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为何太子、三爷和八爷党都向户部借钱,唯独四爷没借?

小岛知风 2024-06-24 11:58:17
康熙盛世下的水灾揭开了当时官场的遮羞布

在历史大剧《雍正王朝》中,第一集开篇就交代了,在康熙四十六年,时值盛夏,大雨如注,持续多日。黄河水位暴涨,河南、山东等地多处河堤告急,溃决之处犹如巨兽张开了巨口,无情地吞噬着周边的田土与房屋,无数生灵涂炭。

灾难之下,河堤崩溃,千年古树亦不能幸免,纷纷摧折。昔日繁华的村落与农田,瞬间被滔滔洪水席卷,化作一片汪洋泽国。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哀鸿遍野,满目疮痍。

灾情如火,刻不容缓。当这份沉甸甸的奏报呈至康熙帝御前时,他面色凝重,立刻召集诸皇子与满朝文武大臣商议赈灾之策。然而,监国多年的太子胤礽此刻却不见踪影,四阿哥胤禛亦不知所踪。康熙帝眉头紧锁,当即下令派人寻找这两位皇子。

当时在朝堂之上主管户部的八阿哥胤禩却站出来侃侃而谈,只听他沉稳地开口:“儿臣认为当前之急在于粮与钱。首先,应立即下令灾区邻近省份调运粮米至灾区,以解燃眉之急;其次,从户部国库拨款抢修河工,以防灾情进一步扩大。”

胤禩的这一番提议条理清晰且中肯,言之凿凿,立时赢得了众朝臣的赞许。

不久后,太子胤礽则是匆匆赶到。康熙帝沉声问道:“胤礽,你身为太子,对此次灾情有何看法?”

胤礽面色慌张,支支吾吾地答道:“儿臣认为……应当……立即救灾……加固河堤。”

康熙帝继续追问道:“具体如何救灾?如何加固河堤?”

胤礽顿时语塞,片刻后才回答:“皇阿玛英明睿断,自有主张。”

康熙帝听后,心中不禁叹息,对这位太子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随即他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劲说道:“朕是自由主张,但朕现在是问你该怎么办。”

胤礽在康熙帝的逼问下无言以对,只得低头避开众人的目光。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誐见状,心中暗自窃喜,脸上露出幸灾乐祸的神情。而八阿哥胤禩则面色肃然,似乎对太子的窘迫并无太多惊讶。

朝堂之上,其他皇子如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和十四阿哥胤禵,虽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喜色,但也都纷纷悠然自在的在旁边吃瓜观看,仿佛这场灾难与他们并无太多的关联。在场的皇子中只有十三阿哥胤祥是满脸焦虑,他深知这场灾难对百姓的打击有多么沉重。

太子胤礽的回应康熙的表现与八阿哥胤禩的冷静与果断相比,显得相形见绌,朝堂上的气氛也因为胤礽的失态而显得有些尴尬。

就在此时,四阿哥胤禛也匆匆赶到,而他带来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原来,在这康熙盛世之下,大清国的国库竟然空虚至此,连赈灾的两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更糟糕的是,邻近受灾地区的省份也已无粮可调,户部能拿出来的银子更是不足五十万两。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在了康熙帝的心上。他这才意识到,原来康熙盛世的背后,早已危机四伏。这次的黄河水患只不过是撕开了潜伏的危机一角而已。

只见一向沉稳有度的康熙帝面露惊愕之色,额头上渗出了细微的汗珠。而“八爷党”的一伙人更是震惊不已,不过很快八爷党就试图找到反驳胤禛的理由。

十阿哥胤誐首当其冲,只听他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屑说道:“皇阿玛,户部是八哥奉旨主管的,四哥这是越俎代庖!”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胤禛的质疑和不满。

然而,在朝廷这个复杂的政治舞台上,做事的人总是难以避免得罪人。因为一旦涉及到具体的行动和决策,就必然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所以真正做事的人是会得罪人的。而做事者既然不可避免要得罪人,那么就要争取到最重要的人支持自己,这样才能保全自身。

在康熙帝的众多皇子中,太子胤礽显得唯唯诺诺,缺乏决断和担当;八阿哥胤禩则擅长侃侃空谈,只有理论却缺乏实际行动;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誐和十四阿哥胤禵则围绕在八阿哥身边,形成了所谓的“八爷党”,他们互相联结、推诿责任;大阿哥胤禔和三阿哥胤祉则是各成一派,互相较劲观望。

而在这群皇子中,真正做事的只有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他们深知朝廷的困境和百姓的疾苦,愿意挺身而出为国家和百姓着想。胤禛也明白,只要赢得最重要的人——康熙帝的支持与青睐就足矣了。

当国家面临危机之时,我们需要的并非那些擅长空谈、言辞华丽之人,也非那些唯唯诺诺、缺乏主见之辈,而是那些能够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的实干家。在康熙朝的宫廷之中,八阿哥胤禩一伙便属于前者,他们擅长说漂亮话,却缺乏实际的行动力;而太子胤礽则属于后者,他虽身为储君,却唯唯诺诺,没有主见,难当大任。真正能够为国家分忧做事的只有四阿哥胤禛。

