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MA在跟产业链交流时发现,被称为“电子产品之母”PCB行业,在越南的布局远不如中国和泰国,成为众多在越南从事电子制造行业企业的采购难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中资企业纷纷投资越南建设出口产能的时候,PCB行业缺席较为严重,成为中资企业越南投资的短板之一。
同样,越南汽车与摩托车行业也正在扩张,而越南急需的动力电池市场也十分短缺,但是越南投资该领域的企业却不多,目前仅中国的国轩高科在越南建有真正的动力电池工厂,越南市场的其它电池供应,包括车用和电动工具用的动力电池,则是一家叫江西远东电池公司在维持。
投资PCB、动力电池的东南亚布局企业去了泰国
据CMA了解,近些年全球的PCB板和动力电池行业投资扩产在中国大陆达到顶峰后,受全球贸易环境变化以及海外订单需求影响,大部分实施制造业升级和产能扩张的日、韩、台以及中国大陆PCB企业,以及中国的动力电池企业,主要的产能落地点,都选择了泰国建厂,只有少部分企业选择了就近服务电子科技产能集中的越南。
其中已经在泰国建厂的PCB企业包括了泰鼎、华通、定颖、金像电、鹏鼎控股、圆裕、汇和、方正、景旺电子、澳弘电子、联茂、东山精密、台虹、台燿、敬鹏、竞国、建滔、奥士康、沪电股份、中京电子、威尔高、欣兴电子、生益电子、中富电路、四会富仕、广合科技、本川智能、生益科技、南亚新材、华正新材、鼎泰高科、福斯特、长兴化工、尖点、牧德、天承科技等企业。

在越南投资的中国PCB企业仅有健鼎、志超、毅嘉、精工、安捷利美维、胜宏科技、全成信电子、艾诺信、英业达等少数企业,而且多数还是因客户要求进行有限的产能配套,并不是大规模的面向全球布局充裕产能。
在动力电池方面,目前至少有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因湃电池、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及蜂巢能源七家电池厂规划了泰国建厂,预计今年会有两家企业开工建设。

越南环评是PCB、电池行业投资越南的主要障碍
为了助力中国企业开发越南市场,CMA在与企业交流时发现,PCB和电池企业要在越南投资,目前来说成本太高,其中有两点特别突出。
其中之一是越南的环保政策在PCB与电池产业上还没有专门的指引,执行起来十分繁杂,要通过越南的环评审核,就连越南本地的企业或工业园区,都感觉十分吃力,多数还得企业自己与当地政府协商解决。
比如能在越南建动力电池厂的国轩高科,除了自己的电池技术十分先进,可以生产业界最前沿的全固态“金石电池”、5C超快充“G刻电池”以及高镍三元大圆柱“星晨电池”等产品外,公司在电池材料体系、产品形态以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产品的持续迭代完善,整个电池的生产技术都处在全球市场的前沿,对于如何平衡产能实施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全球认可的领先解决方案、实施经验与运营效果验证,完全能成为动力电池产能落地时,消防环保方解决方案方面的参考指引。
国轩高科与VINFAST合资建设的电池厂,也是在河静省政府全力配合下,三方共同针对消防、环保的各个细节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与验证,才得以顺利实施,并且顺利量产,成为了一个难得的成功案例。国轩高科河静工厂的成功落地,不但考验了国轩高科的动力电池技术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国轩高科在整个动力电池各个生产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而在PCB板行业,要在越南投资进行产能落地,并不比在越南建动力电池工厂难。
业界人士表示,虽然之前越南有了部分PCB板工厂,但这些工厂都是原来与后端品牌工厂打包建厂进入越南,用的都是原来面板厂、汽车厂、服务器电脑厂、智能手机厂等品牌的环评执照,单独的PCB环评执照,还需要政府部门与投资实体进行充分的协调,由于没有成熟的案例可循,政府部门一般按照最严的标准来审核各个环节,这也是PCB板企业进入越南投资的主要障碍。
供应链不完整无法实现成本最优化
