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新网原创】
商用车寄予希望的3月销量最终还是没有达到预期,随着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3月产销数据,从商用车的表现来看未如预期,而且3月的销量很关键,它反映了市场大势,基本上决定了上半年的情况。
1、2月份通常是中国农历新年所在,1、2月份的销量基本说明不了问题,无论高低,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年底车企冲量压库和春节长假的影响,中国人讲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啥事年后再说”,在这个时间节点国人独有的“松弛感”,让1、2月份的数据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市场的状况,到底用户购车意愿如何、运输市场有无真正启动,3月的产销数据才能说明问题。
遗憾的是没有。
市场在回暖,但是太慢了
用中汽协的话来说,商用车市场呈现回暖趋势,有别于此前的低迷状态。这源于环比增,但同比降。3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3.1万辆和44.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35.8%和42.8%,同比分别下降1.4%和2.4%,一季度,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8万辆和1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和1.8%。其中,天然气商用车销量6.5万辆,同比增长0.02%。

看着是不是还不错?事实上,同比增长里头更多来自于出口,而且客车好于卡车。今年一季度,商用车国内销量80.9万辆,同比下降1.2%;商用车出口24.2万辆,同比增长13.1%。出口市场表现好于国内。可以说,如果没有海外市场的带动,一季度商用车整体销量的表现会更差。
所以从3月的数据来看,难言商用车市场好起来,只能说回暖,但同比去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就意味着市场仍然低迷,用户观望情绪浓厚,如无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和外部刺激(投资、消费),上半年商用车市场将难言会有太大起色,这对于本就艰难度日、一潭死水的现状而言,可不是啥好消息。
目前来看,基建等工程、大项目尚未启动,内需不旺,物流业也难言乐观,来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3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1.5%,较2月上升2.2个百分点,中物联称指数重回扩张区间,供应链上下游加快恢复,产业需求有序释放,但该指数基本跟去年7、8月份相当。

细分有机会,且看如何把握
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毕竟存量市场放在这里,就意味着一定会有换购的需求,能否抓住一些细分市场的机会,考验着各企业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资源的合理前置。同时尽管遭遇美国的关税战、贸易战,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但是商用车出口从来都在更广阔的亚非拉和欧洲地区,正如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说的: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据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了解,各企业都加大了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去拓展东南亚、中东和拉美地区。
还有一点,想必所有车企也都看到了,那就是新能源。新能源重卡一季度销量预计突破2.5万台,中汽协的行业数据显示,3月,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7万辆,环比增长67.9%,同比增长43%。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销量比例为19.9%。另外,本月新能源商用车出口0.9万辆,环比增长33.6%,同比增长3.1倍。
新能源卡车,毫无疑问,已经成为继客车、乘用车后的第三波浪潮,也是商用车的主力军,怎么在拐点/转折点已至的关口抓住新能源卡车的机遇,这是摆在所有商用车企业面前的课题,能否答好,不仅关系着今年甚至未来3~5年的成绩。而且,新能源的机会不仅是国内,海外也有,比如东南亚、欧洲等,需要企业提早培育,把正在萌芽的市场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