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雨后,跟女儿一起去公园散步,走到一处荷花池的桥上时,我们都被一群飞舞的小精灵吸引了,女儿问:爸爸,这是什么蜻蜓?我答:这是黄蜻,我们最常见的一种蜻蜓,女儿接着问:我们最常见?为什么我很少能看到?我:嗯~
是呀,如果是小时候的我们肯定不会问出这种问题,因为小时候即便是农村的大街上,成群飞舞的黄蜻都是常见的,那时的我们虽然没有电视、手机,但拿一把扫帚扑到蜻蜓就乐的合不拢嘴了。
诚然,如今的人很少能看到成群的蜻蜓有一部分原因与“宅”有关,毕竟如今待在家里,你也有各种消遣的方式,但是其主要原因还是蜻蜓减少了。那么,为何蜻蜓总是在雨天前后成群出现呢?平时它们又在哪里呢?如今的蜻蜓为何减少了呢?带着这三个疑问,我们今天来聊一下“陌生又熟悉”的蜻蜓。
蜻蜓大雨前后集体飞舞的秘密
蜻蜓是一种古老的昆虫,从目前的化石来看,它们早在侏罗纪时期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了,与恐龙曾经共舞过超过亿年的时间,时至今日,蜻蜓更是演化成了一个拥有着超过5000种不同种类的大家族(差翅下目),可谓是“人才济济”。
在我国生活着约800多种不同的蜻蜓,其中最常见的种类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是黄蜻(Pantalaflavescens),黄蜻在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分布,它们的特征也非常明显,体色主要以黄红色为主(雌性黄色,雄性黄红色),体长平均3.5厘米左右,翅膀透明且上面有明显的黑色脉络,在阳光下,翅膀前缘呈金属黄色。
以前黄蜻虽然非常常见,但是成群飞舞的习性与如今差不多,通常都集中在下雨前后,这其实与它的捕食习性有关。蜻蜓是一种益虫,这是因为它们的主要食物是各类擅飞的昆虫,比如蚊子、苍蝇等等。
而这些昆虫在下雨前,由于气压降低,空气中的湿度较大,导致翅膀的重量增加,很难高飞,而且它们需要寻找一些可以避雨的地方,这些地方通常都离地面比较近,因此,下雨前,大量的昆虫低飞是正常的,这就导致了以这些昆虫为食的蜻蜓也低飞觅食,并且由于它们在下雨前比较的集中,也导致了蜻蜓也比较密集,以前的人会通过蜻蜓和燕子等食虫类动物的低飞来判断雨的到来。
雨后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雨后空气中的湿度依然很高,但是雨停了之后,大量避雨的昆虫离开避雨的地方,这些昆虫大军中除了蚊子、苍蝇等昆虫外,还有许多趁着雨后大量婚飞的蚂蚁,由于它们避雨的地方通常也比较集中,所以也是成群的出动的,但是此时它们依然受制于较高的空气湿度无法高飞,此时的蜻蜓再次集体飞出饱餐一顿。
我们小时候看到黄蜻在非下雨前后也会成群出现,其实是因为当时它们的数量比较多,而且当时的蚊虫也非常多造成的,而如今蜻蜓减少后,我们能看到它们成群飞舞通常是在一些水体附近,尤其是下雨前后。
蜻蜓平时都在哪?
我们还是以黄蜻为例,其实它们并没有很强的群居性,只是以前它们密度大,食物经常聚集出现才导致的它们经常成群的飞舞,在正常情况,蜻蜓是过着昼出夜伏的生活的,当夜幕降临之前,黄蜻们会就近随便找一些植物或者是建筑物停留在上面,等待第二天黎明的到来。
在白天,它们也通常会在离水体比较近的地方觅食,一方面这种地方有利于自己繁殖,一方面水体附近植被茂盛,昆虫的量也比较大。一般情况下,黄蜻一天有约5个小时在觅食,当然这5个小时并不是持续性的,而是间歇性的,在此期间,它们会吃掉与自身体重相等的昆虫,捕虫量不可谓不大。
除此之外,黄蜻还是一种具有迁徙习性的蜻蜓,它们从静水中由幼虫水虿孵化后,很快羽化成成虫,就开始了自己迁徙的一生,而这种习性其实也与我们看到的黄蜻通常是成群的有很大的关系。
科学的研究表明,黄蜻是目前已知迁徙距离最长的昆虫,它们在大多数地方都是短暂的停留,捕食昆虫补充体力后继续飞行,而且它们的迁徙并不是漫无目的的,对于我国的黄蜻来说,它们是向着热带迁徙的。
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黄蜻可以从印度迁徙到非洲东部并返回,在此期间,它们要历经四代,它们从卵到成虫最快仅需要38天,在此期间,它们利用一个个的海岛作为暂时的休整点,乘着热带的风一路前行,到达陆地后,它们会快速的交配,将卵产在合适的静水中,这些卵在孵化以及羽化后,会继续既定的路线,周而复始。
因此,作为我们最常见的蜻蜓,在如今,我们能看到它们成群的出现,往往是在下雨前后或者是一部分迁徙的黄蜻恰好路过这里时,由于如今它们的数量相比以前已经大大减少,所以,这种情景也越来越少见了。
蜻蜓为何越来越少了?
蜻蜓是一类凶猛的昆虫,它们飞行能力强、视觉发达,所以事实上,它们的自然天敌并不是很多,而且食物链是相对稳定的,极少会出现某一种动物将食物链上的另一种动物大面积吃光的事情,所以,蜻蜓的减少必然与人和气候有关了。
首先是人的影响。以前虽然很多小孩捉蜻蜓,但是这对它们整个的种群来说影响是比较小的,但是农药和杀虫剂的使用就不一样了,这些东西的使用会导致蜻蜓的食物大幅度的减少,甚至会将它们直接的杀死。
除此之外,如今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了,尤其是一些小河、池塘,这些环境的恶化也让蜻蜓的繁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一些地方还有人专门捕捉蜻蜓的幼虫水虿来吃,这无疑是让蜻蜓“断子绝孙”。
其次是气候。不知道小伙伴们有没有发现,如今极端天气比以前要多了,而且干旱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这一点我们可以回到儿时生活的地方看看曾经的池塘、小河、水库,它们大多数都干涸了,偶尔会在连续的降雨时存下一点水,很快就被灌溉和蒸发带走了。
而这些水体是蜻蜓幼虫生长发育的地方,一旦这些水体减少,就意味着可以让蜻蜓繁殖的场所少了,最终影响它们的种群数量。
总结
如今的蜻蜓数量已经大不如从前,对于我们来说,最直观的感受除了成群的蜻蜓少见了,还有就是苍蝇蚊子等害虫也多了起来,尤其是蚊子,它们的自然天敌越来越少,越来越猖狂,这就是破坏大自然微小的一环的代价,所以,从蜻蜓的减少,我们应该想到其他的野生动物,它们都是地球生态重要的一环,我们想要让地球生态更加稳定,就得保护环境,保护这些动物。
万物为什么之自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