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渡》迎来了大结局,也闯飞了每一个认真追剧的观众。
“薛定谔的抉择”被平等地赋予每一个人,有些妖或人的选择与前世大相径庭,而有些妖或人却终究靠自己改变了一切。
但编剧最狠的刀却落在了男女主身上,宣夜被迫在“责任”与“爱情”之间做了选择,半夏也只能在“追随”与“等待”中选择了接受。
若长乐剑未曾落下,半夏也尚未失忆,她一定不会选择生离12年,可她明明记起了过往,为什么宁愿各自痛苦,也不劝宣夜留下,更不随他离去呢?
如此选择,不是宣夜不值得,也不是半夏不够爱,而是半夏心中另有一个“他”。
01
半夏,对于宣夜,绝对是爱的。
失忆之前,半夏怎样都不放弃宣夜,不顾父母反对、祖母重病、宣夜逃避、世俗偏见,自己勇敢追爱,也不允许爱人退缩。
即便重新走过十二载,哪怕她平安顺遂地长大,可心中总有一块缺失,梦里总有一个背影,回头总见一块衣角,欢喜中总带一点寡欢。
仅仅是回音螺传出那一句话,半夏就一下子想起了与宣夜的过往,也找到了心中的那一处缺失,如此才会感到欢喜也能是满的。
如果这都不叫爱,那什么才算爱呢?
爱,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相随相伴,还是超越占有的默契支持。
宣夜之于半夏,不仅是幼时的唯一救赎,更是朝夕相处中的日久生情。
爱一个人,方式有很多种。
有偏执占有、为她堕魔的执念型,如忘川之于季离。
也有予取予求、永无止境的成全型,如赤练之于杏仙。
更有如她所是、非她不可的包容型,如段言秋之于蛮娘。
半夏的爱,是占有,也是尊重,更是成全。
02
长乐剑挥下前的一切,让半夏深刻感受到了苍生的重量,也明白无忧境在宣夜生命中的分量,更无比清楚自己的定位。
她苦苦追寻梦中背影,许愿下雪想要共白头,是终于找回爱人的独占欲。
不相伴相随,不是不爱,而是一种默契。
重新来过的12年,她还是住在了赶山堂旁的旧居,却成了迟雪口中的“蛮娘小姑子”,更成功叫醒了等人拯救的杏仙。
这一次,半夏平安顺遂地长大,更有了父母的完整陪伴,有了真心相待的朋友,过上了何鹊怜的一生,感受到了更多的爱意。
同样的,宣夜也没有流落人间,不仅平稳在无忧境长大,还平顺接手了领袖之职,更早早来人间寻找元灵以解妖族之困。
宣夜的这个心思,并不是临时起念,而是蓄谋已久,久到长乐剑斩下那一刻。
段夏如此了解宣夜,当然心知肚明。
既然如此,与其有朝一日成为拖累,不如成全宣夜,全他所愿,给他所想。
更何况,自己亦有了更多牵挂,宣夜不带她走,同样也是成全。
03
一啄一饮,皆是因果。
重新开始的12年里,从来不是岁月匆匆过往,而是疯狂地蜕变与成长。
一点点小小的改变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更何况如今过了十二年,绝从不是重拾记忆那么简单。
多出了十二年,让两个人感情更加深厚,可各自终究有了更多的牵绊,也更加明白了责任的重量。
爱情里,半夏曾不许宣夜退缩,如今亦是如此,但添了一份笃定。
宣夜拯救妖族,是早晚的事。
劝他留下根本不可能,去无忧境会添他负担,而人妖危机尚未解决,自己既通晓未来,不如留在广平城尽一份绵薄之力,与他携手渡过难关。
能够兵不血刃,用最少的死伤去拯救天下苍生,不仅是宣夜心之所向,也是半夏心之所向。
他们心中早已装进了日月山河,自然清楚当下有比儿女情长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做。
那才是他们的心中至爱,亦是前后两世形成的默契。
写到最后
我始终认为,半夏内心最为纯净,亦最忿世间不平之事。
要不然木偶无心,凤五娘却为何能在一众人中相中了半夏呢?
半夏依旧深爱宣夜,却也爱身边亲近之人,更爱生她养她的广平城。
更何况经洗骨池一战,她心中再也割舍不下身边之人,也更加不可能对广平城安慰置身事外。
如今,生离十二年,却也携手护城十二载,又何尝不是人间幸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