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当人生步入冬季,与血脉相连的亲人相聚吃饭,本应是暖意融融的场景。父母离世时,也常留下“兄弟姐妹多关照”的遗愿。然而,当你真的去兄弟姐妹家吃顿饭,却会发现诸多美好画面不过是想象,尽显虚假。
1、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返老还童、枯木逢春等词常与老人相关,我们看到老人也常说些鼓励安慰的话。但“巴掌不落到自己身上,永远不知道疼”。
只有自己或身边人老了,才知晚年真正的滋味。与兄弟姐妹吃饭时聊聊近况,生病是难免的话题。当兄弟姐妹失去伴侣,生活愈发苍凉,如同丢了魂。
若有兄弟姐妹离世,春节过节时人凑不齐,饭局总觉变了味。活着的人渐入病痛,已故之人成为回忆。这便是大家庭后来最真实的模样,所谓的晚年美好不过是假象,其实谁的晚年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2、说好的不计前嫌,都是假的
主持人陈鲁豫说:“我们只有拼尽全力,把为人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和亲密爱人的使命做到最好,这努力的过程便是我们爱与被爱的证明。”
我们带着爱与礼物去兄弟姐妹家,是爱的表现,可未必能得到同等的爱。不是所有人都有大格局,能不计前嫌。一旦有人翻旧账,饭局就难以进行。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苏母过世后,儿女们聚在一起处理后事,还没谈几句,苏明玉因高中时的不公待遇气急败坏,导致苏母骨灰盒被打翻,苏明成不成器还骗取父母养老钱也引发不满。
大家庭运行到一定程度,鸡毛蒜皮、父母偏心都会变成矛盾,想消除却有人翻旧账,实在无奈。经历几次翻旧账,估计都不想和兄弟姐妹往来了,太没意思。
3、“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缺一不可
农村有俗语:“十个手指头,不一般齐。”兄弟姐妹状况各异,有富有穷,有退休有一直种田。但养老的根本还是“靠自己”。
大家相聚谈侄儿侄女、孙辈成长,有的儿女有本事在外地闯出名堂,可依靠他们并不靠谱。古代有侄儿管养老,如司马光依靠侄儿司马康,但如今依靠侄儿几乎不可能,就算没儿女的老人依靠侄儿概率也不高。
人与人联系习惯利益之交,就算血脉缘分也如此。依靠侄儿侄女得有大量财产让他们满足,依靠自己儿女也要自己有养老钱财,儿女只是关键时刻搭把手。
人要记住“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缺一不可”,到晚年把下一代感情看得太重,大概率会失望。
4、不要轻易选择乡村养老
许多在城里混了大半生的人觉得老年去乡村很好,空气新鲜能种田自给自足,还能带着狗走来走去。但别急着行动,先去乡村兄弟姐妹家住几天再决定。
刚到乡村第一个星期会觉得很有味道,因为新鲜还能勾起童年回忆。可多住几天就会发现,乡村人所谓“自给自足”其实是迫不得已,他们没退休金,儿女给的生活费不多,只能迫使自己劳作获取食物。
参加干农活会体会到很累,一般老人种田没机械化,以体力为主。而且离开乡村多年,乡村原有的东西都归兄弟姐妹,自己没有晚年“落脚之地”,厉害些的兄弟姐妹还会防着自己占有资源。
也可以邀请乡村兄弟姐妹到自家聚会,他们会羡慕自己老了什么都不用干能跳广场舞、钓鱼等。若带他们就医、到酒店吃饭,他们往往会拘谨不安,毕竟见的世面少。
所以真的不要轻易选择乡村养老,别总咀嚼贫瘠的童年生活。
写到最后:
人老了,兄弟姐妹的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养老的真实一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作家王小波说:“人到中年,会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已经一无所有。”
中老年人时期,家虽重要,但要清楚父母为首的大家庭和自己的小家庭是两回事。父母过世后,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就是普通亲属。能凑一起吃饭最好,凑不齐就算了。
只要自己放大格局,不去计较大家庭的爱恨情仇,至于对方怎么做,随他去吧。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清后还能平心静气,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