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东北比华北更冷,为什么东北能种水稻,华北却种不了?

时光沙漏反转 2024-12-30 21:18:25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水稻的习俗,但唯独东北种植的水稻品质最好,这一切还得益于这里的自然条件。

可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农作物的生命力那么顽强,寒冷的东北地区都可以生产水稻,为何地理位置相对暖和的华北地区却不能种植水稻?

一、气候特点不一样

能不能种水稻,主要还是取决于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毕竟水稻属于农作物,对于自然条件有着严苛的要求。

对于东北和华北地区而言,尽管它们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在气候特点上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从纬度上来看,东北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大致在北纬38度到56度之间,涵盖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纬度原因导致东北地区的冬季特别寒冷,很多地区白天零下十几度都属正常。

这种低温环境,虽然给水稻的生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也使得东北大米在口感和品质上,比其他地区更胜一筹。

反观华北地区,它的纬度相对低一些,在北纬32度到42度之间。山西、京津冀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都属于华北地区。

虽然这些地区冬季也会寒冷,但相较于东北地区,它们更多地属于暖温带,气温相对较为温和,远没有东北地区那么冷。

纬度上的差异,导致东北和华北地区在气温上有着显著差异。

除了纬度之外,降水量也是决定水稻能否成功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

东北地区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递减,但整体而言,降水量仍然比较充足,且分布相对均匀。

再加上东北地区三面环山、地势低平,小湖小河众多,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可是华北地区不一样,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无论是河流湖泊还是自然降雨,都相对匮乏,难以满足水稻生长的需求。

黄河,作为华北平原的主要水源,其每年的径流量甚至还不如一些南方的河流。

每年夏季,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时期,华北地区却要面临干旱和高温的双重考验,水稻很难适应这样的生长环境。

对比之下会发现,东北和华北地区在纬度、温度和降水这些自然条件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些自然气候方面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水稻的产地,东北确实比华北更有种植优势。

二、水稻的生长条件

作为水生植物,水稻对于气候、土壤、水源和光照都有着自己的要求。

水稻是喜欢温暖湿润的农作物,想要它长势喜人,温度就得保持在25℃到30℃之间,这样它才能茁壮生长。

东北这块宝地,虽说冬天冷得像冰窖,但它夏天的温度却异常火热,完全可以满足水稻喜温暖的需求。

而且东北的夏天有个特点:昼长夜短,白天的日照时间明显比其他地区要长,昼夜温差也比较大。

这样一来,水稻在白天的生长过程中,就可以享受更多的阳光照耀,促进它的生长。

相比之下,华北地区就不太占优势,它的夏季也有高温,但是避免不了缺水的问题,使得水稻生长受到一定限制。

再加上华北有些地区,一到春季就会有干旱或者沙尘暴之类的恶劣天气,对水稻的播种和生长都造成严重的威胁。

水稻对于土壤特别挑剔,它更喜欢养分足、有机质多的土壤,粘土壤或者壤土更适合它的生长。

这样的土壤,既能保住水分,又能让空气流通,水稻的根系在里面自由自在地呼吸、吸收营养。

东北的黑土,堪称顶级的肥沃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的含量超级丰富,简直就是为水稻量身定制的生长区域。

华北地区的土壤也很肥沃,但它主要以黄土为主,在保水和保肥方面的能力相对弱一些。

这些年,由于种植农作物的人太多,导致土地被过度开发利用,出现了退化、盐碱化的问题,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资源,更是水稻的命根子,一旦缺水的话,它的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东北地区的水资源相对冲暂估,河流、湖泊的数量比较多,降水量也不少。

再加上多年种植水稻的习惯,让这里有了完善的灌溉系统,确保水稻从种植到收获途中,不会存在缺水的情况。

可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却一直都得不到妥善的解决,虽说有些地区能从黄河引水灌溉,但黄河的水量也有限,整体上还是不够用。

一到干旱季,土地就会因为缺水而干裂,农作物也会干旱枯萎,就连很多抗旱植物都躲不过旱季,何况是水稻呢?

