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铃木汽车是无数中国家庭心目中的“理想之车”,作为“街头上的小霸王”,它甚至在马路上都能“横”着走。
可谁又能想到,2018年,铃木却突然宣布永久退出中国市场,为了尽快脱身,甚至还将50%股权以1元的价格贱卖。
铃木为何要这么做?它现在如何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曾经的“小车之王”·——
上世纪90年代,日本铃木看中了中国潜在的广大市场,便选择合资的方式,在中国建立了长安铃木,昌河铃木。
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后,铃木清晰地洞察到当时中国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普通民众的月收入大多仅在几百元左右,面对动辄几十万售价的汽车,无疑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基于此,铃木萌生了一个大胆且极具前瞻性的想法——打造一款真正让中国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用得上的小轿车。
铃木迅速付诸行动,因为中国有丰富且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资源,于是铃木便将大量的生产线迁移至中国。
在这一系列高效运作下,轿车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一款品质可靠的铃木轿车售价仅需7万元,这一亲民的价格,瞬间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的购车热情。
之后,铃木车每年的销量以令人惊叹的20%速度持续增长,这样的增长态势在汽车行业中堪称奇迹。
到了2005年,铃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成功突破了100万辆大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铃木汽车穿梭的身影,毫不夸张地说,那时街上行驶的汽车中,几乎有一半都来自铃木。
在铃木众多的车型中,奥拓和雨燕,凭借可爱的外观、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易于操控的特点,
成为销量担当。
特别是在汽车消费热情高涨的川渝地区,相关调查显示,这两款车型的保有量竟然占到了当地汽车总量的四分之一。
不过,在2011年,铃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突然出现了15%的下滑,起初,铃木方面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仅仅将其视为市场的正常波动和调整。
但谁也没有料到,这看似平常的销量下滑,实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在这之后,铃木在中国市场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
——·退出中国市场·——
原来,当时中国消费者的购车喜好发生了巨大转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收入显著提高,自驾游逐渐兴起,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代步,而是更倾向于体型较大、空间更宽敞的车型。
这样的车不仅能装载更多的物品,满足一家人出行的需求,还能在长途旅行中提供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察觉到这一市场变化后,众多汽车品牌迅速做出反应,它们纷纷加大在大型车、SUV等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车型。
这些车型凭借宽敞的内部空间、强大的装载能力和出色的通过性,迅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抢占了大量市场份额。
然而,铃木却在这场市场变革中显得格格不入,铃木始终坚信小型车才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方向,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判断,没有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在其他品牌大力发展大型车和SUV时,铃木仍将主要精力放在小型车的研发和推广上。
尽管旗下的小型车有着燃油经济性好、停车方便等优点,但在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面前,这些优势逐渐变得微不足道。
面对销量持续下滑的严峻形势,铃木终于在2014年做出改变,它公开承诺增加投资,加大产品投放力度,试图挽回市场份额。
不久之后,小型SUV维特拉和骁途汽车应运而生,这两款新车在推出初期,凭借铃木的品牌影响力和新颖的车型设计,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上市首日销量就达到了几万辆,让铃木看到了一丝希望。
但好景不长,随着市场的逐渐冷静,维特拉和骁途的销量开始逐渐下滑。
原来,消费者在深入了解和对比后发现,虽然这两款新车相较于铃木以往的旧款车型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与其他品牌同类型的SUV相比,在空间、配置、性能等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铃木的新产品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实在难以留住消费者的心。
在销量持续低迷、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的情况下,铃木最终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市场的失败。
它选择了黯然退出,甚至甘愿以1元的价格将50%的股权卖给长安汽车,近乎净身出户。
——·现在如何·——
铃木退出中国市场后,迅速将目光投向了印度,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让铃木看到了新的商机,它毫不犹豫地在印度投资建厂,复制了曾经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凭借着价格亲民的小型车,铃木在印度市场迅速崛起,仅仅两年时间,便成功占据了印度汽车市场50.4%的份额,再次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一时风光无两。
在本土市场,铃木也在不断探索小型车的新可能,它推出了仅有2.5米长的铃木Q概念车,这款车以其小巧玲珑的外观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在日本本土引发了一阵购买热潮。
一时间,铃木似乎在印度和日本本土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逐渐走出了退出中国市场的阴霾。
然而去年,一则负面消息打破了铃木看似美好的发展局面,有报道称,铃木在日本本土生产的小型新款车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燃油泵和变速箱故障频发。
这一问题直接导致约60万辆车被召回,在市场上引起轩然大波,不仅让铃木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也让消费者对其产品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此次质量问题的爆发,也让人们对铃木坚持小型车的策略产生了更多质疑。
在追求品质和安全的汽车市场大环境下,小型车由于空间和成本限制,在技术升级和质量把控上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铃木虽然在小型车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但面对日益严格的市场标准和消费者需求,仅仅依靠小巧的车身和低廉的价格已经难以立足。
未来,铃木能否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小型车的性能和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仍是未知数。
那么,你比较喜欢小型车还是大型车,你觉得铃木坚持走小型车的方向可行吗?
