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中医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3月至6月期间,肾精不足和阴虚体质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肝风内动"的情况,进而引发抽动症等神经系统问题。
为什么肾精不足、阴虚的孩子容易"肝风内动"?
肾精不足:肾精不足:肾属水,肝属木。肾精就像大树的“根”,如果根基不牢(肾精亏虚),遇到春季生发之力,树木(肝)就会“乱晃”(肝风内动)。这类孩子往往生长发育相对迟缓,可能伴有头发稀疏、牙齿生长缓慢等症状。
阴虚火旺:这类孩子通常体型偏瘦、手脚心热、夜间盗汗。阴液不足,无法制约肝阳,导致肝风内扰筋脉,出现不自主抽动。

对于肾精不足和阴虚体质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推拿手法和食疗方来预防和缓解抽动症。
2个推拿手法
1. 推肝经

位置:孩子食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家长用拇指螺纹面自孩子食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称推肝经。
功效:平肝熄风,镇静安神。
2. 滋肾水:揉涌泉穴

位置:脚底前1/3凹陷处
手法:拇指顺时针揉,力度以孩子能接受为准
作用:引火归元,补肾滋阴
3个食疗方:春季养阴防复发
黑豆莲子粥
材料:黑豆20g、莲子10g、粳米50g
作用:补肾固精,养心安神

桑葚枸杞茶
材料:桑葚干5g、枸杞3g、冰糖少许
作用:滋补肝肾,改善阴虚

百合银耳羹
材料:鲜百合10g、银耳半朵、冰糖适量
作用:润肺养阴,防春季燥火

当然,对于已经复发,且症状特别明显的孩子,上面方法可能就不够了,还是需要结合中药来进行调理。
我前段时间接诊的那个7岁孩子,就是个中典型。他频繁挤眼、耸鼻,双手不自主挥舞,脾气急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观其舌象,舌红少苔;切其脉象,细数无力。辨证为肾精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肝风内动,抽动症发作。
【药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天麻、钩藤 、石决明、栀子、牛膝。

服药1周后,孩子眨眼、耸鼻的频率明显减少,夜间睡眠安稳了许多;
2周后,甩手跺脚等大幅度抽动基本消失,脾气也变得温和;
1个月后复诊,家长欣喜地说孩子已经能安静坐下写作业,学习成绩开始回升;
持续调理3个月后,所有抽动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