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颖
本文声明: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我们家有4个孩子,当时家里穷,父母总是为我们的婚事发愁
在一次不得已的情况下,二弟选择下海经商
就在离开前和二弟赶集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算命老头
他对母亲直言到:你老了要靠这孩子生活
01
我出生在北方的一个山村,那时,家里四个孩子,我是老大。
整个村庄的生活都还停留在吃大锅饭的时代,日子过得相当艰难。
那时都是集体干活,并不是谁干的多谁的工分就多,那时家里孩子还小,家里挣得“工分”少得可怜。
我们一家人住在土墙房里,窗子上贴着破布,勉强挡住外面的风沙。
冬天,屋顶漏雨,家里的柴火总是不能断,那时我们家唯一的取暖来源。
尽管家里条件艰苦,父母从未向我们抱怨过什么,每天都早早起床,忙着做饭、做活,直到天黑才歇下来。
那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喂喂家里养的猪。
好在后面开放了新政策,土地承包制度开始实行,我的父母决定向村长申请承包几亩田地,家里的日子终于有了些许改观。
以前,父母辛苦地在集体的大田里劳作,每天挣的收入都是固定的。
可这一次,新的政策可以让我们每家每户都能拥有自己的几亩地,能够种点粮食,养些牲畜,让自己自由支配。
家里有了自己的地,我们就在地里帮忙,田地里开始有了丰收,生活也逐渐好了些。
虽不算富裕,但总算过上了不再挨饿的日子,可是家里日子虽然好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父母的心事。
那时,家里的三个男丁都还未娶媳妇,这成了家里最大的问题。
还记得三弟带着她女友上门的时候,父母都高兴坏了,接着便商议起了结婚的事项。
在三弟结婚后父母既高兴又忧虑,高兴的是家里终于有一个孩子娶了媳妇,还忧虑的是,家里的钱都为三弟盖房办喜事了。
那二弟和四弟怎么办呢,就在父母焦头烂额地为二弟和四弟的婚事发愁时,二弟突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他要下海经商,去外面闯一闯。
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时,心里五味杂陈。如果不是家境困难,哪还需要二弟出去外面闯荡,但父母最终也只能接受。
于是,在二弟离开的前几天,母亲和二弟一同去了集市,为他买了一些出门必需的物品。
集市上的人群熙熙攘攘,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正当母亲和二弟挑选东西时,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在他们身后响起:“小伙子,前程无量啊,你母亲以后有福气啊。”
母亲和二弟同时转身,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只见他坐着的地上写着,给人看手相,不准不要钱。
母亲愣了一下,她心里想,这不过是个江湖骗子罢了。于是,她笑了笑便拉着二弟走了。
回家的路上,母亲拉着二弟的手,眼中满是复杂的情感。她想说些鼓励的话,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她叮嘱二弟:“出门在外,一定要保重身体,做事要脚踏实地,家里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大胆去做吧。我们会照顾自己,等你回来。”
二弟看着母亲满是皱纹的脸,心里有些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决心。他点了点头,说:“妈,我会努力的。以后我一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母亲点点头,却没有再多说什么。她知道,二弟走出这一步,是家里最冒险的一次决定,她希望二弟能够闯出一番天地,但她的心中同时又充满了担忧。
在离别的那一刻,她看到二弟背行李,渐渐消失在村头,她只希望,二弟在外面能一切顺利。
在二弟离开后的几个月,家里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父母依旧忙碌,在三弟结婚后,性子明显沉稳了不少,反观四弟,依然过着他那不拘小节的生活。
四弟性格活泼,很喜欢打扮自己,总是穿的花里胡哨的,下身穿着蓝色的工装牛仔裤,上身穿着一个花衬衫,头上再戴着一个不知道哪里得来的墨镜。
我们都说他“骚包”,但他美名名曰:这是新潮。
家里人总觉得他有些不靠谱,也担心他这样能不能找个老婆日后稳定下来。
然而,在一个中午,那时候母亲正在忙着洗菜,四弟说道:“妈,我明天把儿媳妇带过来给你看看。”
母亲只当四弟在开玩笑,就回道:“好啊,那咱们全家可都要看看哪个神仙能收了你。”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四弟真的带回来一个女孩,这个女孩让父母眼前一亮。
女孩名叫小芳,她皮肤白净,不像我们这些经常干活的姑娘,被晒得黝黑,她的双眼十分明亮,在见到父母的那一刻礼貌地说道:“叔叔阿姨好。”
父母看到四弟真的带人过来,都非常的惊讶,一时之间有点不知所措。
