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

中华古诗词 2025-02-21 11:03:37

早春【唐・刘长卿】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译文:

夜间的细雨悄然停歇,江南大地又重新焕发出盎然的春意。本就对时光的匆匆流逝感到惊心,如今又唯恐岁月催人老去。

人生可以尽情畅饮千场美酒,然而花朵却无法绽放百日之久。怎能忍受在这沧海之畔漂泊为客,一晃便是十年的时光。

赏析:

《早春》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通过对早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漂泊的感慨。

诗的开篇“微雨夜来歇,江南春色回”描绘了一幅江南早春的景象:夜间的细雨悄然停歇,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重新焕发出盎然的春意。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春天的到来是自然规律,不可阻挡。

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春日的美景之中,而是迅速转入对时光的感慨:“本惊时不住,还恐老相催”。诗人原本就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惊心,如今又唯恐岁月催人老去。这种对时光的敏感和对衰老的恐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慨。“人好千场醉,花无百日开”通过对比人生的短暂与花朵的易逝,进一步强调了美好时光的短暂。诗人以“千场醉”来形容人生的欢愉,而“花无百日开”则暗示了这种欢愉的短暂和无常。

在尾联“岂堪沧海畔,为客十年来”中,诗人将这种感慨推向了高潮。诗人漂泊在外,远离家乡,已经度过了十年的客居生活。这种漂泊之苦与时光的流逝相互交织,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刘长卿的诗歌以五言著称,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善于通过自然景象抒发内心情感。这首《早春》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体现。诗人通过对早春景象的描绘,巧妙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既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生机,又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从创作背景来看,刘长卿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和漂泊,这首诗可能作于他被贬为南巴尉或睦州司马期间。诗人长期远离家乡,漂泊在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自然融入了诗中。

《早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江南早春的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和漂泊之苦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刘长卿高超的艺术技巧,更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离愁别绪,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著名诗人,后迁居洛阳,以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家庭,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及第。

刘长卿一生坎坷,多次遭受贬谪。肃宗至德年间,他历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后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岭南南巴尉。此后,他辗转于各地,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陷而贬为睦州司马。最终,他官至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0 阅读:0
中华古诗词

中华古诗词

每天推荐一首经典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