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定义,这个没有人说得清楚,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每一个人都有扮演自己的主角的时候,但对于大千世界来说,谁是主演?谁又是客串?有的人想出去,有的人愿意进来,有的人站在高处颐指气使,有的人俯下身来顺从普通。有人追名逐利且好运气爆棚,有人坚持理想碌碌无为一生。这是常态?还是错误?没人说得清。
今天给大家推荐《永安镇故事集》讲述的就是几种状态的集中体现,以及艺术人生的一种概念。一个电影剧组要来小镇拍摄影片,他们的到来给宁静的小镇起了波澜,饭馆的老板娘跃跃欲试想要改变自己平凡的一生;电影的女主演回归小镇想着可以来一场寻亲,而电影的背后,导演跟编剧起了争执,编剧坚持自己的艺术审美,而导演却依旧是一意孤行。三个故事撑起了这部艺术影片,但同时却也引发了一场争论,这场争论被记录,一部新的故事片跃然于纸上。
《永安镇故事集》是一部戏中戏电影,但抛开这种情节设定之后,三个不同的故事,讲述的是三种不同的人生。第一个故事是有故事,谁的故事,老板娘的故事,老板娘过着一种自己厌倦了的人生,年纪轻轻的她在结婚生子之后,彻底的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小镇上的饭馆以及家庭就如同囚禁着自己的笼子,她在里面,看着外面的美好却无法出去。
剧组的到来给她带来了一种希望,她迫切希望自能跟剧组发生关系,甚至成为一个角色,借此来改变自己的生活,好好活一回。整个《永安镇故事集》中的第三幕,也就是导演跟编剧的矛盾点也就是这样,老板娘是不是因为剧组的到来而唤醒了心中的女性意识,老板娘是不是会因为剧组的到来想象着自己可以换一种人生等等。
然而第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创作者也给出了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有故事,却没故事。老板娘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外部,终究等来的不过是一厢情愿,老板娘还是老板娘,她无法走出自己的牢笼,一切依旧。
第二个故事,看上去有故事,实际上却没有故事。一个从小镇出去的大明星,当她再一次回到小镇上来之后,面对的却是物是人非。一切看上去都是新鲜的,但是曾经的好友,如今却再也找不到之前的感觉了。明星有一种衣锦还乡的错觉,但这种错觉很快的将一切都拍在了自己脸上。
儿时的玩伴各奔东西,他们的价值观已经跟自己相去甚远,本想着可以带着荣光重回故里,但现实中面对着的却是数不尽的人情世故。明星想要的人情世故是跟好友相聚相续,然而现实中的人情世故却是无休止的拉投资,托关系。小镇迎来了发展,但小镇却以一种小镇固有的方式前进着,这种固有的方式恰恰是明星所厌恶的。
明星喜欢的方式是自己永远是故事的主角,旁人不过是为了衬托自己,或者是迎合自己情绪的工具,然而当每一个工具都有自己的诉求的时候,明星也就彻底的对自己曾经的故乡丧失了兴趣。
第三个故事是什么?或者说第三个故事并不是故事,小镇并没有导演所想要的文艺故事,而小镇的现实也不是编剧所想的那样隐忍不言。小镇就是小镇,小镇有没有故事,小镇的居民们都知道,然而剧组是外来者,外来者来到小镇是想要找到自己的故事的,但自己的故事跟小镇的故事能否重合,自己的故事是不是小镇居民们所想要的故事,这是一个问号,这个问号巨大。
这个巨大的问好形成了一个戏中戏,然而戏中戏却是彼此独立却无法相融的个体。创作者想要的戏中戏,是电影的外衣之下,小镇跟自己的故事相互交融,而现实中的戏中戏则是小镇依旧是小镇,小镇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则,而创作者的故事则是独立于小镇之外的奇观。他们看上去在小镇取景,在小镇拍摄,在小镇生活,然而他们的故事并不是小镇的故事,他们的故事依旧是游离于小镇之外,只属于他们的故事。所以说,第三个故事是故事,也不是故事。
《永安镇故事集》保持着一种进去出来,以此往复的试探,但终究是没有真正的进去。这就如之前杨平道的电影《裂流》一样,即便我们真的知道这是一个戏中戏,活着是一种相互独立的讲述,但这还重要吗?参与着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将会表达一种什么样得意味,就如同观看者并不在意本片是否有戏中戏一样。永安镇的居民们并不在意电影剧组能改变这个小镇的性格,就如同电影剧组并不在乎小镇饭馆中老板娘的梦想一样。永安镇有故事吗?或许有,永安镇有故事吗?可能没有。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