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读读《科幻电影教父:雷德利•斯科特的造梦之路》,聊聊老雷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1)》
《读读《科幻电影教父:雷德利•斯科特的造梦之路》,聊聊老雷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2)》:
8、不为人知的广告创业
雷德利来到了人生岔路口。他可以选择留在英国广播公司,靠着这个庞大的机构,或许他能无缝转入电影行业。但另一条路是广告业:他早在1963年就受邀拍过商业广告片,这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他招手。1961年,雷德利回到英国,在英国广播公司工作了两年半,参与了很多节目制作。
他来到了人生岔路口:他可以选择留在英国广播公司,靠着这个庞大的机构,或许能无缝转入电影行业;另一条路是广告业,他早在1963年就受邀拍过商业广告片,这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他招手。
他选择了后者,步入了利润丰厚的电视广告界,做起了自由广告导演的职业,并于1965年他28岁时成立了以自己姓名命名的RSA广告公司。这份工作中蕴藏着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产物——销售的艺术。雷德利将在业内塑造出一种全新的审美取向:半是理想幻梦,半是怀旧乡愁,一种以微缩的形式讲故事的艺术。他一直觉得眼瞧着就要拍出一部电影来了。
可他做广告做得实在太开心了,一直没有停下来好好琢磨拍电影的事。广告公司就是他的电影学校。在这里才他学会了电影摄影和剪辑,学会了通过组织图像来创造意义,他的风格就是在商业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时找到的。
60-70年代,RSA公司蓬勃发展,成为伦敦最大的广告制作公司之一。雷德利接连不断地执导广告,在最巅峰的10年间,他拍摄的广告总数有约2000多条。“我在60-70年代走运了,我在27岁就成了所谓的成功人士,总归有点儿钱,1970年我甚至还有过一辆捷豹的E型跑车呢。所以那会儿我就是挺飘的,就是个暴发户。”但这些浮华不能消除雷德利心中的焦灼,只是在拖延迟早要面对的事。人已步入而立之年,他开始盘算,要进入电影业!9、不为人知的英国广告帮一些同行同辈人的转型刺激了他。雷德利的广告界朋友艾伦·帕克已经抢先一步实现了从广告导演到电影导演的飞跃,他从广告公司的收发室开始干起,一路做到了文案,直至导演,并凭借电影《午夜快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雷德利坦承:“发现他拍了部电影之后,我难受极了。难受得整整一礼拜睡不着觉。”
一批年轻的英国导演从20世纪70年代纽约SOHO 区的广告业丛林里崛起,塑造了8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面貌:艾伦·帕克、阿德里安·莱恩(《闪电舞》)、休·赫德森(《烈火战车》)、彼得·韦伯(《向百老汇致谢》),以及斯科特兄弟。这一代广告片导演为何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他们的电影是高级风格和商业直觉的结晶,他们都抱持着一种想法,即可以通过外在视觉讲故事,借此让现实高于现实,化为神话。他们不像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一代那样破除旧习、追逐真理;而是执迷于拨开纷繁纠结的类型片迷雾,在类型片的枷锁中寻求尽善尽美。
10、不为人知的长片处女作雷德利在这个追求至美独特风格的广告帮中担任“总设计师”。但令人不解的是,在这群积极展示作品、招徕垂青的才俊当中,竟然是雄心勃勃的斯科特被一连串的功败垂成和闲杂人等拖入困境、停滞不前,作品迟迟未能面世。
在经历一系列的立项、夭折、立项、夭折之后,雷德利终于开拍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决斗的人》。一切令他着迷的东西都汇集于此片:时代的细枝末节、行动的最佳时机,以及对人之荒谬的剖白,一应俱全。
《决斗的人》就像优质的法国红酒,越是陈年,欣赏它的人就越多。影片荣获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提名,可派拉蒙担心片子太艺术,只委托了不超过7家影院售票。最终电影首次发行的成绩惨到让他们的会计人员都没什么活可干(美国票房仅有90万美元)。如今该片已被视为雷德利最好的作品之一。连他自己都对影片保存状况之好深感惊讶。“我无意中在网飞上看到了《决斗的人》,我看到他们给片子调了色,调得特别精美,我彻底看惊了。我基本不会回看我的老片子,可我决定停下来看十来分钟。结果,要命的是我看了整整两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