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钱的墓室”:考古各式各样的木雕

木材小懒 2023-01-12 15:44:09

谈起考古墓室,不少人会有刻板印象,“里面有不少金银财宝吧”,但其实,相对于文物本身的价值,他们身上附带的文化价值更多。在甘肃,曾经就考古发现过一个“不值钱的墓室”,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木雕。

中国的木雕文化,在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技艺的不断进步,木雕文化在汉代达到了先秦以来新的顶峰,甘肃省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就是其中的重点对象。比起青铜、金银和玉器文物,木雕文物因原料的特殊性,存放、收藏难度都不小,即使有发现,在磨损之下也不太完整。但幸运的是,地处西北的武威磨嘴子汉墓群,得益于枯燥的天然环境,留存下的木雕不仅数量很多,而且保存较好。

由于在汉代,崇奉乐生重死,讲究厚葬,盛行孝悌观念,不少汉代的墓室里有借用木雕的形式,将生活所需一并埋葬。所以当武威磨嘴子汉墓群被考古发现有大量的动物木雕时,网友调侃“这是一个地下动物园”。虽然比不上现代的精致,但大刀阔斧的雕刻手法,让艺术造型夸张而不失真,成就了汉代木雕的特色。

除了动物之外,也有一件展汉代文化的文物——用松木制成的彩绘木雕博戏俑,目前成为了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根据测量,一俑高29.1厘米,宽15.5厘米;一俑高26.7厘米,宽14.6厘米。棋盘共长29.2厘米,宽19.3厘米。虽然不是珍贵木材雕刻出的作品,但迄今为止,在雕刻的细节处仍可以看出人物的神态,媒体给出评价“朴拙之中见灵奇”。

除此之外,像木车、纺线锭、等生产生活器具的木雕也不在少数,“当历时千百年的木雕一起摆在眼前时,仿佛看见了一幅汉代河西地区先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图景。”

0 阅读:36
木材小懒

木材小懒

自 2016 年来,木头云融合技术革新木材产业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