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前三日作
【宋・陆游】春近寒尤苦,先生不下堂。乌皮蒙燕几,白拂挂禅床。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悠然睡还起,已觉日微长。译文:春天临近,寒意却依旧刺骨,我静坐堂中,未曾外出。乌皮垫子蒙在小几上,白色拂尘静静地挂在禅床旁。
书架斜放着,几卷书籍随意排列,梅花悄然绽放,散发出淡淡清香。悠然间,打个盹又醒来,已然感觉到白昼渐长,春意悄然来临。
赏析:陆游的《立春前三日作》是一首描绘冬去春来之际的诗作,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自己在立春前夕的居室生活,展现了一种宁静、悠然的心境。诗中不仅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敏锐感知,也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从容态度。全诗意境淡雅,情感内敛,既有对寒冬的感受,也有对春意渐近的欣喜,展现了一位隐居文人的雅致生活。
“春近寒尤苦,先生不下堂。”诗歌开篇,点明时间节点——立春前三日。春天即将到来,但严寒依旧未退,寒意甚至比往常更加刺骨。这里的“尤苦”既是对现实天气的描述,也暗含着诗人对冬日的某种疲倦与厌倦。而“先生不下堂”则写出了诗人选择避寒,闭门静坐堂中,不愿踏出屋外的状态。这种描写不仅符合当时的气候特点,也流露出诗人对时令变迁的细腻体察。
“乌皮蒙燕几,白拂挂禅床。”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诗人居室中的摆设,营造了一种静谧雅致的氛围。“乌皮蒙燕几”,燕几是一种小桌,乌皮指黑色皮革蒙在其上,既能防寒,又增添了几分古朴之感。“白拂挂禅床”,拂尘是一种道家、佛家常用之物,寓意超然物外,禅床则是供人静坐修心之处。这些摆设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格调,也暗示了他寄情禅意、清净度日的心境。
“书架斜斜设,梅花细细香。”书架随意斜放,显得不拘小节,透露出一种随性而不失文人气息的生活状态。而梅花散发出淡淡清香,使整个居室更显幽雅。这一景象与冬日的严寒形成对比,梅花的清香象征着春天的讯息,暗示着冬去春来的节奏,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悠然睡还起,已觉日微长。”诗的最后两句,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悠然睡还起”表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状态,他在宁静中入睡,又在宁静中醒来,无忧无虑,随遇而安。而“已觉日微长”则点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着春天的步步临近。这里的“已觉”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细腻的感知,即使变化微妙,他也能敏锐察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四时更替的敏感,也表现出他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诗人在最后一句没有直接表达欢喜,但在“日微长”这一细节中,已经透露出对新季节的欣慰与憧憬。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全诗的情感更加深远耐人寻味。
《立春前三日作》不仅仅是一首写季节更替的诗,更是一首展现诗人心境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静居堂中、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他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春天的急切期待,而是用细微的景物变化来暗示春天的到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韵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豁达情怀,诗人虽然身处寒冬,但他的内心并未因严寒而焦躁,而是以悠然自得的态度静待春天的到来。这种淡然之境,既是对自然四时更替的顺应,也是一种对人生沉浮的领悟。
作者简介: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陆游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陆游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悲壮激越的风格著称,同时也兼具清新自然、细腻婉约的特点。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的事业,多次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的策略,但屡遭排挤和打击。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政治主张,不屈不挠。陆游的诗歌作品,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示儿》等,不仅描绘了个人的生活感受,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