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影响范围空前的沙尘暴,让蒙古国再次成为国人讨论热点。这个被中俄严密包围的邻国,看似低调,近年来却动作频繁,口头上保持中立,行动上却以发展“第三邻国”的名义,不断向西方靠拢,与北约走得很近。
作为中俄的紧密邻国,蒙古国是绝不能倒向西方的。
蒙古国地处中俄两个大国之间,一直宣称永久中立国的立场,并对外表示,除非受到威胁,不然不会加入任何军事或政治组织。以此为由,尽管蒙古国已经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将近20年,到现在依然拒绝正式加入上合组织。甚至上合组织秘书长日前亲自拜会蒙古国总统,蒙古国还是决定继续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上合组织活动。
对此,部分人认为这是蒙古国保持中立的表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从蒙古国对中俄的态度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就俄乌冲突来说,此前蒙古国多次表达出和平解决问题的态度,在联合国召开的俄乌冲突紧急会议中,蒙古国也投了弃权票。然而最近蒙古国态度突变,蒙古国前总统发文对俄罗斯表示强烈谴责,甚至声称要效仿西方国家,对乌克兰进行支援。
对中国方面,蒙古国也做出了翻脸举动。今年2月,蒙古国单方面终止了与中国签署的煤炭协议,提高对中国煤炭出口价格。要知道,蒙古国与中国煤炭贸易存在已久,对华煤炭出口额到2021年已占据了蒙古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6%。在这种本国经济高度受益的情况下,蒙古国毅然撕毁合约,宁可将中国煤炭市场拱手让人。这就不禁让人担心,蒙古国是想跟中俄翻脸,中俄后续的天然气管道等合作也会受到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蒙古国对西方国家的主动倾向性。在蒙古国看来,中俄的强大,会越来越挤压本国的生存空间。为了减少中俄两国的影响,蒙古国提出了“第三邻国”外交政策,就是希望发展除中俄以外的合作伙伴。而在“第三邻国”中,美、日、印及欧盟、北约、欧安组织等是重要合作对象,蒙古国对这些“第三邻国”展现出了非常积极的外交态度。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蒙古国就要求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2003年以来,蒙古国还前前后后派遣了1300名士兵参加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到2012年,蒙古国终于如愿成为了北约的“合作伙伴国”。
在“第三邻国”的政策影响下,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蒙古国的援助,美国等西方力量很快渗透进蒙古国。美国不但在蒙古国首都建立了国际维和训练中心,甚至从20年前就开始与蒙古国举行联合军演。随着美国及北约在亚欧大陆势力的不断扩张,蒙古国的地缘政治就变得非常关键,一旦蒙古国彻底倒向北约,那将会成为北约钉进中俄之间的一个钉子。
中俄对此也非常清楚。因此,中俄虽然出于维护与蒙古国外交关系的考虑,一定程度上会容忍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越位,但不会完全坐视蒙古国损害自身国家利益。中俄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一旦蒙古国越过底线,中俄势必会采取某些强硬的应对措施。基于蒙古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到那时,蒙古国掀起的政治“沙尘暴”,只会让蒙古自己陷入巨大困境。
收回外蒙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