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去了浙江衢州,通过参观游览南孔宗庙,对于衢州这座“东南阙里,南孔圣地”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对孔氏南宗、北宗的发展变迁也有了一些认识。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孔氏南渡的故事。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北上,北宋灭亡。而在曲阜的孔子第48代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为了保护家族的血脉和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毅然决定率领部分族人追随宋高宗赵构南渡。

此行他携带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吴道子所绘的“先圣遗像”以及宋政和年间所赐的铜印等传家宝,一路辗转抵达临安(今杭州),随后被赐家衢州。自此,衢州成为了孔氏南宗的故乡。

孔端友定居衢州后,将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置于衢州孔庙思鲁阁上供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在此度过了27代860多年。所以说,楷木像在流传中也成为孔氏家族传承的传家宝。

有一个传说很值得大家了解一下,就是这对楷木像相传是由孔子弟子子贡在为孔子守孝期间亲自雕刻。也有一种说法认为,从雕刻技法看这对楷木像是宋代雕刻。但无论是子贡所刻,还是宋代所刻,这对楷木像的的确确是有千年历史,是孔子及其夫人最接近历史的模样。

这里图片所展示的楷木像,是收藏在衢州儒学馆里的复制品,其中孔子像高37.2厘米,头戴平顶巾,两眼外突,鼻高大,下垂三绺胡须,身穿宽袖长袍,双手合抱。孔子夫人像高41.2厘米,头挽高髻,身穿圆领长袍,双手合抱于袖内。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防止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落入日本人手中,南宗孔子后人、奉祀官孔繁豪找到能工巧匠仿制了一对赝品,他将真像藏起来,而携带赝品躲避到龙泉、庆元等地。抗战胜利后,孔子后人烧毁赝品,重新请回楷木真像。

1960年,曲阜孔氏计划举行祭祖大典,于是曲阜孔氏向南孔家族借用孔子夫妇楷木像。南孔家族经过讨论,出于同为孔子后裔,最终同意借出。但大典结束后,曲阜孔氏未归还真像,而是给了南孔一对复制品。当时,曲阜孔氏北宗认为楷木像留在曲阜更有利于守护和传承,但这种做法南孔家族并不认可。

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之所以成为孔氏家族最重要的祭祀物品,更重要的是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传承,今天几乎所有的孔子塑像都是按照楷木像的原型雕刻塑造。

楷木像由北到南,最终回到北方的曲阜,是一种回归也是一种传承,但对于南宗的确不太公平,就像今天,绝大多数的人只知道曲阜,无人知道衢州这个南孔圣地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