作品声明:内容存在艺术加工,故事情节
参考文献:
寒山Z328
05年哪来的街上一半铃木车?那会路上丰田,大众占一半,福特,日产,本田,现代也不少,铃木基本靠雨燕吃饭,在路上还没马自达,bba多。
莫染 回复 03-29 16:15
还有羚羊呢[笑着哭]
乘着阳光游火星
中国市场靠房地产推生的爆发户,现在淘汰了一批高大上的燃油车,又往不烧钱的电动车去了,疯过之后又要回归实用耐用的小型车了,现在的电动车就是小巧的
锐利锋芒 回复 一望无际 03-21 05:28
对✓!
一望无际 回复 03-21 00:27
车大,停车不方便
用户10xxx47
车就是个代步的工具而已
Ben Kong
目前为止 二手车保值率最高的居然是铃木的北斗星[呲牙笑]我去年买了一个9年车龄但是只有28000公里的北斗星还要15000,后来越想越觉得贵了
用户89xxx32
小车大车各有千秋,按需罢了。
用户10xxx19
国人给车评人带偏了,一昧追求大空间一步到位,欧洲还是高尔夫级别的两厢家用车多。
用户17xxx53 回复 03-29 07:13
为什么要跟欧洲学?出去游玩后备箱够用,座椅舒服,三人坐后面再不两个朝后,一个朝前。难道没苦硬吃?
书同文车同轨
中国企业做大了,美国满世界的迫害! 美国企业做大了,一堆人天天吹捧!! 这就是我们要支持国货的原因!
qian 回复 03-29 13:18
嗯嗯,买车的时候就要支持国货,出问题售后的时候就是各种推诿。
田稻优·桑
我现在周末出门只开吉姆尼,因为太好停车了。
要地不要人 回复 田稻优·桑 03-24 14:58
为了违章停车多花冤枉钱买日本垃圾车,多花的冤枉钱足够100倍正规停车费。会不会算账啊,老登头
田稻优·桑 回复 03-24 13:34
你可以每天尝试用海鸥上下道牙子[抱抱][抱抱][抱抱]
烟酒生
谁在乎它的去留
牧风
雨燕的售价直接杠桑塔纳,桑塔纳哪样不对雨燕强???
重诺水处理设备
九六年那会,见到路边白色铃木奥拓,就想着以后攒够钱买一辆,那时好像卖7W多[呲牙笑]
大麦
我去澳门,满街都是铃木的面包车,但它没进口到国内。
吴乐乐 回复 03-07 12:13
进口给二鬼子买?
UC网友
两箱小车是我最终的选择
♋♋
铃木的车都是好车
好晕
小日本赶快滚,小日本再不滚就该破腹自尽兑现滚蛋诺言
天籁
代步很好,比电车好。我去过印度,铃木卖的很好,特别雨燕。
挥武者
跟两田争b级车霸主?喝了多少假酒?
皓皓先生
日本本土的小车代表
♋♋
现在流行小车,傻大个大车在市区有毛用,停车麻烦,窄路会车麻烦
你还欠我一个拥抱 回复 03-29 17:04
但是他们喜欢飙车啊,不跟着买大车自己吃亏。[呲牙笑]
用户28xxx62
铃木的汽车和摩托车品质都非常不错
弱水三千甘柠真
我有一辆限量版的锋驭,怎么开都是6个油,10年了只换了一个转向灯的灯泡[呲牙笑]
小录
铃木馆长早就被李小龙踢死了
花和尚
铃木退出中国的时机不对,但凡再挺两年,铃木销量猛增[得瑟][得瑟][得瑟]
asdfghjkkl
不退出,也是个死,中国人不喜欢太小的车,除非铃木愿意卖3万块
莫染
毫不客气的说铃木也就吉姆尼和雨燕设计的外形还可以,别的你看都设计了点什么玩意
无名之辈
中国人喜欢面子喜欢攀比呗[哭笑不得]
蜗牛
铃木的发动机稳定性是真好
木云子0415
中国为什么喜欢大的,国外车便宜啊,我们高,只能选择一个大的能装东西多的多功能车。
烟雨剑
和长安合作,谁合作,谁倒闭
海洋星空物语
铃木奥拓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