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和李想,抢着学马斯克

源Sight 2025-01-06 19:26:31

文源 | 源Sight

作者 | 王言

“我今天的感觉就是这八个字,叫苦尽甘来,梦想成真。”在前不久的跨年直播中,小米创始人雷军在跨年直播中回忆起过去一年的得与失。而在为小米手机和汽车业务立下新的flag之外,雷军最近一条加码AI业务的消息也引发关注。

据媒体报道,雷军疑似花费千万年薪亲自挖角“95 后天才少女” 罗福莉,后者来自大模型圈当红的 DeepSeek,而且是其旗下开源大模型 DeepSeek-V2 的主要开发者之一。

盯上大模型的科技公司掌门人,不止雷军一个。最近在互联网“重出江湖”的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同样将AI挂在嘴边。

在前不久的2024理想AI Talk上,李想表示,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而自己已经“不想只做一名汽车企业CEO了,要做一名人工智能企业CEO”。

在大模型当道的当下,对于雷军和李想来说,单深耕手机或造车领域,可能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野心了。

01

AI刺激智驾竞赛

早在2023年初,李想就在内部信中表示,希望理想到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

在最近的2024理想AI Talk中,李想继续强调,理想汽车一年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其中接近一半投入到了AI方面,包括自主研发的端到端和VLM(Vision Language Model视觉语言模型)的基座模型等。

按照李想的设想,其最终的目的是将汽车打造为“家庭成员”——人类不需要下达指令,汽车就可以自主做出决策,即扮演“硅基家人”的身份。

“理想汽车的使命是创造移动的家,创造幸福的家,所以我称之为硅基家人,就是我不需要再给它任何的指示了,我也不需要给它分配任务了,它就是我们的家庭成员,甚至是家庭重要的组织者,它不但了解我,它还了解我的孩子,了解我身边的朋友。”李想说。

作为新势力车企当中发力较晚的品牌,借势AI大模型,理想一直在智能驾驶上下猛药。

2024年,理想开始无图NOA的研发,7月全量推送;2024年10月,理想宣布全新一代双系统智驾方案端到端+VLM全量推送;11月,理想汽车推送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在12月底,理想汽车宣布高速城市全场景升级端到端+VLM。

如果单纯以功利的心态看,发力智能驾驶,无疑对理想卖车打下一针鸡血。

前不久,理想曾给出一组数据——2024年2月,理想汽车AD Max的交付量占比只到20%左右,下半年超过了50%。

据了解,传统的智能驾驶系统通常由多个独立模块组成,如感知模块负责识别道路、车辆、行人等,决策模块根据感知结果制定行驶策略,控制模块将决策转化为车辆的实际操作(如加速、刹车、转向等)。这些模块之间需要进行复杂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并且每个模块都需要单独设计和优化。

而端到端智能驾驶系统则试图简化这个过程,直接利用深度学习等技术,让模型从原始的传感器数据(如摄像头图像、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毫米波雷达数据等)学习到如何直接输出车辆的控制指令。

简单来说,智驾系统融入AI大模型技术后,可以通过大量的、不同场景的人工驾驶视频片段进行学习,并自主归纳总结出一套基于人类经验的驾驶方法。

此后,随着特斯拉、华为、小鹏等车企端到端方案的不断“实装”和出圈,车企在智驾赛道的竞争变得白热化。

在这一趋势下,小米自然也将端到端提上日程。去年12月31日,小米汽车宣布,“车位到车位”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先锋版已开始推送,支持车辆自动驶出车位、到达目的地自动开启寻位泊车等功能。

在与大模型密切相关的人才、算力等方面,小米也一直在不断加码。除了雷军亲身下场高薪抢人之外,小米还开始发力算力层面。去年12月,有媒体爆料称,小米正在着手搭建自己的GPU万卡集群。

AI时代的到来,对同时兼顾手机和汽车业务的小米来说,在大模型提前布局的意义,可能会大过其他手机厂商。

02

与马斯克殊途同归

去年5月,马斯克创办的大模型公司“xAI”完成了60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达到240亿美元。让当时成立不满一年的xAI迅速成为全球AI第二大独角兽。

特斯拉对于马斯克的AI业务来说,一直是一个重要抓手。

2022年,特斯拉自动驾驶部门就曾向马斯克提出建议,可以为汽车量身打造一个类似于ChatGPT系统,以此规划汽车的最佳路径;2023年11月,xAI正式发布开源大模型Grok-1时,马斯克便计划将其接入特斯拉汽车。

