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背水一战布下阻击阵,并使用减灶战术引诱黄维兵团深入口袋阵

慧子看天下 2025-04-15 09:14:14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

陈赓大将以超凡的智谋和勇气,

布下天罗地网,引诱黄维兵团深入口袋阵,

最终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篇章

今天,让我们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探寻陈赓背水一战,

围歼国军“王牌部队”黄维兵团的历史性壮举。

对本期话题感兴趣的朋友,

赶紧端好小板凳坐好,

开启咱们今天的精彩历史分享。

徐蚌会战后,杜聿明被老蒋骂得狗血淋头,

此时,被老蒋寄予厚望的杜聿明,

身患重病却不得不勉强支撑继续主持大局,

试图扭转战局,然而,随着宿县失守,

徐州集团的心脏仿佛被一把利剑插入而无法动弹。

在这岌岌可危之时,

黄维兵团成为了老蒋手中最后的一张王牌,

将扭转乾坤的重担压在了黄维率领的12兵团肩上。

这支拥有美械精锐装备的兵团,被称为“王牌兵团”,

总兵力在12万之多。

尤其是麾下的18军,更是号称蒋军的五大主力之一。

为解黄百韬之围,1948年11月,

蒋介石急令黄维兵团东进徐州战场,

火速夺回宿县,重新打通金浦路,

并尽快赶到徐州与邱李兵团汇合,然后全力救出黄百韬。

11月23日,黄维兵团强渡浍河,

试图突破中原野战军防线。

此时的中野经过前期一系列的战斗,

特别是千里挺进大别山事件后,

中野实力已经远不及当初,

在四大野战军中已经排到第三,

实力只比西北野战军稍高一点。

因此,面对来势汹汹的黄维兵团,

中野只能避其锋芒,只能智取不敢硬刚。

从以往的作战经验来看,

大规模兵团作战,

出其不意的伏击是以弱胜强的不二法宝。

所以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决定在汇合北岸布下口袋阵,

并引诱黄维兵团进入包围圈。

如此一来,

中野后续便可根据战局选择对黄维兵团进行围歼作战。

要想让黄维乖乖进入中野的口袋阵,

必须知己知彼,而最熟悉黄维的莫过于陈赓了。

陈赓与黄维二人可是黄埔同窗,

既是老同学,又是老对手。

在之前,中野攻打宿县时,陈赓就已经与黄维交过手了。

这次,刘伯承将本次举足轻重的任务交给了陈赓,

让陈赓率领四纵、九纵以及豫皖苏独立旅,

务必在黄维兵团的必经之路南平级阻击三天来,

为陈锡联和王近山两支人马形成合围争取时间。

在这当中,陈赓还面临一个问题,

主要就是装备档次完全无法与国军相比,

若阻击深了,中野的家底可经不起造,

若阻击浅了,又达不到引黄维上当的目的,

因此,这个度实在难以把握。

对于普通人来说估计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

但到了有着大将之才的陈赓这里,那就是小菜一碟。

陈赓背对浍河大挖战壕,

利用河水让黄维兵团无法对他进行包围。

据陈赓对黄维的了解,黄维打仗向来不变通,

他一定会选择从正面与自己展开决战,

如此一来,战士们既可以从正面利用攻势进行防御,

还可以随时撤退麻痹黄维,

让黄维误以为陈赓是不敌国军才撤退,

此番操作,

黄维定然会毫不怀疑的钻进咱们精心为他布置的口袋阵中。

那么,战局是否如陈赓所预设的那样走呢,

下面咱们接着说。

陈赓背水一战布下阻击阵,

并使用减灶战术引诱黄维兵团深入口袋阵。

战局的走向果然如陈赓所料。

黄维率领着强大的火力,从正面杀了过来。

双方起初战得异常激烈,

中野的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死死地守在阵地上,寸土不让。

黄维兵团战得异常艰难,

不断加大攻势,试图一举拿下南平集。

为了确保黄维上钩,陈赓不惜倾注血本。

他扔下了中野视为心头肉的重机枪等宝贵武器,

做出一副溃不成军的模样。

黄维此时见中野的战士们纷纷溃逃,

认为陈赓部队终于不敌便趁势追击,

殊不知,这恰恰是陈赓故意给黄维放出的烟雾弹,

他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于是,

他下令全速追击,企图一举歼灭中野。

也正是黄维这番操作,

将他的部队彻底带入了中野的埋伏圈。

此时,中野一纵、二纵、三纵、六纵、十一纵以及陕南十二旅,

已经早已分别抵达指定位置。

待到黄维兵团完全钻进陈赓的口袋阵,

中野的战士们早已蓄势待发,

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出色的战术配合,

对黄维兵团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此时,黄维才意识到因自己太过冒进,

将整个兵团带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中野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冲杀过来,

将黄维兵团团团围住。

中原野战军采取“近迫作业”战术,

通过挖掘战壕逐步压缩包围圈,切断其补给线。

被围困的黄维兵团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能依赖空投补给,

但这些补给毕竟有限,

国军内部甚至出现了战士们因饥饿相互残杀的现象,

士气一落千丈。

加上解放军不断通过广播劝降,

并利用政治攻势瓦解国军的斗志。

11月27日,第110师师长廖运周率部战场起义,

导致黄维兵团防线出现缺口,解放军趁机发起总攻。

最终,在这场背水一战的决战中,

黄维兵团被中野全歼。

黄维本人也被俘虏,成为了这场战役的阶下囚。

这场被后世称为“东方坎尼”的围歼战,

用最中国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降维打击——不是武器的代差,

而是智慧对愚钝的碾压。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大家看完有何看法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

0 阅读:2
慧子看天下

慧子看天下

世界风云,一眼洞穿,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