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养殖中的羽毛收集增收
在鸵鸟养殖这个领域,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鸵鸟这种动物啊,它体型巨大,在动物养殖中可是很有特点的呢。它长得高高大大的,腿又长又有力,跑起来那速度相当快。而且啊,鸵鸟的羽毛特别有价值。这里说的价值不仅仅是观赏价值,更多的是在商业方面的价值。比如说,鸵鸟羽毛可以用来制作高档的工艺品,像鸵鸟羽毛扇,那一把把精致的羽毛扇拿在手里,扇动起来轻柔又有风度;还能用于装饰一些高级的服饰,给衣服增添一种独特而华贵的气质。
咱们今天就来说说鸵鸟养殖场里一个很容易被忽视却很赚钱的副业——羽毛收集。你知道吗?鸵鸟羽毛的收集是有个时间窗的,特别是鸵鸟自然脱落羽毛的季节,在这个时期集中收集羽毛,对鸵鸟养殖场来说,就像是打开了一座小金山。有数据显示,在这个羽毛收集的最佳时间段,如果管理得当,鸵鸟养殖场每个月仅靠羽毛收集这一项就能增收超两千元呢。
很多人可能觉得鸵鸟养殖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毕竟鸵鸟体型大,肉和皮都有很高的价值。可实际上,在鸵鸟养殖过程中有不少痛点。就像鸵鸟肉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是市场上对于鸵鸟肉的消费群体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要想扩大销售渠道不是那么容易。而且鸵鸟皮虽然可用于制作高档皮革制品,但是其加工处理的技术门槛比较高,要是处理不好,那皮革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这时候,鸵鸟羽毛收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比如说,在我老家那边的一个鸵鸟养殖场,有个李老板。这个养殖场在北方的一个平原地区,那里地形开阔平坦。李老板刚开始养殖鸵鸟的时候,就和大多数人一样,只专注于鸵鸟的饲养管理、肉和皮的销售,对鸵鸟羽毛的收集没太当回事儿。他觉得那些羽毛自然而然掉了就行,也没专门安排人去收集,掉在地上的羽毛收集起来多麻烦啊,还不值几个钱。
可是有一次,他去南方参加一个农业展会,在展会上他看到有个鸵鸟养殖企业把鸵鸟羽毛做成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工艺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他就特别纳闷,心里想啊:“我们这鸵鸟掉毛的时候那些羽毛不也都扔了吗?为啥人家能靠羽毛赚这么多钱呢?”回来之后,他就开始重视鸵鸟羽毛的收集了。
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呢。北方的气候比较干冷,鸵鸟的羽毛掉落时间不像南方那么有规律。南方的湿热气候下,鸵鸟羽毛脱落相对比较集中,而北方的气候变化比较大,有时候一场大风就能让鸵鸟毛大面积脱落,有时候又很久都没有几根毛掉。而且鸵鸟在家的时候和在散养场地里的羽毛脱落情况也不一样。在家里散养的鸵鸟,羽毛脱落可能会更分散,养殖场的鸵鸟如果饲养密度大,羽毛掉在地上也不好收集,要是直接清扫掉又太浪费了。
但是李老板没有放弃,他根据鸵鸟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的羽毛脱落情况做了详细的记录。经过一年的摸索,他发现鸵鸟在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这两个时间段,羽毛自然脱落的情况比较集中。而且鸵鸟在不同的养殖场景下,羽毛生长和脱落也有差异。比如说,养殖场的鸵鸟因为饲养密度相对较大,它们之间会有一定的活动竞争,这时候鸵鸟的羽毛会更容易受到摩擦而脱落;而在散养区域,鸵鸟活动空间大,羽毛相对健康,脱落的羽毛质量更好,更适合用来制作高档产品。
李老板还发现啊,不同品种的绿植对鸵鸟羽毛的影响也不一样。像绿萝这种常见的绿植,它比较怕干,需要经常浇水,而且绿萝周围的环境比较潮湿,鸵鸟如果经常在绿萝附近活动,羽毛可能会有一股淡淡的潮气,不利于羽毛的保存。像吊兰呢,它比较耐阴,周围的环境相对比较温和,鸵鸟在吊兰区域活动后的羽毛质量就相对好一些。还有文竹,文竹比较纤细,鸵鸟不太会去破坏它的生长环境,而且文竹周围的空气湿度比较适中,鸵鸟在这个区域的羽毛既不会太干也不会太潮。对比之下,芦荟这种带刺的绿植就不一样了,鸵鸟不太愿意靠近芦荟,在芦荟周围的鸵鸟羽毛相对比较干净,很少有被带刺植物勾到的杂毛。再比如说龟背竹,龟背竹的叶子比较大,鸵鸟在龟背竹下面活动时,龟背竹的大叶子能给鸵鸟提供一定的遮荫,鸵鸟的羽毛在这个环境下的色泽会比较好,适合做一些需要高颜值羽毛的产品,像鸵鸟羽毛装饰的工艺品画等。
李老板根据这些发现,调整了鸵鸟养殖场的布局。他专门划分了一个散养区域,在这个区域种上了吊兰、文竹和龟背竹等适合鸵鸟活动的绿植。然后他在羽毛自然脱落比较集中的季节,安排了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周集中收集两三次羽毛。刚开始收集的羽毛可能有些还不是很完美,但是经过李老板不断摸索整理的方法,把羽毛分类,不同质量的羽毛用于不同的产品制作。
南方的鸵鸟养殖场呢,情况又有些不同。我有个网友在南方的一个山区经营鸵鸟养殖场。南方的山区地形起伏比较大,空气比较潮湿。他们那里的鸵鸟养殖场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收集羽毛。因为南方的鸵鸟羽毛脱落相对集中在某个时间段,而且环境比较湿热,鸵鸟掉毛的时候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羽毛容易滋生细菌。这个网友就采用了比较频繁的收集方式,几乎每天都安排人简单巡查收集一次,然后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收集整理。
南北地域差异还体现在养殖规模上。北方的鸵鸟养殖场一般规模比较大,养殖的鸵鸟数量多,羽毛收集的工作量也大。所以他们在收集羽毛的时候,会更多地借助一些工具和机械,以提高效率。而南方的鸵鸟养殖场规模相对小一些,更注重精细化操作,比如在羽毛的初步处理上会更细致,确保每一根羽毛的品质都能达到较高水平。
像李老板在北方的鸵鸟养殖场,一年下来,通过精心管理鸵鸟羽毛收集这一块,除了鸵鸟肉、皮正常销售带来的收益,光羽毛收集每个月平均就能增收两千多元。按照这样算下来,一年就是两万多元呢。如果养殖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个收入还会大幅增加。而且随着人们对鸵鸟羽毛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鸵鸟羽毛的市场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那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在其他养殖动物身上,有没有类似鸵鸟羽毛这种容易被忽视但又蕴含巨大商业价值的副产品呢?这是一个很值得大家去讨论的问题,说不定能让更多的养殖户找到新的增收途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