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清朝的地盘往大里扩了不少,要说这里面哪场仗最出名,那肯定是金川之战,这场仗不光对当时的清朝影响大,就连后面好几代人都感受到了它的影响。
大小金川那地方,打了两场仗,一场动静挺大,一场稍微小点。清朝为了这两仗,可是下了血本,人力、物力、财力都使上了劲儿。结果呢,这两仗一打,清朝在川边那片的局势和规矩,全给翻了个底朝天。
清朝为了这场战争,花了很长时间调集大批军队。两边打了快二三十年了,最终这场仗是清朝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赢了。
大小金川之战,算是清朝早期比较罕见的战争之一,而且这场仗拖得还挺久。那时候,清朝靠着人多势众,好不容易才艰难地拿下了金川。
这场战争,那时候大家都没觉得有啥大不了,但对清朝晚期和中国来说,影响真的挺大。就是靠了这场仗,川边那块地方才稳了下来,咱们国家的地盘也因此扩大了不少。
【大小金川战役的缘起】
聊到大小金川之战,大家心里都挺纳闷,这仗是咋打起来的?按说乾隆皇上在历史上可不算是个爱打仗的主儿,那他咋就跟金川那块地方杠上了,一打就是七年呢?
金川坐落在现今四川省的西北角,是个藏族聚居的地方。过去,大家都觉得这儿挺偏僻的,路不好走,跟外界打交道也不多。
在雍正皇帝那时候,管着四川边境那块地方的总督,他给皇上写了个报告。他说啊,那地方太偏了,不如从当地人里挑个能干的人一直管下去,还能让他家代代相传这差事。
这个法子只是那时候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临时办法,因为那片被视为荒凉无比的地方,压根没人肯去管理。一直到乾隆当了皇帝,这种情况才有了转机。
清朝那时候,乾隆皇帝一上台,国家正处于最强盛的时候。于是,他发起了对金川那一带的战争。从现在来看,这场仗确实让清朝的地盘变大了不少。不过,在当时,这里面的缘由可复杂得很。
研究中国历史的朋友们可能都清楚,顺治皇帝那会儿,搞了个挺特别的办法管藏地,简单说就是以夷制夷。这个法子就是专门为了那时候的西藏地区想出来的。
金川这块地方,主要住的是藏族人,它也归藏地管理。虽然位置挺偏的,但因为地理位置很特别,所以从古至今,都是好多军队想要争夺的地方。
说白了,每位皇上都曾绞尽脑汁想要管住那片他们认为的荒凉地方,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会采用让本地人管本地人的办法。
用了那个方法后,金川这块地方就变成了清朝的一个特别管理区,还是归清朝管和控制。
金川被清朝管辖了之后,那地方还是老样子,交通照样不方便,穷得还是叮当响。
到了康熙和雍正那时候,金川这边又搞了个新的管理法子,叫土司制度。这个制度呢,一时间让金川地区变得四分五裂,没能聚成一个齐心协力的部落。不过说来也怪,正因为这样,那些土司们老是在那儿争来斗去,而这,恰恰就是当初想出这土司制度的人所希望看到的场面。
金川那片的土司们要是老自己斗来斗去,就不会给清朝的统治找麻烦。这样一来,金川那边就逐渐变了样,原先用番人来管番人的法子,慢慢被土司制度给替代了。
好多年就这么过去了,到了乾隆那时候,金川那边有个土司势力越来越大了。他开始一点点地把周围的部落都并到自己手下,心里的欲望也越来越大。
就在这时,乾隆感觉事情不妙,赶紧让四川那时的巡抚去摆平。可没想到,土司族里的莎罗奔势力壮大后,直接就跟清朝叫板了。这样一来,长达二十年的大小金川之战就拉开了序幕。
【大小金川战役的经过】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样,各个土司之间相互争斗,强势的土司占据一方,他们你打我杀,没个停歇。莎罗奔的势力特别强大,这就直接导致了清朝派兵前来。
当时四川的总管张广泗,接到乾隆皇帝的指令,急匆匆地奔赴战场前线。从那以后,清朝就深陷在一场极其艰难的战争泥潭里,久久不能摆脱出来。
一开始攻打金川地区那会儿,还挺顺畅的。咱们先是帮沃日土司解了热笼的围困,随后,又把大金川占着的毛牛、马桑这些地方给收复回来了。
