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悍将胡琏留影,晚年不敢提粟裕,70岁病亡,为何不留坟墓?

墨香古韵浓 2025-02-11 23:09:46

熟悉黄埔军校毕业将领的人或许会察觉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出自陕西的黄埔军校将领大多在战场上表现卓越,例如陕西户县的关麟征,因其勇猛无畏、被赞誉为“关铁拳”;陕西兴平的刘玉章,因光头形象和出色的军事指挥,被称为“光头军长”。而今天我们要着重讲述的这位国民党将领同样来自陕西,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胡琏。

胡琏在黄埔军校毕业生中可谓是出类拔萃,其军事才能卓越非凡。鲜为人知的是,胡琏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是曾粤汉,他是胡琏的老学长,对胡琏的才华和潜力极为赏识,坚信他日后必成大器,于是便将自己的妹妹曾广瑜许配给了胡琏。在大舅哥曾粤汉的大力提携下,再加上胡琏自身的不懈努力,他的仕途开始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胡琏在国民党将领中素有“命硬”之称。抗战胜利后,作为陈诚麾下的得力干将,胡琏原本既有机会又有能力担任十二兵团司令。然而,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错综复杂、由来已久,出于诸多方面的考虑,胡琏最终只能屈居副职,而正职则由黄维担任。

在淮海战役后期,胡琏见战局已无法挽回,便果断决定逃跑。不得不说,他的运气实在是好到了极点,竟然奇迹般地从战场上逃脱了出来。尽管在淮海战役中兵败,但这并未对他在国民党阵营中的地位产生太大的影响。仅仅在一年后的金门战役中,胡琏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指挥和顽强的战斗意志,让我军遭受了不小的挫折,给我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很多人认为胡琏一生都深受蒋氏父子的器重,但实际上,蒋氏父子对胡琏并非完全信任,而是处处提防着他。晚年胡琏被任命为驻“南越大使”,这使得他逐渐失去了军权。

在晚年时期,胡琏面对媒体采访时,常常会回忆起抗战时期的那些热血奋战的岁月,但对于解放战争时期的经历,他却很少提及,尤其是不愿意谈及粟裕。1977年,胡琏因病去世,他留下遗言,希望自己死后不留坟墓,将骨灰撒在金门海域,因为那里是距离大陆最近的地方,或许这也是他对故乡的一种深深眷恋和别样的情怀吧。

0 阅读:11
墨香古韵浓

墨香古韵浓

墨香古韵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