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思科300员工一夜失业,裁员原因是什么?
昊昊聊情感
2024-09-25 12:35:27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关系,用一句话就能概括。
叫“摸着美国过河”。
美国行,中国大概率行。
美国不行,中国就得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倒不见得不行,但摸着石头总不如摸着美国省心。
在之前的互联网创业圈,这一点最明显。
你跟投资人聊商业模式,不出三句,准要问你,对标美国哪家公司。
绝大多数投资人,对创新毫无兴趣。
他们关心的就是怎么抄作业。
甚至觉着,要原封不动地抄,但凡抄得不一样,都要扣分。
如果没有美国的作业可抄,人家连正眼都不会看你。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
风险投资,虽然能承受较大风险,但终归还是投资,要的是回报。
既然有已知答案,抄过来就赚钱,干嘛还要重新写?
剩下的就只是人的问题。
你只要回答他们,为什么你能抄好作业,而不是别人,就行了。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美国这个优等生,居然也做不出作业了。
过去一年多,硅谷的风险投资持续下降。
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除了ChatGPT带火的AI赛道,其他你还听说什么异军突起?
之前的Web3.0、元宇宙,都歇菜,媒体上没动静了。
现在风投基本非AI不投。
可问题是,AI要烧的钱和他的潜力成正比。
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涌现出颠覆性的应用场景,看起来,钱还需要烧很长一段时间。
现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蛋糕一时半会儿做不大,没有增量,大家就只能瞄着存量。
不能开源,就只能节流。
所以硅谷大厂裁员,创业公司倒闭。
倒是美股涨得不错,所以前两天听哈佛这边的朋友说,MIT和哈佛这帮理工男,全跑去量化基金了。
这兄弟搞天体物理的,说反正都是一堆因子,几种算法,预测啥不是预测?
所以,他也打算去量化基金做“矿工”了。
赚钱是真赚钱,模型好使,一年几十万美元到手。
可万一不好使,被裁也是分分钟的事。
放在过去,以华人的风险偏好,大体不愿意趟这种浑水。
哪比得上谷歌脸书,进去就躺平,多舒服。
可最近不行了,硅谷到处裁员,趟不平了,还不如跑去做矿工,搏一把。
要我说,也别光看笑话,咱跟人家半斤八两。
或者说,还不如人家。
毕竟人家在全世界赚钱,咱目前还只能在国内赚钱。
全世界的市场都撑不住硅谷,中国自然也撑不住这些互联网大厂。
过去一年,国内也没少裁员,谁还笑得出来?
我倒是盼着硅谷能折腾出来点儿新鲜玩意儿,但凡商业模式成立,咱们就复制到国内。
成本留给美国,成果由中国发扬光大。
生成式大模型这玩意儿,别看烧钱,但只要有一天烧出来,确定了方向,中国马上就能跟上。
毕竟中文语料,咱们有优势。
英语语料,咱又没什么劣势。
相比于数据源,算法没那么难。
你看我,每年费老大劲,也就写出100万字语料。
希望AI成熟前,积累1000万字,到时候直接迭代个硅基墨子
连山出来。
真正吃紧的,是算力。
将来,算力即国力。
而算力的基础,是芯片。
算法卡不住脖子,可芯片能。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惜跟美国撕破脸,也要攻克芯片高地的原因。
等到算法成熟,算力充足,将来会出现定制化AI。
它可以基于你的历史语料,迭代出你的硅基版。
硅基版的你,逻辑无懈可击,价值判断无限趋近于你。
届时,人类将进入下一纪元。
那时,人们不再需要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两件事。
获取体验和创造语料。
这恐怕不是什么科幻,我的有生之年,应该可以见到。
实在不行,让AI用语料复活我吧。
2
阅读: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