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早上,我骑着电动车去上班,外面很冷,但路上的景色却很美。路两边银杏树上的叶子都黄了,枫树上的叶子也红了,这些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小鸟站在树枝上,似乎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我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美景,正要经过一所小学门口时,突然耳旁传来了清脆的吆喝声“石子馍,刚出锅的手工石子馍”,我停下电动车,朝着吆喝声看去,小摊位上一位中年妇女正在边烙边吆喝,我看了一眼真的是现烙的石子馍,顿时嘴馋,停好电动车走向摊位。老板很热情,看见我过来就开始揽客“刚出锅的手工石子馍,2块5一个,5元2个”,我就买了2个,老板娘装好递给我,隔着袋子就味到一股花椒叶的椒香味,再看看热乎乎的馍馍,我顺手就掰了一块送进嘴里,一股熟悉的味道瞬间把我的思绪拉回到了二十几年前。
80后出生在农村的我们小时候是很少能买零食吃的,妈妈每年农忙结束后都会给我们姐弟烙上一回石子馍。当我们知道妈妈准备烙石子馍时,内心和过年一样开心。妈妈就会安排我和姐姐给她帮忙摘花椒叶子、洗烙馍馍用的小石头,这些小石头经过反复使用,已经油光锃亮,每每这时,妈妈就会提到这些石头还是十几年前她八十多岁的外婆在河里拣的,清洗干净给我们送来的,虽然我们每年偶尔只做一两次,但石头不会闲着,村里邻居们会时不时来借用一下,石头是越来越亮,但数量也是越来越少。妈妈每次准备做之前也会提前通知她的妯娌、还有隔壁邻居,她们提前发好面来我家烙饼。
每次烙饼前,妈妈都会准备很多食材,一大盆面粉提前一天晚上加入老酵子,让它发酵一晚上,第二天发好的面里加入适量的食用碱、鸡蛋、花椒叶、食用盐、五香粉等,手工反复向同一个方向揉团。揉面的同时妈妈已提前在我们的两口大锅里倒入洗好的小石头,生火加热,姐姐负责拿铲子翻动石头,让其均匀受热,我负责给灶台里面加柴火,石头慢慢热起来后,妈妈的面也揉好了,把揉好的面分成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小剂子,擀成1厘米厚的圆面团备用,这时石头已经发烫了,先拿一个面盆铲出第一个锅里三分之一的石头,把6个擀好的面饼均匀铺开在剩余的石头上,再把盆里的热石头倒进锅里,盖住所有面饼,这样面饼就夹在两层石头之间,石头的温度传递给面饼,五分钟后就能闻到一股椒叶的香味,待石子馍成型后,用铲子翻动石头,翻出七八分熟的饼子放入第二个锅里面的石头上继续烤,第一个锅则继续下一轮烙饼。等第一锅石子馍出锅后,妈妈总是先给我们姐弟一人一个,而她仍继续来来回回在案板和锅台之间转圈,大概2个小时后,我们的案板上已经放着厚厚几大摞石子馍,每每我都会全部数一遍,一共141个,这时妈妈就会拿来袋子,10个10个一装,给所有的亲戚每家准备一份,因为石子膜做起来很麻烦,一般都不太常做,妈妈想让我们的亲朋好友都能尝到石子膜的味道。我和姐姐的又一个任务就是给亲戚送石子馍,姐姐用自行车带着我一家一家去送,当看到亲戚们尝过不断的夸奖时,内心真的无比高兴。
图片来自百度
图片来自百度
后来我上了高中,离家很远,一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妈妈都会变着花样给我做馍馍,石子馍也从原来一年做一次变成一年做五六次,看着她在厨房忙碌的身影,我提议让她不要经常做了,太麻烦,但妈妈说,不麻烦,你一走就是一个月,万一想吃家里的味道了,就可以拿出来吃上一点,多带点给宿舍同学们都分一分。就这样石子馍的味道伴随我三年高中生活,室友们也都喜欢上了妈妈做的石子馍。上班后,妈妈还是时不时的做些石子馍让通村班车捎到我上班的地方。
手工石子馍不仅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面食,更是家的味道、爱的传承,一块手工石子馍,承载了妈妈对我们的爱,勾起了我无限美好的回忆。
如果你有机会来陕西,一定要尝一尝手工石子馍,相信你一定会喜欢上这种独特的味道。
图片来自百度
原创:胖瘦食安圈
2024年:第2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