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这两件事情的性质来看,是一样的,只不过《三国演义》的罗贯中是蜀粉,将刘备一方视为正义的,虽不刻意抹黑孙权,但是两个人放在一起,夸其中一人实际上就是贬低另一人。
益州是谁的?益州是东汉朝廷的。刘璋的益州是哪里来的?继承他爹刘焉的(有益州本土势力的支持),而刘焉的益州又是如何得来的?
刘焉。西汉鲁恭王的后人,是正统的汉室宗亲,此人是个厉害角色。
(1)汉室宗亲。他年轻时在州郡任职,因为宗室身份而被授予郎中一职。延熹三年(160年),因老师祝恬(为汉桓帝时的司徒)去世而离职,在阳城山讲学。后被推举为贤良方正,被司徒府征辟。历任雒阳县令、冀州刺史、南阳郡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其身份显然要比只会“织席贩履”的刘备更为尊贵。
(2)心向益州。188年,当时担任太常的刘焉,眼见汉灵帝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微,向朝廷建议说:“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借以镇守安定天下”(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他本人自请充任交州牧,其实是意欲借此躲避世乱。侍中董扶站了出来(八十岁的老头),告诉刘焉“益州有天子气”,向朝廷请求担任益州牧。此时的益州刺史郤俭把益州搞得乌烟瘴气,朝廷便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封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因为道路不通,刘焉暂驻在荆州东界。
郤俭很快被黄巾军首领马相杀死,而马相刚称帝几日又被益州从事贾龙组织军队击败。贾龙于是迎接刘焉入益州,治所定在绵竹县。刘焉上任后,任命贾龙为校尉,并且把他迁到绵竹居住。而董扶也跟随刘焉入川,担任了属国都尉。
(3)保州自守。刘焉则以米贼(五斗米道)作乱阻隔交通为由,中断了与中央朝廷的联络。他进一步对内打击地方豪强,杀死了州中豪杰十余人,以此来立威,巩固自身势力。天下诸侯讨董卓之时,刘焉拒不出兵,益州实际上已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如此行事,引发中央政府的不满,董卓派司徒赵谦带兵前去讨伐益州,同时犍为郡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乱有功的贾龙在司徒赵谦的游说下起兵反对刘焉,但是因贾龙等被刘焉击杀,赵谦便撤军。
当时,中原大乱,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被刘焉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除此以外,他更是大花血本,雇佣了上千的青羌兵,还有五千叟兵,实力大为增强。
(4)意欲称帝。191年,刘焉更加得意,打造了乘舆车具(天子所用的车架)千余辆,想要称帝。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图谋不轨。
跟随刘焉进入益州的,除了董扶,还有好友吴匡的儿子——吴懿一家人。吴懿当时也是抱着躲避中原灾祸的想法,跟随刘焉一起入蜀的。吴懿的妹妹十分美貌,曾有相师在看过她的面相之后大呼“后当大贵。”吴家人对面相师的话深信不疑,都认为吴懿的妹妹将来必然是要嫁给皇帝的。而刘焉听说这件事之后,就让三儿子刘瑁迎娶了吴懿的妹妹,希望他将来能够有一番作为,也就是当皇帝。
在这之后,刘焉故意称病,申请朝廷将他的幼子,当时在朝廷担任奉车都尉的刘璋从京城转来益州,而刘焉趁机留下了儿子刘璋。
可以说,刘焉是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益州有天子气”,改变了方向,选择了割据益州。他占领益州名义上是朝廷任命,但实质上他是反朝廷的。
刘璋又是如何成为益州之主的?他是刘焉之幼子,兄长死于非命后,他成为唯一合法的益州继承人。
(1)因其懦弱。刘焉挂掉后,益州的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此时的朝廷在李傕的授意下,派了一个叫扈瑁的人来做益州刺史,而汉中张鲁早有自立的想法,加之与刘家的矛盾,因此非常欢迎扈瑁入蜀。但是,益州的大部分的豪强,如赵韪、王商等人认为刘璋为人懦弱温和,比较容易控制,便力挺刘璋作为下一任益州牧。
(2)刘表觊觎。此时,荆州牧刘表想趁机横插一脚,派手下的荆州别驾刘阖成功策反了刘璋手下将领沈弥、娄发、甘宁,发动了一场里应外合的叛乱。而面对刘表的攻击,刘璋任命赵韪为征东中郎将。最终,赵韪击碎了刘表的美梦,甘宁等人战败逃入了荆州。