清军连连追击下,有些土司扛不住了,开始选择低头。小金川那儿的土司泽旺,头一个给清朝写了信,说要归顺,还打算把之前抢的地盘还回去。
清军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后,开始得意起来。就连乾隆皇帝看到小金川一带的土司一个个都投了降,也觉得大金川的胜利马上就能到手了。
张光泗身为总督,决定全力攻打大金川。他把军队分成了两拨,加起来大概八千人,还加上了那些投降的土司士兵。随后,他们就立刻动手,向大金川发起了进攻。
张广泗觉得自己对这片地方的地形特别熟悉,而且打仗也很有经验,觉得打下大金川应该不在话下。但他没想到的是,大金川跟小金川可不一样,没那么好对付。
张广泗小看了敌人,等各路清军开始攻打时,大金川的头领莎罗奔这家伙很狡猾,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直接选择不跟清军硬碰硬。
大金川的头儿莎罗奔,他对地形的熟悉和打仗的本事,跟张广泗有得一拼。他琢磨出一套法子,愣是把张广泗的军队给困住了,前进不得,后退无路。
结果,清军被牢牢地圈在了碉楼和山坳里,动弹不得。另一边,莎罗奔的手下占据了那些地势险要的地方。清军不管是放火烧,还是挖地道、走水路,想尽各种法子进攻,都没能占到便宜。
张广泗这回可算是栽了个大跟头,他才明白过来,自己之前是小瞧了莎罗奔。莎罗奔的战斗力根本不在话下,强得让他都忍不住感叹:“攻打一个碉堡都比攻下一座城还难。”
这场战斗一直拖到了九月份,随着天气变冷,乾隆就让张广泗的军队先离开那冰冷雪地,去暖和点的地方歇歇脚。
不过,张广泗这人很倔,他觉得自个儿找到了一条新路子进攻,于是又搞了个新的作战方案。他打心底里觉得,这回十月份肯定能把大金川给收拾了。
大家都知道,张广泗做出那个决定,说到底是因为他之前栽了跟头,心里不服气,想要挽回面子。
不过,当张广泗正满怀信心地打算再次发起攻击之际,他手下之前归顺的一个部落,由于某些因素突然倒戈,这令张广泗完全没有防备。
碰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张广泗没别的办法,只能带着队伍撤回小金川的美诺。而另一边那支清军就没那么走运了,他们在大金川那儿中了埋伏,整个部队差点被一锅端了。
这次挫败给全军士气带来了巨大打击,也让战争局势变得更加棘手。张广泗连连向朝廷请罪,恳请派兵增援。
张广泗向乾隆求援后,乾隆虽然火冒三丈,但还是派了讷亲带领的军队去帮他。到了乾隆十三年的时候,薛钟琪也接到了命令,要去支援张广泗。
讷亲抵达四川边境后,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发号施令。张广泗心里清楚讷亲根本不懂带兵打仗,但居然还是乖乖听话,没有反抗。结果,队伍吃了好几次大败仗。乾隆得知后,气得不行,直接狠狠训斥了张广泗一顿,还把他给撤了职。
然后,乾隆让傅恒接了张广泗的班,还给他调配了好几千的精锐士兵。傅恒一到四川边境,没急着动手打仗,而是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查工作。
傅恒比那俩人都机灵,他自己亲自去探查了一番,回来后跟乾隆详详细细地说了整个地区的地貌、战斗情况和碰上的难题。
汇报结束后的傅恒,心里琢磨着来年四月应该能传来捷报。乾隆一听他这么说,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前线局势总算弄明白了,这场仗的分量他也终于掂量出来了。
了解清楚实际状况后,乾隆心里盘算着尽快结束战争。他盼着第二年四月,要么清军能打个大胜仗,要么莎罗奔在那之前乖乖投降。
战斗持续不断,两边都吃了大亏。清军背后有整个大清国支持,情况还好些,可大金川那边就不同了,他们快顶不住了。
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大金川那边终于派人找到了傅恒的营地,说他们愿意低头认输。这样一来,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就算是大金川认输结束了。
这次胜利其实挺不光彩的。清军损失惨重,死了不少人,结果大金川一投降,他们就立刻撤军了。
