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的主流认知中,我们自幼便被灌输着一种观念:要努力上学,获取高学历,从而能够在未来谋取一份令人羡慕的、高薪且轻松的工作。仿佛上学成为了摆脱平凡、走向成功的唯一可靠途径。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摒弃表面的浮华,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便会发现一个朴实而深刻的事实:你本来就是打工的,只是恰巧上了几年学而已。
上学,毋庸置疑,是我们人生中一段极其重要的旅程。它为我们开启了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得以领略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它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使我们能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深入分析和理性判断;它赋予了我们语言和文字的力量,让我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学的最终目的并非仅仅是为了让我们逃避“打工”的宿命。
打工,这个词汇在许多人的眼中,或许带有一丝无奈和卑微的色彩。但实际上,它所代表的是一种参与社会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并以此换取生活资源的行为。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在高楼大厦中的白领精英,还是在街头巷尾的小商小贩;无论是在科研实验室里的科学家,还是在建筑工地上的工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打工”。
比如,我们熟知的董明珠,她从基层销售人员做起,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成为了格力电器的领军人物。她的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学历,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的不断拼搏和积累。还有顺丰快递的创始人王卫,他早年在快递行业摸爬滚打,从最基础的快递配送工作做起,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打造出了如今庞大的顺丰帝国。
那些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确实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了丰富的色彩。我们在书本中汲取了前人的经验,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进行思想的碰撞,在校园的各种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然而,这些经历更多的是在塑造我们的内在品质,培养我们的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技巧,让我们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遵循规则、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无法逃避在社会中扮演“打工者”的角色。
不妨看看现实中的各种职业场景: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在医院的病房中日夜奋战,为患者的健康付出辛勤的努力。就像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抗疫一线,他们是在为社会的健康“打工”;辛勤耕耘的教师,在校园的讲台上默默奉献,将知识的火种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学子。乡村教师支月英,几十年坚守在偏远山区,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明灯;勤劳的工人,在工厂的生产线上专注操作,制造出各种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才华横溢的程序员,在电脑屏幕前敲下一行行代码,为数字世界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他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无论其学历高低,无论其工作环境优劣,都是在通过自己的劳动为社会的繁荣进步贡献力量。
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本来就是打工的这一本质时,便能以更加平和、务实的心态去面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拥有高学历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头上的“光环”而眼高手低,不屑于从事基层工作或面对实际问题;学历相对较低的人,也不会因为自感起点较低而自暴自弃,放弃对提升自我和追求进步的渴望。因为我们明白,无论是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对着电脑屏幕,还是在嘈杂闷热的车间里操作着机器设备,都是在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为了生活的美好而努力奋斗。
上学给予我们的,是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展以及思维方式的优化,但真正的成长和宝贵的人生经验,往往来自于在打工实践中的摸爬滚打。每一份工作,无论看似平凡还是显赫,都蕴含着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值得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认真对待。
所以,不要让学历成为束缚我们手脚的枷锁,也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轻视任何一份看似平凡的工作。因为我们本来就是打工的,而上学只是让我们在这条充满艰辛与希望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的一段宝贵经历。让我们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工作,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感觉你说的不对但是又无力反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