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早期的书风笼罩在赵孟頫之下,而中晚期书家王铎、傅山、徐渭等人的书法又有点过于放飞自我的感觉,所以整个明代书坛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在这样的环境下,像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怀素这样的既传统又“狂放”的草书就显得太少了,我们所熟悉的也就祝枝山一位。
而草书向来又是书写难度非常高的一种书体,历代书家能够胜任草书者极其罕见。唐代只出了两位张旭和怀素,宋代只有黄庭坚和宋徽宗的草书最佳,而元代的鲜于枢和赵孟頫虽然也能写草书,但是他们只是能写魏晋的小草书体而已,对于大草和狂草两种风格则难以驾驭,唯独明代晚年出了些草书大家,但是又是以徐渭、王铎这样的风格为主。所以草书在历史上虽然属于艺术价值较高的书体,但是很遗憾的是,优秀的草书家太少了,优秀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而书坛流传的一幅无名氏草书,书风传统,草法规范,属于明代较为罕见的草书风格。此作曾经被疑为明代大书法家解缙所书,但根据历史记载来看,尚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此作作者是谁。我们从作品的风格及书写实力来看,即使不是解缙所书,作者也应当是一位大手笔者,绝非等闲之辈。作为一件优秀的草书作品,以及其在明代书坛所处的重要地位,再加上又是清晰的墨迹,对我们学书者来说是研究明代书法十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