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式的191枪族逐渐取代过去的95枪族,有许多的人对我国使用的弹药又开始有了新的不满——欧美都早已经在用铜造子弹了,中国还在用钢造,怎么不跟上世界主流国家?
实话来说,这种言论中实在是有着太多的问题,以至于可以一个一个分开来说。
用铜造子弹?说句实话,最初看到这样的额外难题时,让人觉得实在是……难以置信,正所谓“世间最毒事,半真半假言”。
某些所谓“军事爱好者”居心叵测地在这里言之凿凿地声称什么“欧美早就用铜造子弹了,我国应该跟进”。
这里就诱发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欧美用铜造过子弹吗?答案是:当然用过,而且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从19世纪开始用到20世纪初!
在19世纪时,法国曾普遍使用8x50毫米凸缘弹勒贝尔步枪,其军队配发的Balle D型子弹的弹头确实是由纯黄铜制成,但由于性能上存在太多问题,例如:
弹头使用的黄铜材质太软,射击后子弹弹头变形严重,还未出膛便已失稳,根本无法有效命中目标。
同样由于子弹弹头使用的黄铜材质过软,射击时与枪管摩擦,很容易发生被称为“挂铜”的问题,在多发射击后,枪管内壁留下一层“铜膜”难以清理,在作战时也容易引起进一步的故障
还是因为弹头使用了纯黄铜,材质的问题导致在储备、运输的过程中弹头十分容易变形,一些法军一线官兵拿到子弹时,会发现弹头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偏折。
在以上这些问题的叠加之下,这种纯黄铜弹头的子弹没用多久就惹来了军队的一片骂声,并被铜被甲的N型弹取代。
从上述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纯铜根本不是什么特别适合作为弹头的材料,纯铜的材质过于柔软,很容易在开枪后导致变形,影响枪弹的使用性能。
诚然,大刀阔斧地对材料攻关,确实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对于一种动辄以百万计进行量产的弹药,仅仅改变弹头材质将变成一种性价比极低的行为。
只要拥有正常逻辑的国防思考逻辑,都不会跑去选择使用这种费力不讨好且性价比低的办法。
那欧美到底用什么做子弹?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军事爱好者会发出另一个疑问:
“那既然你说他们不是用纯铜造子弹,那到底他们用的什么材料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多种合金材料组合成弹头。
以北约常见的7.62*51mm NATO北约标准弹为例,该口径下的M59普通弹弹头内部就使用了钢制弹芯,外部包裹黄铜用于保证润滑,以保护枪管不至于与钢芯硬性摩擦造成损坏。
而主要用于狙击的M118/M118LR狙击弹(也可以称为“特种普通弹”),则是在弹头内部使用了存速性能更好的铅芯,外部包裹黄铜用于保证润滑。其原理与M59普通弹的弹头包铜理由类似,为了保护枪管不至于与钢芯硬性摩擦造成损坏。
我国用钢做子弹?在解决了“欧美到底用什么东西做子弹”的问题后,有些所谓“军事爱好者”又会发出问题——“你说欧美用的不是纯铜,那我国用钢不还是和他们不同?”