康熙帝在从胤禛口中得知国库空虚的真相后,他痛斥胤礽和胤禩道:“朕这些年将国事交给太子和你们阿哥协同管理,想不到会弄成这个样子!胤礽,你身为储君,理应担起责任,却如此不作为;胤禩,你兼管户部,却对国库亏空一无所知,还在这里纸上谈兵。”

于是胤禛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让他占得了先机。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一种低调而务实的策略,凡是可能让康熙帝反感或痛恨的事情,他一概不触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他也一律不参与。他深知,最重要的就是赢得康熙帝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他时刻关注着康熙帝的喜好和态度,努力做一个让康熙帝满意和放心的人。

胤禛为了进一步赢得康熙帝的信任,于是他主动提出携十三阿哥胤祥一同前往江南筹款赈灾的请求。康熙帝深思之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实际上,在康熙帝的皇子中,能够胜任这一重任的,除了胤禛和胤祥之外,其他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胤禛和胤祥抵达江南后,虽然得罪了一些当地的士绅,但他们凭借智慧和务实,成功地完成了筹款赈灾的任务,得到了康熙帝的赞赏。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此行还结识了对胤禛未来夺嫡之路起着关键作用的谋士邬思道。

由于胤禛在江南的出色表现,康熙帝决定将追缴户部欠款的重任也交给他来完成。同时,康熙帝还特别强调,希望胤禛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孤臣”。品一品,这其中的深意不言而喻,说了康熙帝对胤禛寄予了厚望。

要知道历史上只有皇帝才是孤家寡人,康熙帝让胤禛当一个“孤臣”,可以看出康熙帝对他的器重,他也深知作为一个真正的“孤臣”意味着要独自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退缩,反而以更加坚定的展现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和决心。

为何这些皇子和官员们要向国库借款?

再接着说为什么剧中国库户部的库银会被借空的问题,按照剧中邬思道的分析,这些借钱的官员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就是不得不借的人,这些人也是借款官员里最多的人,要知道京官不比地方官油水大,都比较清贫,就按当时一个四品京官的俸禄来说,一年才不过105两银子,这点钱也只够勉强糊口,可是当官的哪个不要点面子,雇佣人加上交际应酬,因此他们的俸禄不够,不得不向户部国库借款。

第二类是不缺钱却故意借款的人,这些人其实并不多,他们只是看别人都借了,自己不借好像没面子一样,而且这些人还不好对付,因为他们大多是功臣贵戚,都好面子,所以被催账没面子了就得发火,比如亲切问候田文镜老母亲的金陵副将马国成。

第三类是纯属贪财无度的人,这类人最可恶也最讨厌,他们是唯利是图,就想捞好处占便宜,只要能有好处,就算是把皇宫拆了也无所谓,眼看别人找户部借钱,有这便宜不占肯定不行,因此这类人本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还纷纷奔走相告组团去借钱,哪管国贫民弱。

这是官员们借钱大致的三类原因,这些就不往细了说了,主要得说说,如果说官员因为俸禄不够找户部借钱可以说得过去,那么身为皇帝的儿子皇子们找户部借钱是为何?难道他们也是钱不够花?

当然不会是钱不够花了,先说说剧中交代的太子胤礽找国库借钱的问题,胤礽身为太子,康熙帝对他可谓是倾注心血,大清国最好的东西都给了他,而且他的太子东宫一应事务都有专门的人服务,每年他还有很多零花钱,可他为何要找国库借钱?并且还是欠款大户呢?

剧中曾交代胤礽欠了国库五十多万两银子,领跑所有借钱的人,他拿这些钱干啥了呢?答案是都用来买房子了,剧中交代他置办了很多庄园和宅院。那么他作为大清国未来继承人,这锦绣河山将来都是他一人的,他为何还要各种买房子和庄园呢?

其实这是胤礽自作聪明施展的手段,按照原著小说中交代胤礽很有苦衷,他已经当了三十多年太子,此前他的外叔公大学士索额图曾经企图趁康熙帝南巡之际扶他登基,然后直接对外宣布让康熙帝当太上皇。

结果索额图的图谋败露被抓,康熙帝将索额图党羽全部剿灭,虽然没有追究胤礽,但康熙帝始终对胤礽耿耿于怀且有所猜忌。

为此胤礽为了打消父亲康熙帝对自己的猜忌,他故意找国库借款,四处购置房产和庄园,想用韬光隐晦之策来向康熙帝表明自己没有野心。只不过他的这招韬光养晦玩坏了,康熙帝可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且唯唯诺诺的继承人。

