往事,无一不在印证着印度人的霸道思维。

在南亚,印度人依靠着自身的军事优势,对周边的一些小国作威作福,这也使其根本无法构建起足以与美国抗衡的“外交联盟”。

印度的行为其实就是简单的“地区霸权主义”。这种外交策略根本无法在长远角度上为印度带来实际的利益。

这么做的唯一好处,或许就是满足了印度人那颗浅薄而又脆弱的“民族自尊心”。

(全副武装的印度士兵)

但中国的外交策略与苏联和印度都截然不同,如今的我国奉行的一直都是“互相尊重、和平发展”的外交策略。要知道,我国现在所面临的外交环境比苏联和美国都要复杂得多。

即便是面对像越南、日本这样与我国有着领土争端的国家。我们也能够做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共谋发展。这样的做法让我国的朋友圈子越变越大。

自从苏联解体以来,美国人就产生了一种“世界霸主”的心态。在他们看来,如今唯一能对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产生威胁的,只有正在快速发展的中国。

(中国的固有领土——钓鱼岛)

尽管中国的领导人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我们绝不会称王称霸,更不会像苏联和美国一样欺凌弱小。

但在美国这个自封的“霸主”看来,一个国家不想称霸世界,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因此不管中国怎么退让,美国人都会做出一副步紧逼的态势。看着中国与周边的国家,甚至是一些拉美国家越走越近,一些美国政客便从内心感到恐惧。

(手持武器的“美军士兵”)

因为中国的外交策略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任何一个国家在这套体系中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而在中国的朋友圈子中,大家都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彼此之间也绝对不会区分出所谓的“高低贵贱”。

美国虽然已经是一个靠着自身的尖端科技优势领跑全球的“超级大国”了,但中国的行为还是会被其视作对旧有世界秩序的挑战。

面对这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结果。中国人民只能选择勇敢地去面对。

(对外援助的“中国医疗队”)

实际上,无论美国政府如何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其还是没有跳出“麦卡锡主义”的怪圈。

尽管中国并不是苏联真正意义上的继承者,但受到“冷战思维”操控的美国政客们,已经将中国视作了自己的头号敌人。

从历史上来看,华夏民族曾经创造出了影世界所瞩目的成就。尽管近代以来我们的国家积贫积弱,甚至由于列强和国内反动阶级的压迫,我国在很多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描绘“美苏冷战”的漫画)

但自194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胜利。这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更是许多美国高官们内心挥之不去的“梦魇”。

而印度虽然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这个国家的实力与中国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美国根本不用畏惧印度的快速发展。而所谓的“印度崛起”也只不过是印度人一厢情愿的说辞罢了。

(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

俄罗斯著名新闻人安德烈.弗尔切克,曾经对中国做出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评价:

“在未来,真正能够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只有中国。世界或许能在中国的带领下探寻出一条不同于美国的道路。而这将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绝对不能接受的……”

(俄罗斯著名记者安德烈.弗尔切克)

自人类文明诞生之后的几千年里,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一直都是不断竞争与发展的。

虽然竞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但今天的世界各国仍旧需要管控分歧、促进彼此的交流和了解。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任何“企图成为世界霸主”的妄想都是不合时宜的。任何所谓的“世界霸主”,最终都将会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中。

在未来,中国一定不会成为像美国一样的世界霸主。但我们也一定会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迎接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种可能。

参考文献:

《Incident of fire reported onboard INS Vikramaditya,no casualties》Sudarshan Varadhan

《Coal shortage and heatwave spark India's power woes》 BBC News

《Farm laws:India farmers end protest after government accepts demands》BBC News

《2002 Gujarat riots:20 years on,wounds remain fresh》Hindustan Times

《The Obstacles Facing India on Its Journeyto Becoming a Developed Country》Tara Gracer Zahra Lalani Chi Nguyen

:糖葫芦

责编:zxt

0 阅读:158
赛买讲育儿

赛买讲育儿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