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坝不是坝,是北方人的北方

成都Big榜 2022-07-14 15:18:11

中坝,中坝不是坝,是4号线上的一个普通站点,它却像一个号子集结了众多东北、华北、西北人。

据不完全统计,中坝的北方餐饮多达40多家,光东北水饺就有5家、陕西面5家、羊肉串更有十几家。

新疆人爱去胖老汉、兰州人每周必去舌尖尖、陕西人推荐霍记油泼面、东北人很认齐齐哈儿烤肉家的锅包肉、北京人天津人要去打包麦甜红糖馒头家的烧饼,济南人每周一顿红梅把子肉,一个小小的中坝几乎囊括了所有北方的食物。

朋友说,你如果稍微留心就会发现,中坝站会听到很多北方口音。为什么呢?中坝成了成都最北方的地方?

周二早上开始我开启了一场碳水之旅,把自己投掷到这个“小北方”解答这个迷思。

骑车穿过这片浓荫,往左一拐,会看到一家红糖馒头。

住在二十一世纪花园的北京周大爷,身体不太好,孩子也很忙,他每周会坐58路或者47路公交来买麻酱烧饼。目前在成都这是唯一一家卖京津冀烧饼的店,虽然华北地区都有烧饼,但每个地方的烧饼口味稍有不同,不过对于周大爷来说,能在成都吃到天津的麻酱烧饼已经很满足了。

这是一家非常温馨可亲的家庭作坊,50多岁的老王负责和面做饼,妻子毛姨负责帮厨,儿媳小麦负责售卖、上幼儿园的孙子小小王负责宣传。

老王生长在新疆,母亲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当年下乡去新疆当老师,一待就是一辈子,所以从老王到后来的小王从小就吃着天津饭长大:锅巴菜和卷圈、烧饼、八珍豆腐、炸糕......还有米饭拌白糖。

老王的父母前几年相继去世后,老两口就来成都帮着小王带孩子。后来孙子小小王上学了老两口就想找个事情做,老王有耳濡目染的手艺,毛姨年轻的时候在国企酒店里干过,精通面食,说干就干,这样一边可以赚点钱,一边可以做自己喜欢吃的家乡美食。

刚开始老两口会做一些馒头,每天下午五六点拉出去在地铁口摆摊卖 ,后来回头客越来越多,摆摊有很多不稳定因素,于是开了这个馒头铺。

起初铺子里只卖馒头,老王很喜欢烧饼、烤馍之类的有嚼劲的北方面食,但在成都找了很多地方没有有卖,所以老王就尝试把自己家乡的味道,做出来给大家尝一尝。

烤馍在西北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受众面非常广。西北人酷爱这样的味道和口感,这种烤馍就是加入了香豆粉(也叫灰豆、苦豆)和胡麻油,刚出锅的时候酥香的口感,还带有一点淡淡的椒盐味。在北方这样的烤馍放很久都不会坏。

为了保证客人能吃到最新鲜的馒头、烧饼,老王每天七点多开始工作,先做馒头要做200个,然后再烤100多个烧饼。

天气没那么热的时候店里会为周边的老人做一些粗粮馒头。孙子小小王在学校也会跟老师同学宣传自家的馒头店,住附近的同学的奶奶婆婆,经常带她们的老姐妹们来光顾。

从新疆随儿女迁徙到成都,对年轻人来说没什么,但对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没那么容易适应,老王身体不好,去年还得了一次脑梗,导致她脾气有点暴躁。上午做完一天要售卖的馒头、烧饼后,家里人就会让他回家休息。

如果你不巧下午来,可能就会碰上这个脾气“暴躁”的老王。

麻酱烧饼我不太吃得惯,作为一个被红糖下过降头的人,个人认为它是最好的红糖馒头,圆形的里面有丰富的果干,小枣、葡萄干、果仁、红糖酱。

长条形里面是细细的麻酱和粒粒的山楂。

这种没有过度蓬松,带着发面后自然韧劲的面食实在太好了,让参与咀嚼的双腮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吃完舌底也不乏酸,又打包了几个扛回家给爱面食的家人。

这是一个北方父母为了儿女在中坝扎根的小小家庭样本,这样家庭应该还有很多。

我继续前往一家叫红梅的把子肉店。

把子肉是济南传统鲁菜,用草绳捆着五花肉,加以酱油炖煮而成的把子肉,香而不腻,一般还会配豆制品一起炖煮,记得有一次看 @呜啦啦 吃,真的是馋晕了。

天虽然热,但看到门口的8口大锅,我还是激动又含蓄的咽了一下口水,除了现捞店,很久没有看到这样奔放壮观的卖肉方式了。

问店里小哥,说老板就是四川人,至于为什么要卖把子肉他也不清楚。虽然老板不在,但我猜她是个小机灵,把子肉配凉米线、腌黄瓜、凉拌菜,成功抚平你想吃肉又怕腻的心理。

套餐有脆豆腐、把子肉、蛋包肉、腌黄瓜和凉米线。

凉米线不四川也不云南,小哥说是厨师自己想的,能看见料汁里有青柠和黄柠提酸,又加了鸡枞油(小哥坚持说就是普通蘑菇),除了米线的质地有点假滑以外,它真的是一碗酸爽清新的美味凉米线。

把子肉小哥给切了一下,可能怕一片儿就把人打蒙了。是好吃的酱卤肉的味道。脆豆腐更胜三分,带着面筋的柔韧又吸满了酱汁。蛋包肉还是全员劝退,腻。

整个吃饭过程但凡稍有点腻了就马上来一块儿脆爽的腌黄瓜和一口凉米线立即扑灭。

这家店全员四川人,没有北方故事,但把子肉那股酱香真不孬。

“北方”之旅本来是打算去陕西朋友推荐陕西扯面,结果走到门口发现贴着“家中有事,休息10天”,于是临时决定前往不远的一家专做西北宁夏牛羊肉的店吃砂锅。

伏天吃砂锅,确实需要鼓起12分的勇气,不知道为什么,或许是那个老板有一种特别的磁场,让我放下包坐了下来。

她对着一个刚把山地车靠在墙上的7、8岁小孩儿说“今天吃什么?”

