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英雄传》的故事是在第二次华山论剑结束之后便画上了句号,此时郭靖报了父仇,又击败了师父和岳父,成了当世绝顶高手,似乎他的故事在此时华山句号最为合适。
不,如果仅仅只是如此,那郭靖也谈不上是什么大英雄,他是心系天下之人,所以他的故事还没结束,于是金庸在《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又续写了他的故事,让他成了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
同理,作为《天龙八部》中的第一主角,段誉的故事显然也没说完,他未来可期,金庸却为何要让他的故事在宋辽大战结束之后戛然而止?
(段誉、木婉清、钟灵剧照)
接着又跳过数十年的时间,只简单的交代了他的结局?
金庸是在避讳什么?中年的段誉又经历了什么?
一、不完整的故事
无论是电视剧还是原著小说,《天龙八部》的故事都是在宋辽大战结束之后就画上了句号。
之所以金庸不继续往下写,是因为主角三兄弟中的萧峰在平息宋辽纷争之后便以断箭自戕,接着他又被阿紫抱着坠下山崖,当是尸骨无存。
所以“主角”都死了,这故事自然是没法继续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天龙八部》不是属于萧峰一个人的故事,甚至以原著设定为准,萧峰都不是“第一主角”,至于到了原著第二十九回才登场的虚竹,自然也不是第一主角,真正的第一主角,其实是段誉。
(段誉、虚竹剧照)
这个故事以段誉的视角揭开序幕,到最后却连段誉的故事都没说透,属实有些不太合适。
就金庸赋予段誉的人设来看,这小子的未来是一片光明,他不仅有三大神功加持,还成了大理皇帝,他的余生怎能不让人好奇?
所以后来的段誉经历了什么?
二、被略过的数十年时间
若要说金庸是完全没交代段誉的结局,那也不合适。
正如笔者的措辞,金庸是“没把段誉的故事写完”,而缺失的这一部分,并不是“结局”,而是“过程”。
关于结局,原著末尾有提到过这么一段设定。
“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正兴史称‘景宗正康帝’,次年改元‘永贞’。他做了二十五年皇帝后,也避位为僧,传位于其子。”
金庸之所以要用上“据史籍记载”的字眼,是因为段誉这个角色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其原型正是历史上真实的大理宪宗宣仁帝段和誉,其另一个名字则是段正严。
而这里提到的他的儿子段正兴也同样有历史原型,这人的孩子正是后来的“南帝”段智兴。
也就是说,段誉是南帝的爷爷。
(木婉清、钟灵剧照)
既然如此,中年段誉的故事就变得十分耐人寻味了,后来段智兴与另外四绝抗衡的绝招是那一阳指,却不是他爷爷所用的六脉神剑、北冥神功以及凌波微步。
换言之,段誉是宁愿让这三门武功失传,也没将它们传给自己的儿孙,这事儿又该如何解释?
既然前文提到段誉这角色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他余生的故事,就该结合其历史原型的命运来分析了。
而这段故事注定是个悲剧。
三、段誉的皇后
段誉虽然不像他养父段正淳那么风流,但他也是个花心之人,他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就结识了不少红颜知己,那些女子后来都成了他的伴侣。
若是以旧版的剧情为准,王语嫣是没有离开段誉的,故事发展到段誉带着王语嫣一同看着发了疯的慕容复,也就结束了,也就是说,段誉还是会娶了王语嫣等一众女子。
如此一来,段誉的余生就不难猜测了。
(王语嫣剧照)
因为在《滇史记》中,就提到了段誉因为后宫争斗而心力憔瘁的故事。
说是:“高后乃命褫其衣,杖之百,大理禁中杖人所用,乃以全竹为之,通其节而实以铅, 王德妃受杖未及半,血流殷地,穆贵妃不忍,因跪求赐帛,钟贤妃以下亦环跪乞恩,誉闻,急赴之,乃许赦智昌,高后乃释之。”
这里提到了段誉的四个后宫佳丽,“王德妃”所指自然就是王语嫣,“穆贵妃”这里虽然是姓“穆”,但很明显,对应的就是木婉清,金庸不过是修改了其姓氏,读音没变,至于“钟贤妃”也对应上了钟灵。
唯有“高后”是谁,似乎没有对应的角色。
这就不得不提到连载版的《天龙八部》了,金庸还真就提到了高后对应的角色,那人即是高湄。
比如这段描述:“他父亲已被册封为皇太弟,他自己则由父母之命,聘下高升泰的女儿高湄为妻。大理城中锣鼓喧天,众百姓欢庆这两件喜事和废除盐税,他却倚在石壁之上,发著高热,神智迷糊。”
又如这段:“段誉在席上越坐越是难过,只喝了两三杯酒,便即与众人告辞离席,回到房中,想起这数日来的离奇经历,又想到木婉清和钟灵,这两位新识得的姑娘不知眼下是如何郁郁不乐,再想到父母替自己订下了高叔叔的女儿高湄为室,这位姑娘却是从来没见过的,不知性情是否相投,容貌是否丑陋。”
(女子剧照)
段誉都早已畅想自己日后要娶的那高湄是个怎样的人了。
只是他没想到,这高后仗着自己是高升泰的女儿欺压其他妃子,让段誉痛苦不堪。
这也符合历史事实,因为历史上真实的大理段氏其实就是一直被掌控在高升泰家族手中的。
而这就是金庸没法将段誉的故事写完的原因,这个角色的余生注定是可悲的,与其把悲剧说破,倒不如让故事在看起来还算美好的时刻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