光照对于水稻而言,就是能量加油站,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光合作用,而光照就是光合作用的前提。

东北夏天的日照时间长、光照足,水稻能享受到更多阳光浴,再加上土壤、水源各方面条件都适宜,它只需要疯狂生长就可以,产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华北地区夏季也有很强的光照,但是现实问题是,水稻在华北地区,可能连春季都撑不过去,更别说接下来的生长了。

春天正是水稻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可华北地区却因为天气恶劣和干旱的原因,导致水稻无法正常生长。

这样看来,东北能种出好的水稻,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无论是气候条件、土壤条件,亦或者是水源和光照条件,东北都无可挑剔,难怪水稻会长得那么好。

而华北地区,虽说也在努力改善种植条件,但自然环境却是怎么都改变不了的事情,最终也只能放弃种植水稻。

三、种植习惯不一样

东北以前是以打猎和放牧为主的地区,它们的农耕历史相对比较短。

先是有了“闯关东”的壮举,很多人从关内跑到东北去寻找新生活,给东北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劳动力。

后来新中国成立,国家也开始大力开发东北,让它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逐渐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北大仓”。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在众多的农作物中选择种植水稻,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东北地区确实很适合种植水稻。

相比之下,华北地区可是有着千年的农耕文化,那里的农民祖祖辈辈都种着小麦、玉米这些抗旱的农作物。

祖辈们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知道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才会选择这些耐旱的植物,就算是在天气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生长得很好。

农民们早就摸索出了一套种植抗旱农作物的经验,大家世世代代相传下来,一直到现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地方,一开始都能找到合适的农作物。

华北有些地区也曾尝试过种植水稻,最后都因为没有经验和技术支持,以失败告终。

种植水稻也是一门技术活,别看东北地区现在是种植水稻的重点区域,但在之前肯定也经历过无数次的试验,才有了今天产量高、品质好的水稻。

除了这些种植上的原因之外,饮食习惯也会影响该地区农作物的种植选择。

东北人喜欢吃大米饭,他们从小习惯了又香又软的米饭口感;而华北地区,面食才是大家的最爱,米饭、面条、饺子……已经慢慢融入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慢慢地,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东北种水稻,华北种小麦。

这样的分工,不仅让农民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来种植作物,也让各地的老百姓能吃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

四、经济价值影响

种植农作物,除了维持日常的温饱之外,经济价值也是农民需要考量的因素。

华北地区若是种水稻,按照当地的气候特点来看,一年只能种一季。也就是说除了半年可以水稻之外,其余半年土地都处于空置状态,多少有些浪费。

就算是华北地区也能种出高品质的水稻,当地的农民都不愿意,算上时间和种植成本,根本就不划算。

为了让土地的价值最大化,也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华北地区的农民会选择种两季农作物,一季小麦,一季玉米或大豆。

冬小麦在每年五六月份成熟,紧接着就可以种上玉米或大豆,让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

东北地区一年只种一季水稻,但胜在它们的种植技术成熟,再加上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压根不缺销售渠道,使得种植水稻的农民,他们的经济收入都很可观。

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东北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就算是大面积地种植水稻,都可以依赖机械化,反倒更省时间和力气。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了解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区别之后,就明白了为何只有东北这片黑土地,才能种出如此高品质的水稻了。

其实种植什么农作物并不重要,农民关心的还是农作物本身,希望种植的农作物每年都能丰收,劳累一季能有好的收成。

参考信息:

天下水稻 2019.10.16 《为什么华北地区不能种水稻,寒冷的东北反而可以种水稻?》

2023.03.21 《华北西北不能种大米,更冷的东北反而能种?水稻喜欢什么气候》

2024.10.17 小农民望春稻秋 《最冷的东北平原,种水稻为什么超过另外两大平原,甚至远远不如》

0 阅读:1
时光沙漏反转

时光沙漏反转

时光沙漏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