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不是清朝,不需要每个八旗女子都“应选”。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所以有一系列特有的制度。比如后宫婚配,一般是从八旗女子中选出。也并不是像某些人理解的,满族少女就有资格参加、汉族少女就没有这个资格。事实上八旗有“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之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汉八旗的正白旗人。而现代作家老舍,属于满八旗的正红旗。
不管是满八旗,还是蒙古八旗、汉八旗,总人数在全国人口中,占比很低。于是清朝有规定:凡八旗女子,必须先经过后宫的“选秀”,给皇帝、皇子、宗室们做皇后嫔妃福晋,落选的才能自己婚配。这个规矩,在很多清宫戏里都有表现。所以会有题目上的问题。
清宫需要选秀,八旗女子不参加选秀就不能私自婚配。但《红楼梦》写的,可并不是清朝啊。
《红楼梦》是清朝写成的,这不假。作者受到时代的影响,笔下不免有一些清朝的风物,这也是真的。但是,作者从第一回就特意申明:“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无朝代年纪可考”。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架空”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要这样呢?作品是这样解释的:“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代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不借此套反倒别致新奇,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当然我们读者也心里有数:不写朝代,模糊时空背景,也是为了避免“文字狱”的迫害。
既然不是清朝了,那也就不存在“选秀”的事情了——清朝之前也有选秀女,各代规矩不同,但只有清朝才有“不选秀不能私自婚配”的禁令。
《红楼梦》里有宝钗应选的情节,但,从头到尾,没出现“选秀”这个词。而宝钗参加的,也不是我们在清宫戏里看到的“留牌子,赐香囊”、“撂牌子,赐花”,而是“除聘选妃嫔外,凡世宦名家之女,皆亲送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注意,圣旨要求的是“送名达部”,只有薛家,因为薛蟠想进京游玩,宝钗又“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功利心甚重”,才匆匆进京的。
迎春惜春湘云黛玉不想做“才人赞善”,就可以不参选了。
甚至,贾府也可能给她们“送名达部”,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落选,或者在运作之下退选了。以贾府的权势,补一个金陵应天府只需要“不上两个月”的时间,给女儿侄女外甥女操作退选,又有什么难的?史家权势更盛,更不用说了。
让我们再往远处想一想,那个在宫中做“女史”、后来被封为妃子的元春,有没有可能,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入宫的?
入了宫的元春,多年寂寂无闻(封妃是宝钗进京应选之后了。宝钗应选之时,元春还只是个女史,没做妃子呢),失掉了亲人见面的机会,却没为家族换来荣耀。于是贾府就不考虑再送一个女儿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