母亲赶忙招呼道:“快进屋里坐,饭马上就做好了。”在饭桌上,小芳也没有刚来的时候那么拘谨,和父母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
就在父母都非常看好四弟和小芳的时候,问题很快就显现了出来。
小芳家里要求家里准备两个砖瓦房,并且再出一辆自行车,这个要求几乎让父母感到无法承受。
在三弟结婚的时候,那也只准备了一个砖瓦房。
父母虽然希望儿子能够过上好日子,但这个彩礼的要求无疑让他们倍感压力。
父母本想劝四弟不行换一个女生,但没想到四弟一听到这话,就显得异常激动,根本不愿听父母的劝说。
他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娶这个女孩,而家里的经济状况对他来说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面对家里提出的现实问题,四弟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他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爱,家里的困难不应该阻挡他追求幸福的步伐。
甚至四弟开始闹绝食不吃饭,一开始,父母并没有太过重视,觉得他不过是因为气不过,想用这种方式来威胁他们。
但没想到,四弟真的开始几天不吃饭,人开始一天天憔悴下去,脸色苍白,父母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开始慌了。
父母看着四弟的样子心里既是心疼又是愤怒,四弟不理解家里的困难,他只是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却没有考虑到父母的压力。
在这些天的僵持后,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知道,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只会让家里的气氛更加紧张。
于是,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她决定写信给二弟,请他帮忙。
由于母亲并不认字,就让我在信中写下家里近期发生的事情和四弟的态度,信写好后,母亲心里并不安稳。
她知道这封信的份量有多重,二弟已经在外面辛苦打拼,若让他再承担家里的一部分责任,母亲心中难免有些愧疚。
大概半个月后,家里终于收到了二弟的回信,母亲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让我念给她听。
信中,二弟并没有责怪家里,反而在信的开头安慰了母亲:“妈,别太担心,家里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自然会尽力帮忙。”随着信邮过来的,还有一沓钱。
接下来的话让母亲的眼眶不由得湿润了。二弟写道:“妈,您放心,我会努力让您过上好日子的。我知道,您一直为我们操劳,这些年,您辛苦了。”
有了二弟的帮助,四弟终于得偿所愿和小芳结了婚,但这也成了母亲的一块心病,她觉得自己亏欠老二太多。
二弟在外面经商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现在已经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年轻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有头有脸的老板。
最初,他只是帮别人打下手,可是随着自己掌握了一些经验后,就决定自己摆摊,这中间虽然存在很多困难,但都被二弟扛了下来。
后来二弟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个小商店,卖些日常用品,虽然规模不大,但生意却相当红火。
二弟凭借着聪明才智和不服输的毅力,在商场上逐步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他不仅勤奋工作,还善于交际,逐渐结识了许多商界朋友。每次他回到家里,都会带回来不少新鲜的东西,甚至有一年过来,给家里带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最让父母欣慰的是,家里的房子在二弟的提议下,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改造。
父母曾经住的土墙房在经过一番整修后,变成了一个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屋顶不再漏雨,冬天也不再那么冷。
母亲经常站在新装修的屋子里,抚摸着那崭新的家具,眼里闪烁着泪光。她没想到,二弟能够做这么多。
她总说:“我明明对不起他,他还这么孝顺。”
二弟除了给家里提供物质上的支持,他还特别关注父母的身体健康。
每当他回家,他都会把父母的健康放在首位,带着他们去检查身体,买些补品。
随着父母年事已高,每当在冬天冷的时候,二弟就把父母接过去和他一起住,因为二弟家装有暖气,而且也方便照顾父母
这时,母亲不禁想到之前和二弟赶集时候碰到的老人:你以后有福气啊
可母亲更觉得,这是二弟拥有责任心和不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