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有人说生产队时期经常饿肚子,事实不是这样

诺阿平 2024-05-20 10:22:52

生产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一段特殊的时期,经历过的人肯定都忘不了那段岁月,生产队时期有打米机(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养牛场(主要用于耕作、拉车)、养猪场(节假日及农忙时宰杀然后按家庭工分、人口分到户)、蔬菜园(每天上午放工后按家庭人口领取)、果木园(不同水果成熟后按家庭工分、人口领取),每有重大政策调整生产队集中社员开会学习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生产队时期有的地方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吃不饱穿不暖这也是事实。建国初期,我国经历了8年抗战,可以想象当时粮食是多么的重要,小日本为了实现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可谓是丧尽天良,如今我们赶跑了小日本,我们已经实现了温饱自由,这些都是先辈们挨饿受冻换来的,所以老百姓吃不饱是必然的过程,过去吃不饱,才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搞建设。也正是因为穷才要修水利,平整土地。也正是因为穷才要搞国防建设。那时为了摆脱这个穷人民才有目标,有方向。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态度

在生产对队以前,我国的农业生产完全靠天吃饭。即无水利、也无农药化肥,更没有优良高产的粮食种子,饿死的人也是经常有,相比生产队时期已经算是很好了,吃不饱最起码饿不死,会根据收成情况调整配给量,确保大家都能有基本的粮食供应

那时候要交公粮,收成多少粮食除去公粮统购粮,加价粮,种子,春耕补贴粮储备粮,剩下的按当时全国农村粮食分配政策,三七分配。好多人冬天出工少,再加有事和下雨,好多人达不到3000分。人口按七,就是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都是一样。工分粮有多少分多少,没有限制。农村买肉不要肉票,一个集市只有一个经营猪肉食品站,平常好卖,节日排队买。过节时好多村庄自己杀猪,不像现在,宰杀罚钱,杀多少没有人问,也不报税。

比如我们周围村子,口粮都是500斤。这个500斤指的是小麦粒。各村条件不一样,对500斤的执行也不一样。条件好的村子,玉米土豆这类杂粮不算入,条件不好的,玉米(指干玉米粒)三斤折一斤,土豆五斤折一斤,用想办法要算够500斤,实在不行,玉米就按玉米棒算。这500斤,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基本能够吃。但是如果是凑够数的村子,就不好说了。所以到农历五月份的时候,要饭的比较多。

各地生产队时期到底能不能吃饱饭,看完你就明白了

比如吉林省,这边是水稻产区,松花江边,每个人口粮是517.5斤水稻,还有一些杂粮,还有以分带粮基本上是10分带半斤,日值都在1.5元以上,没饿肚子

比如石家庄农村,地理位置不错的农田全部水浇地产量在当时算是很高的,当时家庭如果全是壮劳力分的粮食根本不够吃,有的家庭把从华药拉的泔水凉干了吃,吃粉渣(做粉条的下角料)是平常事,就是粉渣也的去外村买还的排队,家庭孩子多的情况好一点,70年代开始在生产队干活一家三个劳动力年底扣除电费分菜钱分油钱粮食钱和过节分肉钱,一年下来分了270元,不岀正月就得去灵寿滦城县买玉米,当时价格是2角7至3角2一斤。

比如浙江浙西地区的,当年的定量是:男正劳力680斤稻谷一年,女正劳力是540稻谷一年,非劳动力(老人,儿童)按年龄定量,看似不少,但因为其他副食品少,每年每家基本上都缺一,二个月的粮食,一般用大麦或番薯补充。吃饱是不成问题的

但要混吃杂粮,象红薯,玉米粉,小麦粉,最多的是红薯片。有人会说玉米粉小麦粉怎么是杂粮呢?因为浙江主粮就是米饭,别的吃不惯,像山东有人就喜欢吃馒头一样的。到七十年代稻米多起来了,七六年以后有杂交水稻,常规稻产量高起来了,主要有化肥应用,病虫害有农药防治,当时提出80年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年变小样,三年大变样,加上老天丰调雨顺。到了分田到户粮食产量就更高了。因为化肥,农药充足了,农民掌握了科学种田这一法宝,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产量成倍增长,各类水库发辉抗早作用。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成长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国家稳定才能国泰民安。

而有的地方小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分到每月二十七斤的基本口粮,每天九两

出勤劳动力男人出勤达到28天就可以分到四十五斤,既既本口粮加出勤,粮食按国家牌价,工分按全年总收入(除去国家地方税务,上交国家、集体提留,如公积金、公益金等)剩余部分折合成分值,一年里出勤分值超过分配的材物价值,年终集体兑现金,不够的拿钱补齐,没有钱补就转为个人欠款,出勤率高的一般都有结余,体弱多病,家大口阔劳动力少的就会有欠款,但是不管欠集体多少钱,基本口粮是不会停发,其它付食也是可以赊欠的。

我们当地流行一顺口溜:个个都话360,不知是勾山是勾谷(意思是说个个都宣传人均口粮每人每年360斤,不知道是按白米分得呢还是按稻谷分得。意即如果按米分,每年每人360斤,基本是每日一斤米,如果按稻谷,那360斤稻谷再按6成打出米,那就是210斤米左右,意味着要杂粮补充),农村的口粮并非统一规定,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有些农业大县,产粮区,完成国家下达的公粮、购粮任务后,生产队自己分配口粮。基本口粮外,有多余的主粮、五谷杂粮等还可多分粮。各家各户还有自留地,主粮、杂粮或经济作物。东南西北各地差别很大的。

所以历史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好比我们刚建立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父母的帮衬和我们成家前的积蓄,平常都是开始比较艰苦,没底子,想把家庭垫好底好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再者,赶上80年代以后,科技发展迅猛,粮食产量翻倍的提高等等因素很多,假若带有政治因素去讨论,那以点带面,能说全面吗?我依旧觉得,共和国的成立是救万民的开始。大家觉得呢?#头条创作挑战赛#

0 阅读:0

诺阿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