康熙帝让胤礽监国本意也是想锻炼他,可他却把心思全用在如何韬光养晦别引起康熙帝猜忌上面,不但辜负了康熙帝对他的期望,还把很多事情都搞砸了。

因此胤礽并不是缺钱才找国库借钱,他借钱完全是自作聪明想去打消康熙帝猜忌的手段,结果却适得其反。

除了胤礽之外,皇子中还有三阿哥胤祉也向国库借了三十万两银子,那么胤祉借钱用来做什么了?答案就是借钱修书,笼络清流文人,这也是胤祉的争位手段。

在康熙参与争位的诸子中,胤祉和胤禛一样都属于低调隐藏派,表面藏得很深,不争不抢,为此胤祉还特意招募了一些清流文人修书,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了康熙帝的赞赏和认可进而争位,不仅如此还能把清流文人都笼络到自己身边,在天下间博取了好名声。

果然,后来胤祉借钱修书的事获得了康熙帝的赞赏和表扬,康熙帝还自掏腰包的把胤祉的欠款全都还清。这时胤祉可谓是赢家,不仅赢得了康熙帝的好感,还在清流文人中得到了好名声,笼络了一大批清流文人。

要不是胤祉在后来热河行宫一废太子时,举报老大胤禔,暴露了自己的争位之心,被康熙帝一番敲打之后,从此收敛起来,不然他对胤禛的威胁不比胤禩小。

不光胤礽和胤祉找国库借钱了,八爷党中也有人找国库借钱,那就是老十胤誐。其实胤誐并不缺钱,八爷党势力庞大,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胤禩主管着户部,胤禟还操控着江南钱袋子,并且他们还在东北私开金矿,私挖人参,赚了很多钱。

而胤禩主管户部却任由朝臣和皇子们把钱借走,他的想法就是花国库的钱走自己的关系,以此来笼络朝臣,他本人也在朝野上下博了一个八贤王的美名,其用心可谓是非常阴险。

不仅如此,胤誐向国库借款也是受胤禩指使,胤禩就是让胤誐以“太子都在找国库借钱,我为啥不能从国库借钱”的由头来给胤礽难堪,同时又让胤誐故意赖账不还,当街售卖家产来恶心胤禛。

可以说胤禩虽然自己没从户部国库借过一毛钱,但户部的亏空与他有分不开的关系,他为了自身利益,笼络人心,故意牺牲国家利益,可以说他完全是一己私欲,因此后来康熙帝得知他故意打击胤礽后,就说他是“其心可诛”,所以他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受到康熙帝的喜爱。

而胤禛之所以不向国库借钱,那是他的性格使然,他的准则就是绝不做让康熙帝厌恶和反感的事情。况且他本身也不需要借钱,他的亲王俸禄每年就一万八千多两银子,再加上他分府治事后的庄园产业,他的钱足够开支了。

再者胤禛经常外出办差,他是十分能体会到民间疾苦的皇子,他见过水灾泛滥的灾区惨况,也看到了国库无力拿钱赈济灾民的困境,他更见过士商豪门的朱门酒肉臭,所以他的良知都不会允许他却国库借钱。

胤禛也正是在这时候看透了康熙盛世之下的弊病,他知道治理国家的当务之急就是整顿吏治,改革进取,也正是他的这种心思和想法才打动了智近于妖的邬思道下山辅佐,他和邬思道的观点是一样的,都是要革新利弊才能富国强民。

因此邬思道认为只有辅佐胤禛登基,才能实现这些,才会不遗余力的辅佐他。

写在最后

所以胤礽借钱是他自作聪明的韬光养晦之策,结果适得其反,康熙想要的是一个有责任心且务实的继承人,因此最终胤礽被废。

胤祉借钱是为了笼络文人,培植自身的势力,而且他借钱的事康熙帝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后来康熙帝才直接说替他把钱还了。

而最阴险的就是胤禩,他虽然没从国库借钱,但他放任朝臣从国库借钱,以此收买人心,还指使胤誐借钱,故意给胤礽和胤禛使绊子,所以他最为阴险。

胤禛本人则是能体会民间疾苦,再加上他收入丰厚并不缺钱,而他管理手下的人也比较严格,所以他不从国库借钱也完全正常。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13 阅读:8774
评论列表
  • 2024-06-24 14:54

    小编,按剧情描述官员向户部借钱的时候,胤禛还不是亲王,连郡王都是去江南筹款成功后康熙加封的,他那来的一万八千多两一年的亲王俸禄?[得瑟]

    zues 回复:
    那你有没有想过人家是皇帝的亲儿子,有没有爵位都要比那些亲王高一等,亲王们早就是分了家单过的,领点俸禄还要照顾自己的子子孙孙,那些皇子就不一样了,逢年过节还能还能领点压岁钱。
    前车之覆I后车之鉴 回复:
    追查国库欠款失败后,康熙在朝堂上骂胤𧚄,“朕每年给你一万八千两银子,还有庄园和土地,怎么就不够花?”所以胤禛的俸禄不止有一万八千两
  • 2024-06-26 10:44

    胡编乱造的也信

  • 2024-08-13 12:28

    正宗亲王年俸10000两银子

小岛知风

简介:杂家一枚,爱好摄影、旅游、文学、越野,天南海北都爱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