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汪曾祺《螺蛳姑娘》:爱要常在,心才时时流淌暖意,青春常驻

星海月浅浅 2024-07-24 17:42:40

文/星海月浅浅原创

今天讲述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螺蛳姑娘》,这是一篇民间故事,很简短,语言很简洁。

故事讲述一个青年男子,家境贫寒,无父无母,孤苦伶仃。他有薄田一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单调,但胜在身体健康,无忧无虑。

有一天,他就在溪中发现一只螺蛳,螺壳五色,比一般的螺蛳,要硕大,要好看,他看了很心动,拿回家养在水缸中,如得宝贝。

AI作图

次日,他去田里劳作,傍晚归来,先看了螺蛳,然后准备做饭,发现锅里已经做好了饭菜,食之美味。

他以为是邻居大婶可怜他,给他做的,特意去道谢。邻居都说不是她们做的。

男子疑惑,之后两天,他劳作回到家,都有热腾腾的饭菜,便想一探究竟。

这天,他特意提前回家,在门缝上偷偷看。他就看到一个姑娘,从螺壳中走出来,皮肤微黑,眉目如画。

姑娘取水准备做饭,男子进门,先是夺走螺壳,又央求姑娘留下。姑娘对他也有好感,就同意与他成婚。

一年后,螺蛳姑娘生下一男孩,一家和和美美。

不过,因有螺蛳姑娘操持家务,男子除了去田间劳作,归家后像大爷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逗弄孩子。螺蛳姑娘没有和男子计较。

有天,男子突然想起螺蛳姑娘的螺壳,就找了出来。他一边逗弄孩子,一边唱道:“丁丁丁,你妈是个螺蛳精!橐橐橐,这是你妈的螺蛳壳!”

螺蛳姑娘在厨房炒菜,听了不高兴,进房里夺回螺壳,回到壳中,倏然消失。男子慌张寻找,再无踪影。

男子从此没了娇妻,精神萎靡,荒废田园,穷困潦倒。

AI作图

最后一句,可以说是故事的评价:人失所爱,易于速老。

人多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才觉得珍贵。拥有的时候,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才想挽回。

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覆水难收,破镜难圆,不会有人一直包容你,等待你回心转意,等待你醒悟。

故事中,男子失去螺蛳姑娘,可儿子还在,他却精神萎靡,失了魂一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没有爱情,还有亲情,可是男子显然没有意识到,结果必然是郁郁而终的。

“人失所爱,易于速老”,我想这个“爱”,不仅仅在于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

爱要常在,心才时时流淌暖意,温暖如春,生命自然会焕发生机,青春常驻。

其实,类似的故事不少。福建有民间故事,讲述的是农民和田螺姑娘的故事。

那个人叫谢端,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天帝对他很同情,又看他勤劳克俭,安分守己,就派神女田螺姑娘下凡去帮他。谢端察觉神女相助,田螺姑娘提前回天上去,留下螺壳给他,可储藏粮食。谢端就凭借自己的勤劳和螺壳的帮助,发家致富,娶妻生子,幸福美满。

还有一些故事,情节更跌宕起伏,农民和田螺姑娘成亲,蚂蟥精来搅局,农民与蚂蟥精斗智斗勇,最终战胜蚂蟥精,夺回田螺姑娘。

AI作图

每一个版本的故事,有各自的精彩。汪先生写的这篇《螺蛳姑娘》,情节上没有特别出彩之处,最特别的地方,在于所用的语言。整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四字句,很有意思。例如:

“忽一日,作田既毕,临溪洗脚,见溪底石上,有一螺蛳,螺体硕大,异于常螺,壳有五色,晶莹可爱,怦然心动,如有所遇。便即携归,养于水缸之中。临睡之前,敲石取火,燃点松明,时往照视。心中欢喜,如得宝贝。”

“又次日,青年男子,仍往作田。归家之后,又见饭菜端整。油煎豆腐,细嫩焦黄;酱姜一碟,香辣开胃。”

“此种田人,既失娇妻,无心作务,田园荒芜,日渐穷困。神情呆滞,面色苍黑。人失所爱,易于速老。”

我们都知道,汪先生喜欢用简洁的短语写作,这篇《螺蛳姑娘》简直就是典范中的典范。

他使用的语言,有点像古文,但又不如古文晦涩难懂。用词简洁,简单易懂,全是常见的字词。语言虽简洁,却生动形象,趣味盎然。这种写法,应该要有一定的文学底蕴,才能把它写出来吧。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