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7旬老汉带全村造假,2020年进账1.6亿,警察:不犯法

千灯的畔 2025-01-09 11:37:00

这里被称为中国青铜器“造假第一村”。

像什么马踏飞燕、天子六驾、战国大鼎,只要叫得出名的青铜器,这里都能给你复刻出一比一的“假”文物。

拿到古玩市场去,就是那些老玩家,都未必能鉴定出真假。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河南省烟云涧村。

2020年,烟云涧靠仿制青铜器,出口全世界,创造产值竟高达1.6亿!

几百人的小村庄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里的村民靠“造假”个个腰缠万贯。

市面上还有不少二道贩子,拿着烟云涧仿制出的青铜器当真文物卖,赚得盆满钵满。

造假第一村烟云涧

烟云涧全村公开造假,为何就没有人管呢?

有关部门为何对这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青铜器又是怎么在这个闭塞小村庄兴起的?

下面让我们走进烟云涧,去探寻青铜器爆火背后的始末。

01

在烟云涧,仿制青铜器到底有多火?

据统计,专业加工户就占了全村三分之一,还有不计其数的家庭小作坊,工人都是家人或亲友。

走进村中,抛光机和电焊机整日都在“轰鸣”,烧制青铜器的炉膛永远都喷薄着炙热的火焰。

男女老少人手一摞青铜器画册,反复按图片翻模试验。

市场上正在售卖的青铜器

烟云涧仿制的青铜器,最炙手可热的时候,一度卖到断货。往往刚烧出一窑青铜器,转眼间就被商人抢购一空。

那些“烟涧造”青铜器,大多成了博物馆展品,或者是文物爱好者收藏的至宝。

一年下来,每个村民最少能赚个三、五万,少数头脑灵光的村民能赚到几十万。

富裕起来的村庄示意图

随着青铜器产业日渐成熟,带动了村里卖石蜡的、卖漆料的、卖模具,全村人都加入了青铜器产业周边。

腰包鼓鼓的村民们纷纷盖起二层小楼,不少人还开上小轿车,奔向了发财致富的康庄大道。

从最初仿制的铜镜,到后来几千斤重的青铜鼎,烟云涧缔造了青铜器的不朽神话。

这在几十年前,烟云涧村民想都不敢想。

小工坊里仿制青铜器的村民

而改变全村命运的,居然是一个老人。

20世纪60年代,烟云涧村的一位老汉,带着一面修复好青铜镜,来到文物市场。一个古玩商如获至宝,竟然愿意花100元高价购买。这笔钱足够一户农家老少小半年衣食无忧。

一石激起千层浪,村民们万万没想到,区区青铜器竟能如此值钱。

于是,无数人纷纷上门请教,青铜器手艺在村里传开,全村争相涌入这一行,仿制青铜器逐渐走向产业化。

而这个其貌不扬,拥有高超“造假”手艺的祖师爷,名叫方兴庆。

02

方兴庆祖祖辈辈居住在烟云涧,世代务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田间地头劳作。

直到他遇到了一本书,改变他一生的一本书。

方兴庆虽然是个地道的农民,却对识文断字颇感兴趣,酷爱读书。

尤其是一本《青铜器》让方兴庆爱不释手,透过书中的青铜器图片,仿佛一件件文物穿越历史尘埃,生动地展现在方兴庆眼前。

方兴庆爱不释手的青铜器书籍

可痴迷看书的方兴庆引来妻子不满,一介农民不好好耕种,整天埋头研究那些没用的书籍,怎么看都是不务正业。

毕竟一家人还要吃饭,米缸却早已见底,方兴庆只能合上书,无奈地扛起锄头回到田间地头。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把玩文物风气盛行。在机缘巧合下,一面铜镜辗转落到了方兴庆手中。

尽管铜镜已被黄绿色的锈迹遮盖,可望着铜镜上细密的花纹,方兴庆还是被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所打动。

方兴庆讲述自己和青铜器的渊源

遗憾的是,造型如此精美的铜镜,上面偏有一处碍眼的瑕疵,方兴庆看着别扭极了。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方兴庆脑海中浮现:我一定要修复这面铜镜。

可修复青铜器谈何容易?一个从没接触过文物修复的农民,怎么能做得来这个?