清军走了以后,土司部落之间的斗争还是停不下来。到了乾隆十三年,朝廷又出兵去平定大小金川,这就是大家说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战。
这次打仗的领头人换成了参赞大臣阿桂,阿桂一出手,小金川那边的叛乱很快就摆平了。之后,大军又转向大金川,那里打了一场十分残酷的大战。
大金川这几年苦练兵马,实力大涨,变得更强壮了。反观清军,还是老样子,靠人多势众去压制对手。就在这时,阿桂被朝廷点将,成了专门去收拾大金川的统帅。
阿桂这人,在清朝历史上那可是响当当的大将军。关键时候,他挺身而出,一下子就把战局给翻转了。那些土司结成的联盟,眨眼间就散得七零八落。
大金川最终被阿桂指挥的军队给击败了,那些零散的部族在阿桂大军的压力下,只能乖乖选择投降。这场平定叛乱的战斗,前后花了整整五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尽管最终清军取得了胜利,但赢得相当艰难,可以说是惨胜。
【大小金川战役带来的影响】
大小金川的战事平息后,清朝推行了一系列新的规矩和变革,涵盖了国家管理的多个层面。这些变化在政治架构、经济发展、文化推广、军事布防以及宗教信仰上都有体现。
这些做法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让当地的社会样子全变了。从这些规矩里,咱们能瞧出清朝想要牢牢管住川边的那股子劲儿。
大小金川之战后,清朝加强了对那片大小金川地带的控制。打完仗,清朝没对那边的人下狠手,而是换了种方式,该奖的奖,该罚的罚,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对付他们。
清朝对那些在战争中坚持抵抗的土司首领实施了重罚,有的头头还被直接抓到京城,等着被处置。同时,对那些一开始就向清军低头,并且在打仗时帮了忙的部落,清朝给了他们不少奖赏。
清军的那套做法,让金川这一带的人,逐渐对他们有了好感,也给朝廷挣了个不错的口碑。
战争一完事儿,清朝就开始用各种新招儿往大小金川地区插手,对那边的控制更是上了一个台阶。
想象一下,要是历史上压根没大小金川那仗,说不定现在的川边地界,风俗文化、经济文化这些,都不会跟内陆那么像了。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在清朝的长时间管理下,大小金川地区的人们慢慢习惯了大清王朝的生活方式,也被纳入了它的统治体系里。
另外,在川边的这块地方,因为番制番和土司制度的长期作用,慢慢孕育出了这里独有的地方特色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
大小金川的战斗推动了四川边境与内地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尽管这场战斗拖了二三十年的时间,但从历史的长河回望,它真的很有意义。
川边这块地方地理位置很特别,要是老打仗,对发展可太不好了。多亏了乾隆那时候反应快,立马派兵去平定,不然的话,对以后的影响可就大了去了。
因为这些地方一直稳定发展,后来当中日战争打响时,它们给予了很大的助力。这事儿足以说明,大小金川战役对后来的影响真的很大。
关于大小金川战役所造成的影响,历史学家们意见各异,但多数人觉得,这场仗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轨迹起到了重要作用。
乾隆是清朝历史上一个挺有争议性的皇帝,有人说他这辈子犯了不少错,但打大小金川这一仗,却是他做得最明智的选择。
不过,也有人觉得乾隆被称作“十全老人”其实有点夸大了,他对清朝最后走向衰败,是有很大责任的。
如今咱们没法给乾隆一辈子的对错下个定论,不过单说大小金川那场仗,他确实给后人留下了挺大影响,也实实在在做了个明智的选择。
要是乾隆那时候没管大小金川地区,任由它乱下去,没及时派兵去平定,那到了后来的抗日战争,咱们说不定会碰上更多棘手的事儿。
#百家说史品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