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也门冲突中,胡塞武装凭借顽强的抵抗意志和独特的地理优势,顶住了美军航母战斗群长达17个月的猛烈攻势,甚至承受了200多次打击却依然屹立不倒。
非洲小国索马里的一项出人意料的决定,却可能彻底扭转战局,将胡塞武装推向生死存亡的边缘。
索马里计划将北部柏培拉海军基地、博萨索港口以及附近机场的运营权全权交给美国,甚至赋予其独立运营权。
这意味着,美军将在家门口获得一个绝佳的战略支点,可以随时对也门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拦截海上运输线,并实施长期封锁和打击。
这一变化无疑将对也门胡塞武装构成致命威胁。
此前,胡塞武装最大的优势在于美军只能依靠航母战斗群进行打击。
航母舰载机数量有限、载弹量少,每次打击规模小,且长期部署成本高昂。
胡塞武装则在家门口作战,后勤补给便利,可以持久抵抗。
索马里基地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美军可以利用基地部署空军战机、陆军战术弹道导弹,甚至海军舰载“海马斯”火箭炮,对胡塞武装目标进行更有效、更低成本的打击。
相比于动辄出动核航母战斗群,美军的打击成本将骤降90%。
此外,也门胡塞武装曾经赖以生存的贫瘠山区地形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索马里同样是一个贫困的半干旱国家,美军在索马里基地驻扎,无需担心胡塞武装的导弹报复。
美军多用途特遣队可以利用卫星和侦察机情报,随时对胡塞武装发动精确打击。
此前,胡塞武装依靠陆地交通线与外界联系,但这些通道基本已被沙特和也门政府封锁。
美军一旦控制索马里港口和空军基地,将彻底切断胡塞武装的海上运输线,使其陷入全面封锁。
也门是一个粮食和能源都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军事装备也高度依赖伊朗的海上运输。
即使胡塞武装能扛住一两年,但如果美军以索马里为基地,对其进行长达20年的封锁,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局势发生如此剧烈的转变?
答案在于中东多个国家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共同敌意。
胡塞武装控制曼德海峡,打击以色列,挑战了美国和以色列的地区霸权。
作为伊朗抵抗阵线的重要一员,胡塞武装也成为土耳其的眼中钉。
索马里国内,索马里青年党的节节胜利迫使土耳其出动5000名雇佣军和TB-2武装无人机才勉强稳住索马里政府的局势。
而阿联酋则出资修建了索马里即将提供给美军使用的柏培拉海军基地、博萨索港口及附近机场。
这一切行动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引入美军,彻底铲除也门胡塞武装。
沙特和阿联酋分别承诺向美国投资1万亿美元和1.4万亿美元,这笔巨额投资的背后,是对美国军事行动的明确要求。
以色列虽然与海湾国家和埃及没有直接冲突,但却将也门胡塞武装视为潜在威胁。
胡塞武装多次向沙特和阿联酋发射导弹,迫使这些国家斥巨资引进“萨德”、“爱国者”和韩国“天弓”等防空导弹系统。
胡塞武装20万大军在地面威胁着沙特边境,也让沙特等国寝食难安。
而胡塞武装对红海航运的打击,则直接影响了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收入,威胁到埃及的粮食进口和社会稳定。
尽管美军在沙特和阿联酋也设有军事基地,但这些国家担心卷入战争,害怕成为胡塞武装的报复目标。
因此,他们选择将索马里推到前台,让美军进驻索马里,在更近的距离打击胡塞武装。
而索马里政府为了生存,为了获得外部援助,只能接受这一安排,将自己的国土变成大国博弈的战场。
索马里基地的出现,无疑将对也门战局产生深远影响。
美军获得了一个近距离打击胡塞武装的战略支点,而胡塞武装则面临被彻底封锁和围剿的危险。
未来,也门胡塞武装将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
地区局势又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