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前线战火连绵,每一天都让人揪心不已。2月21日,中文媒体凤凰卫视的特派记者陈莹,跟随乌克兰第127领土防卫旅第228营的一个4人作战小队。记者深入到离俄乌交火区域不到5公里的地点,记录了乌克兰军队发射火箭弹攻击俄军阵地的全过程。
就在他们刚发射完两轮火箭弹后,突然收到消息说附近有俄军的侦察无人机。气氛瞬间变得紧张,乌军赶紧把剩下的火箭弹全都发射出去,随后大家迅速撤离现场,真是惊险万分。事情得追溯到2月20日。经过几周的沟通和协调,陈莹和她的摄像师翻译终于获得了跟随乌军深入前线采访的许可。21日下午2点,他们在哈尔科夫市内换乘了乌军媒体官阿纳托利的车,驶向一片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区域。
一路颠簸,车子几次被路面的大坑卡住。经过将近1小时的艰难行程,他们终于到达了这支乌军小队在丛林中的驻地,离俄乌交火的前线不到10公里。在这个像地堡一样的据点,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狭窄的地下掩体里,只有6张床位,10米长的通道通向外面。在寒冷的冬天,外面的温度降到了零下15度。虽然掩体里有一些取暖设备,但依然冷得让人骨头发凉。士兵们得时刻警惕俄军无人机的袭击,根本不敢放松警惕。
下午4点左右,4名乌军战士接到指令,准备前往距离这里5公里外的另一个据点,向俄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因为车里空间不够,只有陈莹和摄影师同行,翻译不得不留在驻地。一路上,乌军的机枪手始终把重机枪对准天空,时刻警惕着俄军无人机的动向。到达目的地后,战士们立刻开始准备。这款火箭炮是乌军在苏联时期BM-21“冰雹”火箭炮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改装,配备了12管火箭发射装置,最大射程为20-25公里。
士兵们根据指挥部实时下达的坐标,输入目标位置。发射前,所有人迅速后撤到10米外的安全区域。轰隆隆!随着震耳欲聋的巨响,火箭弹带着长长的尾焰呼啸而去。就在第二轮发射结束时,乌军突然收到警报,称有俄军无人机正朝这边飞来。
#两会高论#情况紧急,毫不容忍耽搁。战士们一边紧张地调整设备,一边迅速发射剩下的8枚火箭弹。幸运的是,第三轮发射进行到一半时,俄军的无人机还没飞到上空。一切准备妥当,战士们示意记者们赶紧撤离。大家都以最快的速度冲向车辆。就在陈莹和摄影师钻进车里的时候,乌军的媒体官在外面又观察了一会儿,才跳上车。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两辆军车迅速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从到达战位到完全撤离,前后不过20分钟。但这20分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同坐在针尖上,既煎熬又充满惊险。在回去的路上,阿纳托利对陈莹说,凤凰卫视是他所知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够深入第127旅前线的中文媒体。
车队载着大家返回驻地时,夜色已经悄然降临。战士们小心翼翼地把火箭炮藏进了特制的掩体。大家又一次回到了那个简陋的地堡里。一天的忙碌和疲惫,在一碗热乎乎的土豆汤中得到了点儿安慰。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能平安地活着,估计就是最大的幸福了吧。
在这场战争里,像陈莹这样的记者,给我们传回了一手的真实情况。那些勇敢面对战火,用镜头和文字捕捉这个时代悲壮瞬间的人,他们的努力让和平显得愈加珍贵。