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鹤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示范区专场,媒体记者围绕示范区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提问。
中共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委副书记岳保臣就示范区在打造产业新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上采取的措施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示范区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为引领,以新兴产业培育实现换道领跑,产业发展载体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十年的努力,示范区产业发展进入加速赛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持续加快。
产业成链、集群发展,构筑产业生态新体系。
示范区锚定产业发展新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打造产业集群为目标,贯通融合上下游,实现了供应、资金、产业、人才、创新等五大链条多链同频共振。
项目为王,创新驱动,积蓄经济发展新动能。
秉持“抓产业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抓谋划、重创新、促开工、抢进度,落实“五位一体”服务机制,实施“八个一”组合拳推进机制,成立15个项目服务专班,通过“甘特图”、“红黄绿灯”等一系列要素保障措施,让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再掀新热潮,全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示范区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优化边建设、边招商、边投产、边运营的“四边”新模式,市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方阵,十年间新增工业厂房面积近200万平方米。
管服结合,注重实效,厚培产业发展沃土。
近年来,示范区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建设营商环境监督联络站,在全市率先设立“办不成事”交办岗。在全省率先实施“智慧政务+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建立“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站”,推行“四零四不四办”智能服务,被评为全市优秀改革案例。启动“掌上助企”线上智能服务,累计解决富士康用工、耕德电子投产配套等各类问题586个。运用“加减乘除”法,提升审批服务“质、效、能”,把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着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最优环境。
中共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委委员、淇水湾街道党工委书记许光辉就示范区乡村建设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年来,示范区工管委积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等重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体规划布局,推动乡村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城乡统筹规划
编制了村庄布局规划,制定“五村一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靳庄村休闲度假综合体规划、中国农业公园4A级景区创建规划等专项规划,推动乡村和城市合理布局,融合互动发展。
◆坚持重点区域布局
规划2条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2条森林乡村示范带、1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率先建设了五星支部姬庄、森林乡村贯子、休闲度假靳庄、农业公园片区等村韵品牌,打造乡村振兴样板区。
◆坚持全域梯次推进
将辖区村庄划分为城市社区类、城郊融合类、整治改善类三类;规划由“乱变净”到“净变美”再到“美变富”的长周期路线图,确保所有村庄梯次提升。
一体建设服务,推动乡村建设实现高质量。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持续开展“六清六乱”行动,累计清理垃圾1563处、拆除违建108处,清理残垣断壁180处、治理坑塘23个 ;“一宅变四园”整治闲置空心院260座,村内环境旧貌换新颜。
◆实施乡村绿化专项行动
栽植景观苗木18万株、果树苗木5万株,建设提升绿色廊道20余公里,打造微景观35处,擦亮乡村生态底色。
◆实施基础设施专项行动
新增天然气管道铺设1.1万米,小巷、次街道硬化完成8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环境保护、传统美德展示等主题墙画6000余平方米。
◆实施乡村风貌专项行动
打造孝道姬庄、红色冯庄等一系列文化村庄;石佛寺、贯子等6个村主街建设改造已全部完工;打造手绘浮雕壁画、木雕廊架等点位121个,引入特色文化场所48处,乡村风貌实现内涵、颜值双提升。
一体机制保障,推动乡村建设显现新成效。
◆建立组织推动保障
成立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推进会。区办村三级书记责任上肩、上下联动,构建乡村建设多方联动的推动格局。
◆做好资金支持保障
建立了政策支持、财政奖补、街道统筹、村内自筹和村民适度分担的“五位一体”投入保障机制;同时积极用好PPP(3P)项目资金,保障乡村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推动全民参与保障
实行农村人居环境“红黑旗”流动制度;街道级“星级文明户”挂牌300余户,村级“星级文明户”挂牌率达70%,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落实督导推进保障
成立4个督导组实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观摩”机制,切实推动工作高效推进落实。
中共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副主任程宏杰就示范区城市建设发展回答了记者提问。
2012年省委省政府批复成立示范区以来,示范区完善城市配套服务、提升城市住房品质、厚植景观生态底色、优化城市路网系统,辖区建成区面积已达到14平方公里,已建成建筑的建筑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建管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已建成并投用7所公立中小学、1所全科医院、2条商业示范街区、3个大型商业综合体。11万伏的古城变电站及配套电力管廊,610公里的雨污水、通讯、供暖等城市配套服务管网均建成投用,辖区用电需求得到全面保障,雨污水实现全面分流、5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
◆住房品质不断提升。
坚持既抓质量又重品质,辖区以东润如园、未来天境为代表的一批高品质住宅小区,不断刷新全市住宅品质上线,以建业、名门、远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性价比住宅小区,不同程度满足了群众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以淇河保护作为生态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实施分级管控、分类实施,重点启动了淇河全线防渗治漏工程,着力打造了淇奥翠境园、淇水樱华园、朝歌文化园、淇水关植物园等主题生态公园,形成了“一湾清水穿城过、六园一岛如画卷、鹤舞樱飞满城花”的生态格局。目前,辖区生态绿化景观达26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50.62%。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6.38平方米。
◆路网体系日渐优化。
先后建设完成3座桥梁工程,80余公里市政道路,10.1公里慢行、骑行系统,24处公交港湾和2座城市驿站。截至目前,辖区主次干道已全面建成,淇河南北和高速高铁东西已实现全面贯通。
关于未来的展望方面:
示范区作为鹤壁主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将突出城河一体、城景融合的核心特征,建设高品质的淇河功能景观带,激发滨河城市活力,串联城市板块和城市活力片区。同时,坚持城市公园化、街道景观化,通过建设“小、精、专、特”的城市公园、街头绿地来提质人居环境,打造高品质现代精致滨河城。另一方面,坚持产城人的发展逻辑,以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新兴服务业为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并依托现有产业基础,组建职居高度平衡,功能高度复合的产业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产业生态融合城。
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副主任唐海军就示范区教育事业发展、适龄学生就学回答了记者提问。
示范区扎实做好教育工作,累计财政投入教育经费两亿两千多万元,年均增长率26.26%,高标准建设一批中小学校,让适龄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
◆科学规划,全域覆盖。
示范区总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直管区域40平方公里。依据市、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规划,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方便就近的原则,规划中小学28所。从目前学校布局规划来看,已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的全覆盖。全区在校生已从承接时的1300多人增加到15000多人,增长了近12倍,满足了辖区群众就近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高标建设,保障需求。
近年来,按照省一流标准建设致远中小学、明志中小学、辅仁中小学等城区学校,杨子河中心小学、石佛寺中心小学等农村小学,推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截至目前,示范区共28所学校。其中:幼儿园12所,小学9所,初中4所,高中2所,在建1所。十四五期间,示范区共规划建设小学3所、中学2所、公立幼儿园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9所。
◆加强管理,创新特色。
示范区以培育“名教师”、培养“名校长”、创建“名学校”为抓手,建设“青年教师启航、骨干教师领航、名优教师远航”的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着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示范区公办学校市级数字校园达标率100%,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占比80%。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踏上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省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省培计划’--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样板示范区”“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单位”“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市双减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教育先进区打造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