(3)刘张结仇。之前刘焉与张鲁出现矛盾,而刘焉恰恰借机断绝与中央联络,独占益州。刘焉在的时候,张鲁忌惮三分。刘璋上位后,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刘璋一气,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其家室,彻底激怒了张鲁,开始进攻巴西,两方开展了数年的斗争。刘璋以庞羲挡之,担任巴西太守,但多次被张鲁击败。之后,张鲁成功袭取了巴郡。
(4)东州兵乱。当初南阳、三辅(京兆、左冯翊píngyì、右扶风三个地方,今西安市、关中平原东部泾河以东、渭河以北、黄河以西的区域和长安县以西等地)的几万百姓流亡到益州,刘焉将他们全部收为部众,称为“东州兵”。刘璋性情柔弱宽容,缺乏威信谋略。东州兵随意入侵横暴,成为民患,但是刘璋没有能力控制,因此导致旧有士人埋怨叛离。与此同时,刘璋充分放权的赵韪在巴中很得民心,趁机和州中的大族相勾结,同时花钱向荆州刘表请和。建安五年,赵韪发动了叛乱,蜀中多地开始响应。东州兵害怕被诛灭,奋力血战,最平定终叛乱,赵韪逃到江州后被部下所杀,局面再次暂时“安稳”。
(5)巴结曹操。由于叛乱频发,刘璋认为自己的统治不稳固,在这之后,开始尝试讨好天下第一势力曹操。赤壁之战前夕,刘璋不仅接受了曹操集团对其征兵纳税的命令,送给了曹操一批士兵和大量给养,而且在这段时间当中还进行了交流。而在其中的一次交流当中,益州别驾张松因故怀恨曹操,回到益州后,劝刘璋结交刘备。同样,张松的好友法正常感怀才不遇,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最终两人密谋出卖刘璋,将益州献给刘备。
刘璋远没有其父的雄才谋略,邀刘备入川自认为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最终导致了益州易主。
再看看荆州的情况。
刘表,字景升,兖州山阳高平人,汉景帝之子鲁恭王刘余的后代。
同样是汉景帝玄孙,刘景升坐拥荆襄九郡,家大业大,兵精粮足,而我们的刘玄德同志,卖草鞋的小商贩,现在被曹阿瞒撵得四处流浪。
刘表还是很有些能力的,他单人独创荆州,恩威并失,与地方豪强关系融洽,打击贼乱,江南遂悉平。《后汉书·刘表传》记载: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
刘表是皇族,荆州实力雄厚,人长得也帅,但曹操却评其为“虚名无实”。
何也?刘表是个好好先生,刘表经过努力成为荆州之主后,采取了从容自保的策略,这在乱世,算是个奇葩了。别人都在圈地、兼并,忙得不亦乐乎,而刘表先生一杯清茶城楼看风景。但是宋人叶适评价“刘表当乱世,雍容文义,自保一方,比于袁、曹残民,不犹愈乎?”从这个角度而言,刘表给百姓创造了一片净土,安居乐业,招揽流民,发展经济,是个好领导。
三国时期著名的职场老油条贾诩曾代表张绣拜见刘表,刘表用宾客的礼节招待他。通过与刘表接触后,贾诩说:“表,平世三公才也。”他认为刘表在天下太平时,是担任三公的人才,但他看不清乱世的变化,又为人多疑,缺乏决断,不会有所作为。
刘表其人,政治立场不坚定,或者说根本没有政治立场。无论哪个猛人劫持了皇帝,他都照例进贡。皇帝过得是啥日子,他才不管。讨董卓、讨李傕、讨曹操,统统不参与,冷眼旁观。
刘表与袁绍关系很好。官渡之战时,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若加入袁氏阵营,派军攻袭许都,估计曹操要大败了,天下格局会大变。但是,刘表同志眯着眼睛,摇晃着脑袋,假装没看到。而江东孙氏集团的年轻CEO孙策,跃跃欲试,想偷袭许都,用孙氏的力量改变中国的走向。很不幸,尚未出师身先去,被几个宵小刺客干掉了。
曹操灭袁绍后,欲远征乌桓,又担心刘表派刘备袭扰背后。曹操的首席谋士郭嘉对曹操说:刘表只会夸夸其谈,他自知其才比不上刘备,重用刘备又恐将来不能驾驭,不重用刘备,刘备便不为他所用,所以刘表不会让刘备乘虚攻打许都的。(“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三国志·郭嘉传》)
据我看来,刘表在政治作为上,比之“刘室三牧”的另两位刘虞、刘焉差得太多了。
刘表先生的所作所为,让各路英雄惊叹了。
曹操惊叹:“适足为吾奉矣。”这大好的河山只是了为了他人做嫁衣。
袁绍惊叹:刘表坐拥荆州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只想做个土财主,定力超人啊。
刘备惊叹:天下大乱,黎民水火,刘表这汉室宗亲,胸无大志,不思进取,终日置酒高会,玄谈无为,令人唾弃。
但是刘表就是刘表,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而刘备寄寓荆州之后,没闲着,招兵买马,到处拉拢人,而且还挖刘表的墙角。刘备的团队中,有幽州时期的关羽、张飞、赵云、简雍、士仁,徐州时期的孙乾、糜竺、糜芳、刘琰、陈到、袁綝、夏侯纂,荆州新收的诸葛亮、徐庶、向朗、尹默、李譔、霍峻、魏延、傅肜、刘邕、郝普、董厥、樊建、夏侯兰、伊籍等人。(曹操南征后,徐庶母亲被曹操掳走,徐庶心忧其母主动离队)
后面发生了赤壁之战。这是曹操、孙权、刘备三家来争夺荆州地盘,最终的结果是三家各占领了一部分。
