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以为,人生只有前半生是苦涩的,待到人入中年,必定是风光无限。退休之后,便是岁月静好。
可实质上呢,很多人踏入了中年之后,却依然要为鸡零狗碎操心,依旧要反复被生活所磋磨。
命运,不会因为你趟过时间的长河而手软,而是全凭你手中拥有怎样的底牌,然后区别对待。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提问:“人到一定年纪,还可以拼什么?”
高赞的回答是:“每个人到了一定年纪,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遇到的事也越来越多,更需要内在的加持。”
人这一辈子,如同一棵成长中的树木,要经历风雨,体验四季。繁盛夏季的年少,硕果秋季的中年,萧条冬季的老年。
过了中年,越往后活,生活上需要的客观条件越严苛。所以,人与人之间真正拉开差距,决定晚年状态的,便是承上启下的中年时期。
当外在的优势渐渐消退,命运的走向,取决于这四样东西。
能否自我治愈,与曾经的自己“握手言和”演员张颂文说:“成年人的世界没那么矫情,100次崩溃也该100次自愈。”
人生如逆旅,即使起点相同的两个人,在经过旅途中的颠簸后,也会渐渐的分出差别来。而这个差别,很大因素取决于一种心态。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学会了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毕竟人生总是坎坷重重,破防的情况时有发生。
弱者易怒如虎,强者平静如水。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种种打击,每个人不同的反应便分出了强弱,注定了今后生活的走向。
在人生的路途中,我们要学会自愈,懂得与曾经的自己握手言和。
不要责怪那个曾经的自己,当时孤身一人的他,也是在忐忑不安,再三权衡下才做出了选择。
能否自我成长,拥有支撑后半生的“生存资本”《思考的技术》中说:“思路决定出路,没了思路,也就没有了出路。”
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可是有的人走的是上坡路,有的人却在下坡的途中连滚带爬。
前一段时间,唐山收费站的一位大姐,因为被辞退而哭诉:“我今年36岁了,除了收费什么都不会。”
她的遭遇值得同情,但却不值得效仿。这位大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缩影,过一天算一天,从来没有为自己未雨绸缪。
人活着,就要拥有生存的资本。否则一旦陷入泥泞之中,就再也无法抽身了。中年后,要学会自我成长,只有拥有了支撑后半生的生存能力及应急的积蓄,日子才能过得踏踏实实。
能否看淡俗事,“允许并接纳”身边人的平庸人的一生有三个阶段:接受父母平庸,接受自己平庸,接受子女平庸。
小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的父母无所不能,是天一样的存在。自己有什么困难,在他们那里都可以迎刃而解。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长大。才发现父母,仅仅是普通人而已,他们有着太多无能为力的时刻。
进入青年时期,我们以为自己能力超凡,总是会青出于蓝胜于蓝。可进入中年后才发现,自己努力多年也依旧把日子过得蝇营狗苟、疲惫不堪。
有了子女之后,我们把所有的期待放在了他们的身上。可是,在一次次鸡飞狗跳,在一次次期望的升腾与希望的消逝之间磋磨后,才渐渐接受,这世上是没有那么多天才的。
在身心的碰撞下,认清了现实,终于能渐渐地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俗事,不急不躁地“允许并接纳”了身边人的平庸,而这实质上,也是接纳自我的一个过程。
能否自控自律,保持“健康”的最佳体魄张爱玲说过:“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一睁眼,周围全是要依靠他的人。”
想要能够成为他人的依靠,首先自己不能倒下。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什么是大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所以人生啊,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是重中之重。
可是自然规律不可逆,中年以后不可否认的,我们的身体在走下坡路。那如何能够让保持良好的状态,依靠的是个人的自控自律的能力。
很多伤害身体的事儿,的确会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快感。比如熬夜刷手机,暴饮暴食大快朵颐……可最终身体的负荷,还是会把这一切转嫁给你自己。
当我们不再年轻的时候,已经不再有任何资本去挥霍自己的身体。想要在人生的路上,不被其他人抛下;到了晚年,仍然拥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话语权,唯有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俗语说:“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人到中年,是压力最大的时候,也是自我成长最佳的时机。人生如棋局,只有掌握好这部关键棋,后半生才能更加顺遂。
人生海海,沉沉伏伏。当你慢慢老了,就会越来越真切地感知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究竟在于什么。
心态稳一点,与曾经的自己“握手言和”,人生的路才能宽一点;
思路广一点,拥有支撑后半生的“积蓄”,才能保证后半生不为生存而卑躬屈膝;
思路透一点,“允许并接纳”身边人的平庸,知晓人生不易圆满,方能闲听残荷雨声;
身体勤一点,保持“健康”的最佳体魄,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宽度,有机会看到更好的风景。
人至中年,愿你我的生活皆可更有爱,更自由,也更幸福。
-END-
世界那么大,感谢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笔有温度、为情发声,一个热爱文字的不典型写作者,邀请你共同感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