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中日战争

慷慨高歌 2020-04-01 21:40:08

中国幅员辽阔 ,同时也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历史上,我国曾多次与邻国之间发生战争,而其中,在不同时代同我国进行过战争的邻国就是日本。

中日之间,一直是处于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之中。中日两国在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战争,这四次战争都对两个国家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白江口之战

时间: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投入兵力:倭军(约四万二千人,有战船一千余艘)、百济军约五千人;唐军(约一万三千人,战船一百七十艘 ),新罗军五千人。

双方损失:倭军一万人,唐军一千人,新罗、百济不详。

战争过程:

公元661年正月日本齐名天皇和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亲赴九州岛,欲统兵渡海西征,但齐明天皇于当年七月病死,出征计划也被迫推迟。

八月,天智天皇令先遣部队及辎重渡海,九月,五千日军护送百济丰璋王子归国即位。次年正月,日本向百济赠送大批物资,同年五月,日本将军率舟师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则"修缮兵甲、各具船舶、储设军粮",随时准备渡海作战。到了公元663年三月,日本又增兵两万七千人,至此,惨烈的白村江海战逐渐拉开了序幕。

公元663年八月十七日,唐将刘仁愿、孙仁师与新罗王率陆军团团围住周留城。唐将刘仁轨、杜爽与百济降将扶余隆则带领战船一百七十艘列阵白村江口。八月二十七日,日本援军10000余人,分乘战船千艘,与唐朝水军不期而遇。结果,刘仁轨指挥唐军"左右夹船绕战",巧施包抄合击之术,致使日军"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

《旧唐书·刘仁轨传》史载:"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白村江战败后,日本天智天皇深恐唐朝与新罗军队进攻日本本土,便耗费巨资构建了四道防线。

为了保险,又于667年,将日本的都城从飞鸟迁至近江大津宫,然而,唐朝和新罗的军队并没有乘胜进军日本本土。

战争影响:白江口一战奠定了唐朝东亚霸主的地位,唐朝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而新罗王朝取得了在朝鲜半岛的领导权,最终消灭了百济,统一了朝鲜半岛;倭寇惨败,变相促成了国内律令制建设,并改国名为日本,并从此不断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

二、万历援朝战争

时间:1592年4月—1593年7月(第一次),1597年2月—1598年12月(第二次)

投入兵力:明朝(4万人),朝鲜无统计 ,日本(16万)【 第一次】;明朝(4万-8万),朝鲜无统计,日本(14万)【第二次】

双方损失:明朝两次伤亡3-6万,日本10多万,朝鲜无统计

战争过程:

万历朝鲜战争,一场四百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战争。发动战争的丰臣秀吉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代枭雄。十六世纪末,丰臣秀吉终结了日本长期割据的战国时代,统一了全日本。万历二十年(1592 年),丰臣秀吉正式发布命令,以9个军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入侵朝鲜。

日军先头部队是小西行长率领的第一军,共计一万八千余人,分乘三百五十艘舰船。四月十二日,在渡过对马海峡后,于翌日凌晨抢摊登陆成功,以古代"闪电战"的方式突袭釜山朝鲜守军,迅速攻下了釜山。朝鲜海防重镇釜山、东莱、梁山等地短短四日之内相继陷落。其余沿海守军兵败如山倒,朝鲜的海防线迅速崩溃。

在援朝抗倭战争中日军所用的“关船”

在援朝抗倭战争中明朝联军所用的“龟船”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极大的地震动了明朝,明廷上下就是否应出兵援助朝鲜,争论不休。此前一直不出来的万历皇帝却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一锤定音:宜速救援! 明朝很快就从全国范围调集了四万精锐。这支军队的主要构成如下: 关宁铁骑1万,宣府、大同各选精骑八千,蓟镇、保定各选精锐步兵五5千,江浙步兵三千。

四川副总兵刘綎率川军五千,调陕西总兵李如松 (名将李成梁之子)入辽,为东征提督。当时战况十分惨烈,明军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石击中,仍然挺立不退。年近花甲的老将吴惟忠,胸部中弹,犹自大呼督战。李如松的坐骑被日军火绳枪手击毙,李如柏的头盔也中弹,但兄弟二人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主将如此奋勇,士卒更是勇猛向前。平壤一役重创日军,李如松也凭此成就威名。

接连的惨败,使得远在京都的丰臣秀吉十分郁闷,内外交困的丰臣秀吉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郁郁而终。而丰臣秀吉的死,给日本撤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口,日军最终于十一月十五日(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全线撤军。

战争影响:明朝虽然取得了胜利,维持了在东北亚的霸主地位,但东北边防实力受到很大影响,间接给之后后金(清朝)崛起创造了有利条件,50余年后,明朝灭亡;朝鲜经历了从灭国到复国,死伤无数,实力大减,先于明朝臣服于后金;日本局势改变,丰臣秀吉死亡,德川家康在内战中消灭反对势力取得胜利,开创了德川幕府统治。

三、甲午战争

时间: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投入兵力:清军63万,日军24万

双方损失:清军阵亡31000余人,失踪无算;日军死伤13000余人,1000余人阵亡。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的,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由于清军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下令全军撤退,在六天之内,清军狂奔了五百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了朝鲜全境。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 ,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

此战北洋舰队10舰中 ,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已移至辽东半岛进行,分为鸭绿江防卫战和金玈之战。鸭绿江防卫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在不到三天内,清朝近三万重兵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日本占领旅顺后发动的的“旅顺大屠杀”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随着清军节节败退,在清廷内部,主和派已占上风,大肆进行投降活动,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根据地,从此北洋门户洞开。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在此阶段中,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即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此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二十六艘。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洋员和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等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辽东之战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李鸿章赴马关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谈判

战争影响:甲午战败,这是清朝全方位腐败落后的集中体现,也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败给蕞尔小国的日本,国内有识之士认为这是千古耻辱,民族资产阶级嫌弃了改良救国运动;朝鲜获得独立建立大韩帝国,但实质上被日本控制,最终于1910年被日本吞并;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四、抗日战争

时间: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投入兵力:中国500余万,日本400余万

双方损失: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日军伤亡130余万

战争过程: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党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争影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付出的代价惨重,但意义深远。作为战胜国,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成为五大国之一,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经济实力获得腾飞,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作为战败国,废除了军国主义,并受到美国的操控。但日本政府对侵华战争反思不足,在历史问题上和中国有极大矛盾。

即使是战败国,日本海军实力也不容小觑

这就是中日历史上进行过四场战争,而除了日本主动入侵大陆外,元朝时期也曾派遣军队渡海远征日本,但因为不熟水文等原因无为而终。总的来说,日本这个国家自诩为中华文化的真正“继承者”,认为中国文化自宋以后就断层,而自己也有资格问鼎华夏九州,因此多次入侵中国从而在大陆占据立足点。虽然二战日本战败,但其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崛起,已经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由于军国主义在战后并没有彻底清算,且受限于国家规模及资源,未来不排除日本将再次燃起狼烟,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防这个看起来既礼貌有和善的"友邻",毕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0 阅读: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