PCB和电池行业的产业链较长,并且涉及的大化工原料众多,这对于各地政府的环评执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外,也是这两个行业对产能基地的供应链配套能力要求很高,供应链是否完整是克服投资成本与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30年前,台湾PCB产业链集体涌入中国昆山,建立起了当时全球最大的PCB板产业群。而昆山能在PCB产业中一战成名,主要是当时各大PCB板企业除了彼此之间的产品与客户区隔明显,产能配置合理,互相之间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外,同时昆山政府与PCB板企业也力邀PCB供应链企业一起抱团来到昆山投资,迅速集齐了PCB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让PCB板企业能够免除后续各个量产环节和配套之忧。
同时长三角是中国大化工的主力产能基地,当地政府对于大化工的环评有着丰富的执行经验,PCB板企业所提出的环评要求,只要列出所涉及的化工原材料,当地政府都能迅速列出环保配置与环评标准,只要PCB板企业认真配置执行即可。
而动力电池是近十几年才大力发展起来,而且中国也是全球动力电池与动力电池原材料的生产大国,很多原材料生产与电池生产所涉及的环评标准,中国都能从过去的大化工、大钢铁、大水泥行业中引用过来复用,所以只要企业在中国投资,主要的环评细则都可以很好的与政府部门顺畅沟通,执行起来难度较低,因此在中国投资时的环评效率一般比较高。
近期PCB和动力电池企业都选择去越南考察,除了越南本土投资市场的资源,已经被早前在越南投资的日、韩企业大部分拿走了之外,也与越南政府没有相关的环评细则执行经验有关。而泰国则不同,泰国之前有汽车制造业与电子制造业的基础,泰国政府有相关的环评执行细则,在项目招商、项目评审与项目落地方面,都能在消防、环评等政府职能约束方面,给投资企业更充分的指引,投资企业与当地政府沟通起来也较顺畅。
同时泰国原有的汽车和电子制造业基础,为泰国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加上台资企业这一次基本上是复制当年在昆山的投资建厂的模式,几乎是把昆山的全产业链备份到泰国,并把产能落地在相临的地区,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圈,供应链配套成本大幅降低。
与PCB行业一样,中国的动力电池工厂也可以采用与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和大化工产业的环评参考与泰国政府协商,双方很快能在相关原材料与量产环节达到环保执行标准细则,加上动力电池主要环保严格的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还是中国境内完成,泰国主要是电芯生产与PACK组装的短制程,所涉及的环评细则条款较少,不管是前期评估,后续的细则协商与量产执行,都较为简单。
而且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集中在泰国产能落地,也给上游原材料企业从中国境内供应泰国电力电池制造,有了更清晰的配给与运输机制,企业服务成本大幅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也改善明显。
相对来讲,越南由于在环评上与政府沟通需要耗费的时间较多,而且后期执行起来还有许多无法厘清的环节,既然PCB和动力电池企业要在环评评估与执行上相对比较困难,那么上游的供应链厂商更是难以承受这些沟通成本,因而同样望而却步。
越南市场空白,机遇谁来把握?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越南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已经为全球资本市场所期待,但是要为越南制造业打造一个相对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目前遇到的阻力仍然不小。
不过越南制造业环节的短缺,以及市场空白,也充分的说明了投资越南的机会还有很多,对供应链完整的任何补充,都有可能在越南市场上取得获利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与全球各大主要经济体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也意味着越南制造面向全球市场,所采用的产品标准也要与国际接轨,这也导致了越南制造所涉及的产品标准、环保与消防标准,都要与国际标准看齐。
越南市场目前并不接受中国境内的消防与环保标准,更多的是参考欧美的标准来执行。因此想要在越南投资类似PCB、动力电池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提升越南制造业的水平,最好的先了解欧美的相关标准,并做成自己的投资规划细则与越南当地政府协商,相关的投资活动才会更加顺利。
所以,能在像国轩高科一样在越南投资量产动力电池的企业,其行业竞争力都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