小孩儿用电风扇都能吹走的声音说“我妈妈说,让你加她微信,把钱转给你。”

老板“好,一会儿再说,下次来给也行,先说你今天想吃什么?”

小孩儿点了清汤砂锅圆子。5分钟后一口黑砂锅上来了,老板边说着“慢点别烫着啊”边给小孩儿添饭,像亲戚的小孩儿来自己家一样。

“你弟弟怎么没一起来啊?”

“爸爸带弟弟上班去了。我跟着妈妈。”

老板安姐五十岁,宁夏人,北方少有的纤细小骨架,花白的齐耳短发,衬得一双眼睛又深又亮,让人过目不忘。

很难想到,1996年她是当地第一个拿着大哥大去北京舞蹈学院的人,当时很多老师同学都要找她借电话。

那时26岁的她已经很富裕了,但就想要一张文凭,“因为当我同学学历都比我高的时候,我就要跟他们一样来一张同等的文凭。”

1997香港回归,北京所有艺术院校参加街演

90年代初,安姐浸润在北京最蓬勃的文艺潮流中,各种节日庆典汇报表演,让她像一只彩蝶一样,不停的翩迁起舞。

最终因为不太喜欢圈子氛围,她没有按既定的路子继续走文艺之路,而是不断在商海沉浮,20多年经历过3、4次暴富又一夜赤贫。

“我一浓妆就像鬼,舞台效果没办法。”关于过去,只剩手机里零星几张的从朋友那翻拍的照片。

中年从宁夏来到成都,是因为丈夫在这边做生意,她想陪伴不善言辞身体又不太好的他,没想到等待他们的是一个经济漩涡,被几十年的发小卷走了几乎全部身家。

气归气,也不是没有一夜摔到谷底过,不能因为一个漩涡把以后的生活也一起卷进去,于是她重整思路,把宁夏最好的羊肉牛肉空运过来,不说东山再起,至少要把眼前的日子先过下去。

砂锅店刚租了店铺装修完就遇到疫情,那是2020年的初春,整条街一个人都没有,铺子都关着门,但是她还是开业了。她说“真的是咬着牙齿,含着泪啊,房租一分钱也不给少啊”。

三年过去,这条街的邻居换了又换,只有她坚持了下来,丈夫说回老家吧,她说“我觉得要做好就得有个过程,只是过程比较慢而已。”

招牌的麻辣牛肉砂锅,一上来就是10来坨麻将大小的牛肉块,底下有老豆腐、土豆块、豆芽、冬瓜、油麦菜、粉条、蟹腿菇。

肉一吃就知道,不是盆地的牛。这样的砂锅很北方,块状的牛肉、土豆、豆腐,扎实敦厚,浓郁的汤底配糯性的东北大米,是一种直截了当的畅快与满足。

可能是与安姐一直在闲聊,不知不觉把整锅吃完,也没觉得有多热。

安姐起身去看小孩儿吃怎么样了,把圆子捞出来给他晾在碗里,让他不要光吃菜,肉也要吃。

小孩儿吃完用电话手表通知妈妈“快给钱22元”,安姐说“20就行了,你能吃多少点儿饭啊,2块钱的米饭不收了”。

小孩儿把车扶起来准备走,安姐“别瞎跑啊,直接回去啊” 等了三秒”骑慢点啊。”又等了两秒“看着点路上的车啊。”像极了每次去姥姥家她在门口的嘱咐,关切、絮叨,绵密。

安姐回忆她的故事时,我脑海中不知道为什么莫名的闪过了《江湖儿女》,晚上回家看她发来的照片,突然想查下北京舞蹈学院的纪事,结果发现了96级的赵涛,瞬间被中午这股突然起来的感受冲撞到。

安姐是社教系,赵涛是民间舞系,赵涛后来演了《站台》、《山峡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安姐也有过无限风光,后来选择回宁夏又来成都开一家砂锅店,看她发给我的舞蹈笔记,真有种电影回放的感觉。

短暂的“北方”之旅并没有让我找到答案,每个老板都一愣然后反问我“就是啊,为啥呢,感觉这边真是好多北方的”。

迷思没解开,但让我想到项飙提到的“附近”。他说“附近,是指跟你日常生活直接发生关系的那些地方和人。附近意味着个人与世界的真实连接。”

老王一家、安姐、红梅的把子肉,让离乡背井的北方人通过食物与中坝这个地方变得亲密起来,“附近”让北方味儿变得更具体了,“去附近那家吃”成了老板与熟客之间的一种淡淡友谊和愿意唠两句的默契。

店名

地址

价格

红糖馒头·麦甜面点

光华大道一段1356号

烧饼、馒头3/个

红梅耙肉

光华北三路光华中心A座

脆豆腐2.5元

把子肉10元

凉米线8元

饭闲砂锅居

光华北四路60号

麻辣牛肉砂锅28元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

有想分享的北方馆子

就来文末分享一下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