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导弹性能不佳!脱靶率很高,俄制导弹如何苦了空军?

科技扒一扒防务 2025-04-16 10:13:37

1990年代台海危机期间,面对海峡对岸密布的防空网络,中国以每枚千万级的天价从俄罗斯引进Kh-31P反辐射导弹。这个被包装成"防空系统终结者"的利器,却在实弹测试中暴露惊天缺陷——当歼-8III战机以100米超低空突防姿态发射时,导弹射程骤降至10公里,这个距离甚至不够飞越金门海峡。

俄方技术资料宣称的110公里超视距打击能力,实则为万米高空理想状态下的理论数据。更致命的是,这款重达600公斤的庞然大物要求载机保持3马赫极速才能激活冲压发动机,而当时中国主力战机的最大速度仅为2.2马赫。军工人士回忆:"这相当于买辆跑车却要先用火箭助推才能启动引擎。"

Kh-31P的雷达导引系统堪称"被动艺术"的极致体现:其无源引导头必须等待敌方雷达开机才能锁定目标,这种"先挨打再反击"的逻辑,在台军密集爱国者-2"与"天弓-3"的背景下形同自杀。更讽刺的是,俄方吹嘘的模块化导引头需返厂更换,所谓三种频段选择在实战中沦为纸上谈兵。

速度与重量的双重枷锁更显荒诞:为达到冲压发动机1.8马赫的启动阈值,飞行员不得不在发射前进行死亡冲刺。这种战术动作不仅暴露战机位置,还使载机成为防空导弹的活靶。军事专家模拟推演显示,在台海想定战场环境下,Kh-31P载机的战损率高达73%。

面对价值数亿的军购烂账,中国电科14所开启"争气弹"工程。2011年曝光的鹰击-91,将雷达频段感知范围从俄-4GHz拓展至2-18GHz全频谱覆盖,相当于从"色盲镜"升级为"电子鹰眼"。其新型主动/被动复合制导系统,甚至能在敌方雷达关机后持续追踪120秒。

通过燃料配方革新与弹体减阻设计,导弹射程实现从110公里到150公里的跨越。更革命性的是,中国创造性开发出反舰衍生型号,使该平台兼具"防空压制"与"舰船猎杀"双重职能。2016年南海对峙期间,挂载改进型导弹的歼轰-7A机组,曾对某国航母编队实施模拟攻击演练。

尽管性能大幅提升,鹰击-91的物理诅咒仍未打破。600公斤的战斗全重,使其与歼-20弹舱兼容性测试中屡屡碰壁——这个重量相当于3枚霹雳-15导弹的总和。当F-35已集成AGM-88G反辐射导弹时,中国隐身战机仍在寻找破局之道。

军工领域消息人士透露,新型纤维复合材料弹体已通过风洞测试,可将导弹重量降低至450公斤级。配合冲压-火箭复合动力方案,下一代反辐射导弹或将实现"亚音速发射、超音速突防"的革命性突破。这场持续三十年的反辐射攻坚战,终将在东海长空写下新的注脚。

2 阅读:544

评论列表

飘雪的季节

飘雪的季节

2
2025-04-17 21:17

最坑人的就是老毛子

用户10xxx52

用户10xxx52

2
2025-04-18 04:50

低速发射后火箭发动机将导弹加速至音速,冲压发动机就应能启动(因为不是超燃冲压),载机也不必超音速状态发射。被动雷达制导导引头也不是频带越宽越好,只要针对搜索和制导雷达常用频段即可。

支卜织布知

支卜织布知

1
2025-04-17 11:20

呵呵 先解决有和没有的问题,再说性能

科技扒一扒防务

科技扒一扒防务

谈武器,谈装备,分析解读最新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