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开国将军仅剩13人!

有何高教 2019-02-19 14:53:18

历史是如何产生的?当经历过那些事件的人一个个离开了人间,那些事件就变成了历史。2019年2月16日,开国少将、原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方槐在武汉逝世,享年102岁。现如今,开国将军仅剩13位。方槐将军不仅在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在我国民航的发展、教育方面,同样居功至伟。

在方槐将军的百岁人生里,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事情数不胜数,一言两语根本无法概括完全。下面,小编选取了方槐将军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三件事,希望各位读者可以借此了解方槐将军的生平。

1、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

方槐原名赖芳槐,1917年出生于江西一个贫穷的家庭,他自小看着父亲加入农民协会闹革命,这对方槐影响很大,方槐自小就对加入革命队伍充满了向往。1932年,红军在方槐的家乡“扩红(扩充招募红军)”,方槐借着这个机会正式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新兵,那时他才年仅15岁。

1934年9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自此为保存力量,便踏上了漫漫的长征之路。

方槐在红军的队伍里,可以说是在雪山草地里,完成了自己的“大学”教育。方槐自己也是一个聪慧的年轻人,很快就开始崭露头角。他先后担任通信员、副班长、班长、排长、干事、俱乐部主任等职。因此,在即将开始长征的时候,方槐已经可以算是一个成熟合格的战士了。

在长征中,方槐多次担任“收容队”队长。收容队就是负责检查各单位的群众纪律,对掉队人员进行督促和收容、同时要照顾那些受伤的人员。我们可想而知,“收容队”的工作一定不轻松,因为必须要等大部队出发后,跟在后边进行工作,督查群众几率,动员掉队的同志跟上,还要协助担架队员,解决他们运力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收容队得工作是复杂且繁累的,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面对敌情,更是增加了难度。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的可不止九九八十一难。很多地方都暗藏凶险,许多沼泽都是“吃人的怪兽”。方老回忆起战友牺牲的场景,满是遗憾,一位军团政治部的炊事班长,他挑着炊事用具,不小心陷入沼泽,他已大半个身子沉入泥潭,救也来不及了……另一位是宣传分队宣传队员,也牺牲在这片无情的污泥中。

在准备度过草地前,为保证可以安全通过,上级规定每人最少准备十斤干粮,除了由供给部门统一购买之外,还需要依靠战士们自行收集。当时方槐就在筹粮组里,天大地大,可周围基本都是荒山野岭,寻找干粮何谈容易?于是方槐就带领其他战士,在农民收割过后的田地里寻找洒落的粮食,甚至在山里采集各种野菜野果,只要可以充饥的,全都收入囊中,这才完成了上级交与的任务。最后这些粮食都成了官兵们救命口粮。

长征结束后,方槐了解到了空军,年轻的他便立志要成为我国空军的一份子。

2、带弹飞行受检阅,中国历史上首次

1949年8月,正是准备筹划开国大典,如火如荼的时刻。

上级领导希望军委航空局组织空军编队参加开国大典,机群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

当时的军委航空局局长常乾坤和方槐当即表示可以组织小机群受阅。上级领导听后非常高兴,当即表示说:“好!有飞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参加受阅,为开国大典增添了光彩,你们回去后,要很好地做准备。”

空中受阅可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而且还是开国大典这样的盛典。不仅要有高超的在飞行技术,而且必须在政治上要绝对可靠,于是方槐建议:受阅的飞机最少有4架带实弹,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然情况。了解飞行阅兵的人都知道,受阅飞机禁止带实弹。然而我们的开国大典受阅飞机带弹飞行,这在世界阅兵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1949年9月1日,军委航空局决定,方槐负责受阅飞机编队的组织计划分工任务。

根据多年的飞行经验,方槐开始准备工作:调集飞机,选调飞行员,依据实际情况,拟订编队编组;然后根据各个编组各自的情况,拟订飞行训练计划;对受阅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做了明确分工。当时带实弹接受检阅的飞机中,有一架就是方槐将军驾驶的。也正式因为方槐将军的精心组织,这才有了天安门广场我国空军编队飞过时的万众沸腾。

3、第一任民航校长,为的是教育薪火相传

1951年,我国组建军委民航局第二民用航空学校(中国民航大学的前身),用来培养我国空军军事人才,加快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方槐被任命为首任校长。

军委民航局第二航校在方槐的领导下为我国培养了许多空军人才,为我国航空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如今,中国民航大学已经成为了我国民航的重要人才产出地。他同样也是民航界的最高学府,值得骄傲的是,中国民航大学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航高等学府,2018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部签署《关于共建中国民航大学的意见》,中国民航大学成为局市部三方共建高校。

可以说,中国民航大学可以有今天的成就,和首任校长方槐将军是分不开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国将军们一个又一个的离我们而去,但是,我们将会永远铭记他们,铭记他们的精神,铭记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最重要的是,在铭记的同时,我们还要将这种精神继续传承了发扬下去!

欢迎关注“高校与科研”,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

0 阅读:43
有何高教

有何高教

专注高校和科研领域,服务于考生、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