然而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八道,假设这些所谓“军事爱好者”稍微了解一点我国现在仍然在大量使用的5.8*42毫米步枪弹,也不会问的出这种离谱的问题来。
早在70年代,中央军委常规兵器工业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就明确指出要研制一种“初速高、重量轻、杀伤威力大”的步枪。
根据会议传达的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装备在于1971年3月在北京召开有关轻武器研究的轻武器科研工作会(也因其开会的时间而被称为“713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决定研制我国小口径弹/枪系统,并初步提出战术技术论证指标,并在其后历经曲折,方才定型了我国第一代小口径高速弹——5.8*42mm步枪弹。
在研发枪弹的过程中,我国就确定了87式5.8mm步枪弹采用弹头采用钢芯(或铅芯),包裹铜被甲的结构。
在此之后的10式5.8mm步枪弹,从给出的剖面图上,我们不难看出,其弹头也仍然是典型的钢芯弹头+铜被甲包裹的结构,完全不存在什么“我国用钢造子弹与欧美不一样”的情况。
为什么用这样的结构?在明确了“欧美不是用纯铜造子弹”与“我国也不是用纯钢造子弹”后,一些军事爱好者会好奇地问:
“听说我国使用的钢壳涂漆钢芯(或铅芯)铜被甲弹,为什么采用这样的结构呢?是因为穷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复杂了:是,但同时也不是。
在互联网上搜索我国为什么使用钢做弹壳,很容易得出“我国是因为缺铜,所以子弹弹药采用钢壳涂漆”的结论。
在总结87式5.8毫米子弹的优点时,有着这样一段描述:
“(87式5.8毫米)步/机枪弹在战时的需求量大,生产常以亿计,如果每发弹药节约1g金属,每生产1亿发就可节约100吨;按每发节约1分钱计算,每生产1亿发就可节约100万元。以DBP87弹与56式普通弹相比,1亿发可节约铜钢皮160.9吨、铅条67.1吨、钢条255.2吨、发射药150吨、包装箱16,666个,如采用涂漆弹壳,还可再节省铜100吨。同时,向战区输送以每台汽车载重量2.5吨计算,1亿发弹可少用车辆450台次。用火车运输时,5.8mm弹较7.62mm弹可少用火车皮16节。反之,如果车皮数不变,则可多运5.8mm弹19,200箱(2,880万发),可多补给十多个步兵师。同为1亿发入库存贮时,5.8mm弹较7.62mm弹可少占库房面积325㎡。由此可见,以DBP87弹代替56式普通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使用涂漆钢壳确实对弹药使用的材料有所节约,但节约的程度并不算太高。
所以,钢壳涂漆钢芯铜被甲弹结构的真相与节约资源相关,但并不那么相关——更大的原因其实还是“技术惯性”。
我国自解放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步兵轻武器都是“万国造”的状态,直到50年代,才在苏联援华的背景下逐渐达成了标准化的选择,并使用了统一的7.62*39毫米步枪弹,该弹药的结构就是使用“涂漆钢壳”。
这种步枪弹尽管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有着许多的问题,但对于当时刚刚步入工业化的我国,具备“容易加工”、“成本低廉”的优势,并大量投产制造。
总结:从上文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所谓“欧美用铜造子弹,中国偏偏用钢”的说法其实并不正确,欧美造子弹弹头并不会使用纯铜,而是使用铜被甲,与我国使用的结构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事实上,小小的子弹牵扯到的是复杂而严肃的工业,从弹壳材料、弹头结构、底火结构、发射药等等子弹的构成,都是与国家工业力量息息相关的东西,无法独立讨论。
参考资料:
【1】法国国防部《炮兵课程附录手册》(1900版)
【2】查克·霍克《8x50R 勒贝尔型(8 毫米勒贝尔步枪)》
【3】轻兵器《DBP87式5.8mm普通弹独占鳌头》
【4】兵器知识《中国DBP87式5.8毫米普通弹》
【5】美国陆军技术手册《陆军弹药数据表:轻武器弹药》
【6】轻兵器《一颗子弹的诞生——56式7.62mm步枪普通弹生产过程详解》
二战时,苏德就是因为铜矿不足,才研制钢弹壳,铜在战时消耗量很大,有替代方案的东西当然就倾向于不用铜。 我国同样缺铜矿,进口量极大,所以现在也是倾向于不用铜弹壳。 这又不矛盾。 钢弹壳性为了好抽壳,锥度必须大一些,对枪弹设计有一些限制,用起来性能倒也没差太多。
法国算欧美吗?
照你这样说,难道欧美都是傻瓜吗?
钢制子弹后座力太大.同时对枪的伤害也打.但是全铜成本又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