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上空战云密布,伊朗革命卫队近日密集试射新型弹道导弹,数千枚防空导弹进入战备状态,硬核回应美以联合军事威慑。
面对以色列F-35战机群频繁抵近侦察、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地中海集结的施压态势,德黑兰当局高调宣布“任何侵犯领空行为都将触发毁灭性反击”。
以色列国防军近期完成史上最大规模战备检查,三个F-35中队完成前沿部署,形成对伊朗西北部核设施的扇形包围。
美军中央司令部同步展开电子战演习,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与RC-135侦察机编队,持续测试突破伊朗防空网络的能力。这种立体化军事布局,被德黑兰解读为“斩首行动的前奏”。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以色列空军的打击半径已覆盖伊朗全境,其“箭-3”反导系统与“铁穹”防御网的升级,显著削弱了伊朗的导弹威慑效力。
不过,伊朗革命卫队航天部队司令的警告掷地有声:“我们部署在洞穴中的数千枚导弹,能在三波次饱和攻击中抹平特拉维夫。”
作为应对,伊朗加速推进“地下长城”防御工程,将关键核设施深埋至地下80米岩层,配套建设抗电磁脉冲防护体系。
西方卫星图像显示,纳坦兹铀浓缩基地周边新增42个导弹发射井,装备的“霍拉姆沙赫尔”中程弹道导弹,可将16吨战斗部投送至2500公里外目标。
更令美以警惕的是,伊朗近期成功试射“法塔赫-5”高超音速导弹。这款速度超10马赫、具备变轨能力的武器,理论上可突破现有反导系统。
德黑兰大学战略研究所的报告直言:“我们已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拒止,任何侵略者都要承受百倍代价。”
波斯湾的紧张局势正在冲击国际能源市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单周跳涨8%,创年内最大涨幅。全球五分之一的原油运输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每天有超过400艘油轮穿梭其间。
伊朗军方人士放风称,若遭军事打击,将在72小时内布设3000枚智能水雷封锁海峡。
如今战争阴云下,沙特、阿联酋等产油国紧急启动应急预案,中国、印度等主要原油进口国则加速推进战略储备计划。国际能源署警告,持续三个月的海峡封锁将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在这场危机中,国际势力的纵横捭阖尤为关键。俄罗斯向伊朗交付的S-400防空系统已完成部署,俄军黑海舰队同步举行反潜演习,被视作对北约的牵制。
中国外交部呼吁各方克制,同时与海湾国家深化能源合作,中伊25年全面合作协议框架下的石油人民币结算规模持续扩大。
欧盟的立场则显露分裂:德国、法国推动重启伊核协议谈判,波兰等东欧国家却支持对伊强硬路线。这种分化使得美国主导的“中东防空联盟”推进受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不得不承认:“我们面对的是多战线复合型威胁。”
尽管双方剑拔弩张,战略分析师普遍认为全面冲突仍是小概率事件。伊朗深知其经济难以承受长期制裁,以色列也忌惮真主党武装的10万枚火箭弹库存。美国兰德公司的兵棋推演显示,即便成功摧毁伊朗核设施,也将导致中东陷入十年动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