孙权集团。赤壁之战(包括荆州与曹军的作战),孙权集团出力最多,损失最大,当然战后收获也是最大。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军江陵,程普为江夏太守驻军沙羡,黄盖为武陵太守,外加夷陵(甘宁攻克)、长沙北部,占领了从宜昌到武汉的荆州千里长江沿线,成功将势力从长江下游扩张到长江中游,手中握有吴楚之地。
刘备集团。首先,追杀自己的恶魔曹操被赶走了,暂无性命之忧。其次,经过这次战役,刘备在荆州地区,乃至全国的名气更大了,更被大家认可,尤其是荆州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包括名士、豪强)更加接受刘备。当然,这也是来自对比,刘表父子比之刘备还是有很大差距。第三,地盘的收获与贡献基本相符,就是江南三郡。
刘备的尴尬。占领的地盘,有三个主人,名义上是荆州刺史刘琦的,但实际上是孙权和刘备两个人的。赵云上任的桂阳太守,也只是代理。如此难堪的局面,刘备难以施展手脚,没有人、财、物,想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后面,刘备成为了荆州之主,这个职位是自己搞得,既没有朝廷任命,也没有提前让盟主孙权同意。
建安十四年(209年)冬十二月,刘琦死后,荆州人士纷纷推举刘备接任荆州牧。
刘备欣然接受了群下的推举,成为新一届荆州牧,治所设在公安。
注意是手下员工的拥戴推举,不是中央的任命,当然曹丞相肯定是不答应的。曹操是否高兴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已经在荆州扎下了根。
这是否与刘备之前的做法有所不同?想想之前的“三让徐州”,在徐州的时候,糜竺、陈登等人劝说刘备接任徐州牧,刘备是百般推辞。
这次刘备上位荆州牧(其实是兼任,刘备已经是左将军、豫州牧),实在是因为有了底气,这底气就是实力与人心。
想当初在徐州时,军力薄弱,人心不定,四面强敌环绕,曹操、袁术、吕布虎视耽耽,自己根本无法立足。而如今,在荆州历经多年经营,众望所归,关键是军力强大起来,腰杆子粗了,自然要挺胸抬头做人了。
况且,年纪不小了,内心的理想也迫使自己要尽快做大做强。
但是,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孙权。
曹操暂时无力来荆州捣乱,但是孙权一直都想把荆州收入囊中,刘备做了荆州牧,孙权一定极度不爽。从实力上讲,刘备此时与孙权掰手腕,一定会失败。
刘备审时度势,先上位荆州牧,生米做成熟饭。毕竟,孙刘是同盟,这曹操刚刚赶走,盟军就干起来,两位政治家不可能目光如此短浅。
之后,孙权为了与刘备结好,还把妹妹嫁给了刘备。但是刘备又是如何做的呢?双方又起了纠纷,那就是东吴一看刘备肚子吞下了益州,就想要回借给刘备的荆州,但是刘备就是一个拖,在荆州的关羽还耍横,导致东吴上下全急了,准备东武。刘备带着几万人马回来和关羽汇合,准备和东吴开战。
曹操此时发昏去打汉中,刘备只能与东吴妥协,签订了湘水之盟。
按理说边境土地问题得以解决了,但是关羽又开始惹事。
孙权想让关羽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且不管是否有挟持人质的嫌疑,为子求婚无可厚非,但是关羽一句辱骂“虎女焉能嫁给犬子”可谓石破天惊,让孙权颜面扫地。孙权是雄踞江东的霸主,连天下第一势力曹操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却让刘备三方五次耍弄,还被刘备下属关羽侮辱,内心早有消灭关羽的想法了。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关羽将三万俘虏放在后方,粮食不足竟然抢到了孙权的地盘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这也真是无法无天了。
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守好并扩大集团产业是终极目标,而能威胁江东安全的是水军,曹操的水军略胜于无,但关羽的水军具有较强的实力,始终是孙权的眼中钉。凡此种种,孙权在憎恨关羽的基础上,更增添了恐惧,几番衡量后便与曹操联手攻击关羽。
另外,孙权集团部队总司令人员更换加速了对荆州进攻的步伐。建安22年鲁肃离世,孙权派吕蒙继任,吕蒙思路是与周瑜相像的,对于沿江防线他主张一支部队驻扎江陵,一支部队进驻白帝,自己驻守襄阳,再派一支部队沿江游弋应援,如此布局,必然必须夺取荆州。在夺取荆州与徐州的问题上,吕蒙指出徐州容易攻占,但作为四战之地,利于骑兵,且需大量部队才能防守。而拿下荆州,全据长江,以己之长利于南而不利于北。孙权非常认同,于是夺取荆州的计划早已敲定,只等待时而动。
看到这里,就会明白了,刘备打益州,孙权打荆州,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集团利益的发展。
但是,刘备去打益州,是刘璋敲锣打鼓欢迎刘备进去的,搞得刘备要动手时都脸红了。而孙权攻打荆州,除了集团利益问题之外,一是荆州之前就有归属矛盾让孙权觉得受了委屈,二是关羽侮辱了孙权的人格,还纵降兵到孙权地盘上抢粮食,这个能忍吗?
有此看来,两个背刺,那个更无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