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国际军事格局风云变幻,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说起雷达,那可是现代空战的“千里眼”,决定着你能不能先发现敌人,先发制人。咱今天就来聊聊一个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雷达技术飞跃的故事,一个关于歼-10、歼-11战斗机华丽转身的故事。
说起来,有源相控阵雷达,那可是高精尖中的高精尖,全球也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玩得转。俄罗斯的苏-35,好歹也是一款名声在外的好飞机,却还在用着老式无源相控阵或者脉冲多普勒雷达,这差距,你品,你细品。 就连号称第五代战机的苏-57,虽然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但据说技术稳定性还有待提高,这就像个半成品,让人心里没底。美国那边,F-22和F-35用的是砷化镓雷达,预计能用到2030年代之后,这技术积累,让人不得不服。
咱中国呢? 以前,歼-10A和歼-11B这些老伙计,用的可是机械式扫描雷达,也就是脉冲多普勒雷达,这玩意儿在现代空战中,就像老式步枪打现代坦克,捉襟见肘啊。 探测距离短,反应速度慢,在面对先进的隐身战机时,简直就是个靶子。 这就好比一个拳击手,只会用老拳法,面对一个会各种格斗技巧的对手,你根本没法还手。
但咱中国人的韧性,可不是吹的。 面对这种局面,我们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 你想啊,直接换装一款全新的战斗机,那得花多少钱?还得重新训练飞行员,这成本太高了!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了:直接升级老飞机上的雷达!
这就是JKL-24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故事。 这可是中国首个研制的机载风冷二维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2017年研制成功。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解决了原位换装的难题! 这就像给老房子装上了新空调,既省钱,效果还好! 你想想,液冷有源相控阵雷达,冷却效率是高,可那体积和重量,你得对战机进行大改,安装难度极大,成本也高昂。 JKL-24雷达的出现,相当于用最小的代价,让老飞机焕发了青春,这成本效益,绝了!
于是,你看到了什么? 歼-10A和歼-11B这些曾经的“老弱病残”,经过JKL-24的改造,瞬间脱胎换骨,探测能力直线上升,再加上先进的空空导弹,战斗力那叫一个蹭蹭上涨!这就好比给一辆老式汽车换上了新的发动机和变速箱,这辆汽车完全是不同的感受。 这是技术上的飞跃,更是中国制造的奇迹。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只是中国战斗机升级的冰山一角。 歼-10、歼-11、歼-16,等等等等,都在经历着高频次的升级更新换代,更换核心部件,更新软件系统,搭配新型武器,这在世界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你想想,其他国家哪有这么大的魄力,这么大的规模,这么高频率地升级战斗机?
这背后,当然有原因。 首先,咱们的四代机服役时间相对较晚,一些性能指标还存在一些差距,需要尽快提升战斗力。 其次,咱们对四代机的需求非常旺盛,需要迅速扩大规模,形成足够规模的空中力量。 所以,这些老飞机的升级,就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中国雷达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大规模战斗机升级更新,告诉了世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能“跟跑”的国家,我们正在加速向“领跑”迈进! 我们不仅能仿制,更能创新,更有能力去引领未来。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试想一下,若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没有高素质的科研人员,没有高效的组织能力,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雷达技术的飞跃,更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这,就是我们的中国速度,我们的中国力量!
那么,各位看官,你们对中国在雷达技术和战斗机升级方面的成就,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
书同文车同轨
中国加油!!
大江东去
风冷的雷达天线板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雷达天线的功耗小风冷足以👍
大江东去
600架左右的4代机不光升级雷达还要升级航电系统,之后4代机变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