不过,特斯拉只是马斯克通过AI追梦的“工具”之一。在谈到AI的主要应用场景时,马斯克曾表示,自动驾驶汽车和通用类人机器人都将是其中的关键。

“一旦我们拥有这些类人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实际上就能制造任何东西。从理论上讲,如果人形机器人能够智能地工作,并且数量不受限制,经济的规模就没有实际的限制。”马斯克说。

2022年,特斯拉在AI Day推出擎天柱机器人,按照规划,这款人形机器人将被用于执行一些重复性高和危险性大的工作。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了最新的擎天机器人的日常视频,展示了该机器人可以完成上下坡等平衡性测试。

而在机器人面市后,马斯克开始不断对外“画饼”——未来特斯拉总市值将达到目前苹果的10倍,超过30万亿美元,而擎天柱机器人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和马斯克一样,造车也快成了李想和雷军的“副业”。

在上述访谈会中,李想表示,理想在未来一定会涉足人形机器人行业,“做机器人的概率是100%”。但他也表示,目前并不是开发人形机器人的节点,而是需要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李想认为,理想明年的目标是要在中国的空间智能领域成为第一,在语言智能、大语言模型方面,以及所提供的服务方面进入到前三,“理想会根据相应要求训练算力,我们要真正和头部企业竞争,而不只是在汽车行业里作比较”。

不同于李想当前只是将机器人作为一项规划中的业务,小米已经早早涉足机器人业务。

自2023年开始,小米在机器人上的动作就异常频繁,先是成立小米机器人公司,后又在亦庄建设北京市首个通用仿人机器人整机产品研发、制造和应用示范项目,并计划投资20亿元。

03

AI比造车更性感

一直有说法称,马斯克通过特斯拉身上赚的钱,都倒贴给了SpaceX,用以实现它追逐火星梦的梦想。但必须指出的是,造车之外,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航空业务,也为特斯拉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近年来,不论是在业绩增速,还是股价、市值等方面,特斯拉在汽车行业能够一骑绝尘的重要原因,是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不仅仅把特斯拉当成是一家硬件公司,而是一家科技公司,甚至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而从当前的竞争环境看,特斯拉显然还有加码AI等新兴业务的理由。

迎面而来的是汽车业务面临的巨大增长压力。2024年全年,特斯拉共计生产177.34万辆,交付178.92万辆,较2023年181万辆的交付量下降1.1%。这是特斯拉自2015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销量同比下滑。

在中国,特斯拉2024年销售65.7万辆,同比增长8.8%,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其优势逐渐被其他国产品牌蚕食。

在此情况下,马斯克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维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另一方面满足投资者对特斯拉人工智能公司这一定位的期待。

雷军和李想同时把目光瞄准AI,也各有各的算盘。

尽管理想稳坐新势力销量榜首,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超过50万辆,但近两年其“套娃式”产品模式,以及纯电产品Mega销量的乏力,一直备受诟病。

与此同时,在电车都想“装上油箱“的当下,增程赛道内卷加剧,而在纯电新品前景未卜的情况下,主打智能化无疑是理想突围的最佳路线。

在回顾创业经历时,李想表示,自己当时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选了一个非常垂直的领域,“虽然做得很好,但某种程度上你可能为了一棵树,错过了一个森林”。

而AI似乎就是李想瞄准的森林。李想计划,在智能汽车方面,要在3年以内,实现100%自动驾驶。而被问及如果在客观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理想是否会成为苹果这样的公司时,李想的回答:“一定会的。”

如今,在手机行业,苹果、华为、OPPO、vivo等厂商已经早早押注AI的情况下,对于一直想证明自己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而非只是硬件公司的小米而言,AI大模型业务,不仅能为其带来软件服务的加成,也能拉动IoT板块,甚至进一步赋能“人车家生态”。

走马斯克的路,也时刻考验着后继者自身的财力。

据报道,微软和OpenAI计划2028年时要投入超1000亿美元打造一个数据中心项目。而李想也曾指出,想要完成3年以内实现100%自动驾驶的目标,需要有足够多的钱去招募最顶级的人才,以及购买足够的算力;掌握VLA(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的能力;还要有500万辆以上的汽车跑在路上。

可以预见的是,AI的竞技赛,可能会进化成只有巨头打得起的军备赛。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0 阅读:43
源Sight

源Sight

关注互联网前沿生态和新兴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