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人际的主动构建权,你的生命就会被源源滋养呀!(一)

之桃开心生活 2024-11-01 00:39:55
1.幸福公式的盲点

在一次国庆假期后的公众号推文中,作者分享了个人总结,其中“松越的幸福公式”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个公式包括身体健康、事业成功、学习成长、专注、心流、自我探索和休闲娱乐等要素,作者认为它能有效指导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然而,一位密友的提问却点醒了她:公式中竟然遗漏了

人际关系。作者坦言,如同拥有健康的身体却不自知一样,自己一直以来从人际关系中汲取滋养,却从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2.温室里的“弱连接”

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经历,从小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长大,学生时代和职场生涯都比较顺利,人际关系也相对和谐。然而,作者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的连接都比较“弱”,习惯性地与他人保持距离,即使是与父母的关系也显得疏离。

作者倾向于被动地接受人际互动,很少主动联系他人,并且经常以“谢谢,不需要,我自己可以”等理由拒绝别人的帮助。虽然表面上与许多人关系不错,但真正深入的联系却寥寥无几,这让作者感到难过和遗憾。

3.从AI内阁到现实支持

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在播客中听到一个建议: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人生内阁,由那些值得信赖、直言不讳且有能力的朋友组成,以便在关键时刻提供真知灼见。这番建议触动了作者,因为她一直以来依赖的是自己用AI打造的“司董会”,其中包括巴菲特、段永平、老子等虚拟人物。

现实生活中缺乏支持系统的现状,让她感到一丝失落。

4.迈出改变的第一步

为了改善人际关系,作者决定主动增加与他人的强连接,尤其是与自己在乎的人。在最近一次成都旅行中,除了像往常一样为家人挑选礼物,作者还特意为每位家庭成员准备了专属的惊喜。

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代表了作者在人际关系上做出的改变和努力。

5.探索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课题,它涵盖了职场、家庭、朋友、伴侣等诸多方面。不同的场景和关系类型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社交恐惧、高敏感、讨好型人格、害怕冲突、不敢拒绝等等,这些问题常常让人感到困扰和压力,渴望获得一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6.负面情绪的根源:期望与联想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负面情绪和压力。这些负面情绪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总是期待他人按照我们的预想做出反应,一旦对方的反应出乎意料,我们便会感到挫败;二是过度的联想和“完形填空”,我们总是过度在意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和反馈,这让我们变得敏感和脆弱。

因为担心不符合对方的预期,害怕被孤立和排挤,许多人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显得格外脆弱。

7.人际关系:烦恼之源与幸福之源

有人认为,既然人际关系如此复杂,不如远离社交,选择独处。诚然,正如《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提到的,人的大部分烦恼源于人际关系。

然而,人际关系同时也是幸福的源泉,它能够极大地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寿命。例如,文中提到的祖父母在幸福的婚姻中健康长寿,活到了90多岁,便是很好的例证。

即使选择隐居生活,如果内心仍然被外界纷扰所牵绊,无法获得真正的内心自由,也难以得到真正的解脱。

8.主动改变,收获幸福: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技巧

那么,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自洽和平衡呢?关键在于主动构建人际关系,并从中获得持续的滋养。我们始终拥有选择的权利,只有主动改变自己,事情才会发生变化。

文中提到将分享一些简单易行的小技巧,帮助人们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甜蜜和幸福,并从中获得生命滋养。

9.内心自由与人际关系的平衡

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心,源于内心的开阔与宁静。内心宁静的人,即使身处喧嚣,也能保持平静。

理解人际关系这门学问,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完全不在意,固然能减少烦恼,但也将失去很多幸福;而过于在意,则可能收获更多烦恼,而非幸福。

因此,不必因害怕受伤而放弃社交和人际关系,这如同因害怕被噎住而不吃饭一样荒谬。

那么,人际关系中的痛苦究竟来自何处?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关系本身、对方和自身——来进行反思。

10.重新审视关系:接纳冲突,理解彼此

很多人误以为好的关系就等于没有冲突,这显然是一种不实际的幻想。也正是因为这种幻想,许多人在人际交往中对冲突充满恐惧。

事实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接受这一点,才能以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它。矛盾的出现,往往是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

例如,许多“讨好型人格”的人不敢拒绝他人、害怕冲突,是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别人、自己以及关系本身都很脆弱,一旦拒绝就会导致关系破裂。

在电视剧《玫瑰的故事》中,有一个片段展现了良好的沟通方式:玫瑰的儿子小初想吃披萨,但玫瑰想吃汉堡。于是他们通过猜拳决定吃什么,玫瑰赢了,他们就去吃了汉堡。

虽然小初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但玫瑰承诺给他买草莓冰淇淋作为补偿。这种教育方式让小初从小就明白,即使是亲人之间,表达不同意见和拒绝对方也是正常的。

此外,“讨好型人格”的人并非真的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他们往往被视为“老好人”和“软柿子”,而真正吸引人的是那些拥有独立个性和能力的人。“讨好型人格”的人的利他行为并非出于真心,而是不情愿的,这会导致他们的能量损耗,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

而真正乐于助人的人,如同小太阳一般,拥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自然地将多余的能量分享给他人。

11.放下评判,用心沟通:理解对方的行为

在人际关系中感到受伤,往往是因为我们不自觉地对对方的行为进行道德评判,认为对方心怀叵测,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自己,这是一种典型的受害者心态。与其带着主观判断和道德审视,不如先尝试观察对方的行为,并进行沟通。

例如,一位广告公司的员工和同事一起向客户提案。按照约定,两人应该分别讲解一部分内容。

但这位员工中途去了洗手间,回来后发现同事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讲解。他感到非常生气,因为这个提案对他们两人都很重要,而自己失去了表现的机会。

第二天,他向同事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昨天我去洗手间回来,发现你把提案内容全部汇报完了。按照之前的约定,我们应该每人负责一半,但我没有得到任何表现的机会,这让我很难受。

” 同事听后立即意识到自己的疏忽,并向他道歉。

12.反思自身:洞察内在需求

(原文未提供关于“自身”维度的反思内容,故此处略过。)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和调整。从关系本身、对方以及自身的角度出发,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找到与他人以及与自己和谐相处的方式。

真正的自由源于内心,而内心真正的强大,来自于我们能够接纳冲突,理解他人,并且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自在与幸福。

0 阅读:0
之桃开心生活

之桃开心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