但铁了心要“复活”铜镜的方兴庆,满脑子都在思考解决方法。

他先查阅典籍,认真揣摩青铜器知识,“熔点,合金”等复杂拗口的词汇渐渐装进了方兴庆的脑袋。

刚烧制出炉的青铜器

待理论知识到位后,方兴庆又跑到铜匠家,看着炉中烧红的铁和火光,他一点点积累制模和浇注手法。

最后,方兴庆仔细研究铜镜模样和花纹,仿照图谱进行雕刻和模具制作。

成功总是青睐坚持到底的人,在青铜器配方和浇注实验中,方兴庆一次次跌倒但又一次次爬了起来,最终,方兴庆将仿制技艺练得炉火纯青。

当修复完好的铜镜重见天日时,方兴庆抬头擦了擦汗,觉得付出没有白费。

而方兴庆和青铜器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03

在铜镜被修复后不久,一名古玩商跑到烟云涧淘宝。

方兴庆正巧想检验下修复好的青铜器能不能过别人的法眼,就拿出铜镜让古玩商鉴定。

没想到,古玩商拿着放大镜仔仔细细看了半天,愣是没看出来修补的痕迹,还直夸方兴庆文物保存的完好。

临走前,古玩商开价100元想买下铜镜,方兴庆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100元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堪称巨款,毕竟一斤肉才卖几毛钱。

方兴庆展示自己做的青铜器

方兴庆高兴地卖掉铜镜,将钱交到妻子手中。妻子乐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个手艺竟能填满家中的米缸。

方兴庆也开心极了,这下他就能潜心钻研青铜器,暂时不用为生计发愁。

随后,方兴庆从简单的铜钱开始练手,根据书籍的指引如法炮制,又顺利研究出了铜兽,铜马等不一而足。

1965年,为使仿制青铜器更加美观,方兴庆还特意向一位民间艺人取经,学会了鎏金工艺。

鎏金工艺制作的青铜器更美观

方兴庆把书上所有可以仿制的青铜器都仿制了一遍。

其中,一面牛鼻象背铜镜让他爱不释手。而家中院子里早已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青铜器。

当然,这么大肆生产也消耗不少,为补贴家用,方兴庆忍痛拿着一袋青铜器,走街串巷当起了货郎。

第一次来古玩城卖货的方兴庆内心忐忑极了,本以为自己的东西没人会买,可结果却大出所料。

方兴庆制作出的青铜器,不但颜色漂亮,而且纹路美观,周围的看客赞不绝口,都争先盘问着价格。

不一会的功夫,方兴庆的青铜器就被以或80或100的价格出售一空。

靠青铜器发家致富的方兴庆

那面方兴庆最爱的,在家放了好几年的牛鼻象背镜,也被人花200元买走。方兴庆喜滋滋地想,这下家里的米缸再也不会见底了。

殊不知,这笔交易也为方兴庆日后埋下了祸根。

04

正当方兴庆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一起走私案却意外牵连上了他。

1981年,洛阳公安局抓到一个文物贩子,据他自己供述,曾花8万元买到了一面国家文物--牛鼻象背镜。

警察将铜镜送去考古专家那里,被专家一口鉴定为真品!

