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天后的身份临朝后,武则天意识到自己在朝中势单力孤,于是她开始提拔、重用自己的娘家人。690年,武则天称帝,加封了十余位侄子、侄孙为王。这些武氏子弟在飞黄腾达后,十分嚣张跋扈。比如武承嗣、武三思等人干预朝政,谋夺储位,陷害忠良。然而,武则天有一位侄子却很特殊,他居然放弃荣华富贵,隐居嵩山去种地!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一、天后之侄
此人名叫武攸绪,是武则天的堂侄。其实,武攸绪与武则天的血缘关系较为疏远,不及武承嗣、武三思。原来,武则天的祖父名叫武华,是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武华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武士棱、次子武士让、三子武士逸以及四子武士彟。而武则天的父亲正是武士彟。
武士彟与第一任妻子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武元庆、武元爽。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虽然武则天是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所生,但她与武承嗣、武三思也算是亲姑侄。至于武攸绪,他与武则天的关系要远一层了,他是武则天的二伯武士让的孙子,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仕途。
二、加官进爵
想要巩固权势,还得用自己人,特别是娘家人,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武则天将十几位武氏子弟都封为王,还委以重任。比如武攸绪,他就被封为成平王,历任殿中监、扬州大都督府长史、鸿胪少卿、千牛卫将军等职。如果武攸绪表现的“积极”一些,做更大的官也不在话下,毕竟他姓武。
然而,武攸绪却无心在仕途上发展,甚至产生了隐居的念头。原来,少年时期的武攸绪就与其他武氏子弟不同,对功名富贵就不感兴趣,曾经隐姓埋名,在长安城给人算卦,“得钱辄委去”。特别是目睹了武承嗣、武三思等人的所作所为后,他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心,于是在695年十月,他放弃了一切官爵,到嵩山隐居。
三、得以善终
武则天虽然同意了,但怀疑武攸绪是假装隐居,就派人监视他的所作所为。武攸绪“冬居茅椒,夏居石室,一如山林之士”,武则天以及诸王权贵们送给他的衣服、器物,武攸绪都置之不用,“尘埃凝积”。 武攸绪每天“以琴书药饵为务”,还经常游览附近的山川,并在这里耕地。
武攸绪在嵩山隐居十年,一直没有离开这里。直到唐中宗第二次即位,他才奉旨短暂出山。唐中宗想让武攸绪出来做官,并给他赏赐,但武攸绪坚辞不受。后来,武三思等人被杀,“唯攸绪以隐居不予其社祸”。唐睿宗、唐玄宗也对武攸绪非常敬重,“令州县数加存问,不令外人侵扰”。 723年,69岁的武攸绪病死。在武氏家族的同辈人中,武攸绪的地位不是最高的,但无疑是最聪明的。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