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尘封十三载》这部悬疑破案剧时,我不懂为什么要设定卫峥嵘这样有勇无谋的角色,真正的刑警不应该是像《他是谁》中的卫国平一样会从案件细节中抽丝剥茧,细致认真的破案吗?
后来一直追更这部剧,看的多了我才恍然大悟,十年前师傅是师傅,徒弟是徒弟,而十年后徒弟身上有师傅的影子,师傅身上有徒弟的影子。只有十年后的师傅和徒弟在一起并肩作战,才能将这件尘封十三载的连环杀人案侦破。
1997年,卫峥嵘是刑警队有着丰富办案经验老刑警,陆行知是初入刑警队的新人,卫峥嵘是陆行知的师傅。
也许是因为当过兵的原因,卫峥嵘是实打实的实干派,他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他像个炮仗,一点就着,敢和局长拍桌子说“要不你开了我”;他不在乎各种框框架架的规章制度,对于故意找事的小混混先用武力值灭了小混混的威风;他向相关嫌疑人了解案情时从不动恻隐之心,凶神恶煞;他不屑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相信自己看到的。
而陆行知却像个柔弱书生,是个十足的理论派。他做事之前会想着规章制度,向上级走程序;他看到路边的小混混,会客客气气的询问;他看到被害人的亲属流泪,会贴心的递过纸巾;他在工作之余会看犯罪心理学等书籍以补充自己的理论知识,锻炼自己的破案逻辑思维。
1997年的师傅和徒弟,师傅觉得徒弟是无用书生,徒弟觉得师傅空有一腔孤勇。师傅对徒弟虽不至于生厌,但绝对没有好脸色。
2010年,陆行知是刑警队破案一把手,省级破案专家,而卫峥嵘却是公安局的图书管理员。陆行知增添了几分铮铮铁骨,他敢指着局长的鼻子说局长老糊涂了,快退休吧;而卫峥嵘却有了几分书生意气,他开始看国外连环杀人案相关的案情,通过揣摩凶手的心理探究杀人动机。
1997年,在一家面馆吃面,师傅卫峥嵘在自己的碗里加了好多勺辣椒,而徒弟陆行知不能吃辣,师傅嘲笑徒弟说“不吃辣,算白来”;2010年,在同一家面馆吃面,徒弟陆行知碗里满满的红汤,而师傅卫峥嵘一碗清汤面,师傅告诉徒弟“老了,胃不好”。
我不知道1997年师傅卫峥嵘因为自己的孤勇错过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但我相信卫峥嵘为有陆行知这样的徒弟自豪,陆行知的理论也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样的,徒弟陆行知为有卫峥嵘这样的师傅骄傲,师傅卫峥嵘的铮铮铁骨也深深影响了他。
而在十三年后的2010年,陆行知和卫峥嵘因为同一连环杀人案再次搭档,理论派和实力派的完美融合,必然会让这件尘封十三载的案子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