警察通过对走私犯层层盘查,其中有一人供述说,他是从洛阳烟云涧村里收购来的。

于是,警察顺藤摸瓜,调查走访后锁定了“文物走私犯”方兴庆。

警方公布的仿制文物

几辆警车呼啸进村,停在了方兴庆家门口,方兴庆被抓走了。

在警察局中,方兴庆一五一十交代了自己仿制青铜器的经过,他也带着警察到屋里看了自己仿制用的模具。

警察对方兴庆仿制青铜器的规模和手法感到震惊,随后他们拨通了鉴定科电话,让方兴庆先回家等待。

不久后,经鉴定科检测,确认牛鼻象背铜镜为赝品,加上方兴庆仅以工艺品价格出售,无论是走私文物罪还是诈骗罪他都不沾边,方兴庆彻底洗脱了嫌疑。

洗清嫌疑的方兴庆长舒一口气

方兴庆仿制的铜镜,居然连专家的火眼金睛都没识破,这场乌龙从侧面印证了方兴庆仿制手艺已经登峰造极。

事后,因祸得福的方兴庆成了烟云涧仿制青铜器第一人,很多人拿着整沓的钞票前来订制青铜器。

当然,也有不少村民上门向方兴庆讨教手艺。

经过深思熟虑后,方兴庆决定将青铜器仿制手艺在村里公开,他要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村民正得意地展示自己做的青铜器

就这样,在方兴庆指导下,一个造假基地横空出世。

为杜绝二道贩子以假乱真去倒卖,吃一堑长一智的方兴庆,告诫全村人在青铜器上添加标识,并在卖的时候明确告知买家这是工艺品。

在村里合伙仿制青铜器后,烟云涧青铜器逐渐开始批量生产。

到了2020年,合作社分红平摊到每个村民手里有五六万元之多。

方兴庆靠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村子脱贫致富。

05

但青铜器仿制手艺就全靠方兴庆一个人琢磨出来的么?

当然不是。青铜器仿制手艺在烟云涧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迹可循。

翻开厚重的史书就能发现,洛阳南的伊河东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考古发现的文物特别多,相关部门也早给当地贴上了二级文物保护区的标签。

根据伊川县出土过的中国最古老的子申父己铜鼎来看,烟云涧早在夏商时期就成了祭祀宝地,也是青铜器烧制地。

所以烟云涧一直传承着青铜器制作工艺,已有数千年历史。

古人制造青铜器示意图

不然各种文物贩子也不会千里迢迢跑到烟涧村来淘宝,或者大量收购仿制青铜器谋利。

而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提供的传承谱系显示,明清时期烟云涧就有仿制青铜器记录。

第一代传人采用失蜡法仿制出的飞天镜,双凤镜,大克鼎等声名远扬。可惜由于条件限制和家族规矩,青铜器工艺从不外传,所以没能形成规模。

后来经历战乱,青铜器技艺的传承就这样中断掉了。

直到对古董感兴趣的方兴庆,一头扎进了青铜器世界,这一失传多年的手艺才就此浮出水面。

古代匠人给青铜器脱模

虽然仿制青铜器让烟云涧声名鹊起,但青铜器的传承还是令人堪忧。

很多青年人宁愿到外面闯荡,也不愿埋头苦学青铜器制作。毕竟制作青铜器不仅烧脑还是体力活,手工雕刻也需要极大耐心。

眼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青铜器产业摇摇欲坠,当地政府不会袖手旁观。

2010年底,政府建成洛阳烟云涧青铜工艺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烟云涧的青铜器制造技艺。

青铜器博物馆

此外,河南省还在2011年将烟云涧青铜器制作技艺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办青铜文化节来进一步宣传和保护这门珍贵手艺。

随着烟云涧青铜器名头越来越响,连央视和海外电视台都争先采访,青铜器也随之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等,还被国内百余家博物馆收藏和展出。

如今,烟云涧有26家仿古青铜器公司,解决了3200人的就业问题。

伊川县人民政府也准备将烟云涧打造成集研发生产,文物修复,文物估值,青铜论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小镇。

政府举办的青铜器制作技艺课堂

出于爱好才研究青铜器的方兴庆,做梦也想不到靠着青铜器实现经济自由后,还能作为文化符号对外输出。

青铜器也终于不再是书本上的一张张相册,而是能摆放在眼前的“活历史”。

都说,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抵达多远的未来。青铜器技艺的传承不仅仅是多一门谋生手艺,更多的是青铜器背后所承载的灿烂历史文化。

0 阅读:0
千灯的畔

千灯的畔

有用有趣有关,所见所闻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