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唐]韩愈cǎo shù zhī chūn bù jiǔ guī
草树知春不久归,
bǎi bān hǒng zǐ dòu fāng fēi
百般红紫斗芳非。
yáng huā yú jiá wú cái sī
杨花榆荚无才思,
wéi jiě màn tiān zuò xuě fēi
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因做过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因其郡望(在某郡是显贵世族称郡望,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世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shì)文(死后的称号叫“谥”),又称韩文公。贞元(唐德宗年号)八年登进士第,官至礼部侍郎、京兆尹。韩愈是唐代文学界的奇才,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苏轼称其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游”;又与孟郊共创韩孟诗派,成为中唐与元(稹)白(居易)诗派并立的两大诗歌流派。韩孟诗派的特点是用散文手法写诗,诗风奇崛险怪,以理入诗,对宋代诗歌创作影响甚大。韩愈以孔孟道统继承者自任,主张“文以载道”,文风与诗风都慷慨大气。叶燮《原诗》称:“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轼)、梅(尧臣)、欧(阳修)、苏(舜钦)、王(安石)、黄(庭坚),皆愈为之发端。”唐代的贾岛、李贺等人也属于这一诗派。韩孟诗派的缺点是过于生涩险怪,给后世诗歌创作带来流弊。

字词注释
斗芳菲:指花木争芳斗妍,比赛颜色美、香味浓。
杨花:即柳絮。
榆荚:即榆钱。
无才思:“才思”本指写文章的能力,这里用“无才思”表示“杨花榆荚”无色无香,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惟解:只知道。
诗词译文
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离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吐艳争芳,万紫千红,繁花似锦。可笑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道随风飘洒,好似片片雪花纷纷扬扬。
特色赏析
《晚春》写春末的景色,即景生情,有所讽喻。

头两句赞扬草木乘时竞放,用“知”“斗”二字将草木拟人化,好像知道春天就要过去了,才利用有限的时间争芳斗妍,多为人间增添一些春色。三、四句写杨花榆荚开不出美丽的花,也散不出诱人的香,只知道像雪那样漫天飘飘扬扬无所事事。以上是诗的字面含意,是否别有讽喻呢?从“斗芳菲”三字看,带有明显的褒扬语气;而“无才思”是直接指责,“惟解”则暗含贬意。韩愈写这首诗时已四十九岁,在古人看来是“晚春”年龄了。一般人常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韩愈则不然,越步入晚景越急于做一番事业,这不是正和“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样嘛。三、四句的杨花榆荚与第一句的草木形成强烈对比,杨花榆荚无色无香,只好随风飘飞,正如无才思的诗人写不出好诗,无才干的官员做不成好事,只能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这首诗显然隐喻两种人,韩愈是在赞扬那些有才有为者,嘲笑那些无才无为者。韩愈首先是散文家,说理是他的专长,经常以理入诗。这首诗在描写晚春景色的同时,寓有哲理。
整首诗通过描写晚春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珍惜光阴的人生态度,意境深远而富有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